吳沅東
[摘 要] 通過前期調查發(fā)現(xiàn),寧夏高職院校男子籃球隊體能訓練方面投入不足,在比賽中雙方攻防節(jié)奏較慢,身體對抗性不足,整場比賽的比分較低,尤其在比賽的決勝階段,雙方隊員體能下降較快,而使得在激烈對抗狀態(tài)下技術動作變形,投籃命中率降低,全隊和個人失誤增多,導致比賽觀賞性降低。以將寧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男子籃球隊2016級和2017級共12名隊員作為的實驗組和其余12名隊員作為的對照組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對比法、整理統(tǒng)計法、邏輯分析法等科研方法,檢驗實驗組、對照組之間的效果差異,證實體能訓練在訓練計劃中的重要性,為提高比賽成績和訓練效果提供參考依據(jù),為寧夏高職院?;@球運動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鑒。
[關 鍵 詞] 籃球運動;體能訓練;實驗對比
[中圖分類號] G8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01-0016-02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類型,高等職業(yè)教育已經(jīng)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力量,這同時也意味著高職院校必將成為我國高?;@球運動和籃球賽事的重要參與者。
籃球運動是一項速度快,對抗激烈,以投籃得分為目的高技能的集體運動,籃球運動也是一項對技能與體能有著非常高要求的綜合性運動。現(xiàn)代籃球是集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和身體對抗為一體的無氧供能運動項目,由于比賽攻防轉換節(jié)奏較快,運動員需要快速移動、急停急起、連續(xù)快速跳躍、積極防守,同時還要在各種對抗情況下完成精準的技術動作,這就需要運動員擁有超強的體能水平來做保障。因此,體能訓練是保障運動員在競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重要因素。
一、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用寧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男子籃球隊2016級和2017級共12名隊員作為實驗組,其余12名隊員作為對照組。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jù)論文的需要,有針對性、目的性地從中國知網(wǎng)CNKI和中國期刊網(wǎng)查閱國內有關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等方面的文獻資料,重點閱讀了《運動訓練》《體育測量評價》等著作,整理相關的籃球體能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成果,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必要的理論依據(jù)。
2.實驗法
實驗對象:以寧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男子籃球隊2016級和2017級共12名隊員作為實驗組,其余12名隊員作為對照組。在挑選實驗隊員時,既有體能水平較高的隊員,又有體能水平一般的隊員,具有代表性。
測試內容:選用“國家女籃二隊體能測試指標”和《全國青少年籃球訓練大綱》規(guī)定大學階段(青年組)的體能測試項目,具體測試內容為:3200米跑、5.8米×6次折返跑、變距折返跑、原地縱跳摸高。
3.數(shù)理統(tǒng)計
根據(jù)研究需要,運用Microsoft Excel 2000軟件將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常規(guī)統(tǒng)計處理,運用SPSS11. 0軟件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前后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4.邏輯分析法
在文獻整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中,通過運用類比、比較、歸納、演繹等方法,進行科學推理與分析,為本文的研究分析奠定了基礎。
二、結果與分析
(一)實驗前測試指標的選取
1.運動素質
全國體育院校通用教材《運動訓練》指出:“運動員體能是指運動員機體的基本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運動員的體能發(fā)展水平是由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及運動素質的發(fā)展狀況所決定的?!睏钍烙碌日J為:“體能是指運動員機體的運動能力,是競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運動員為提高技戰(zhàn)術水平和創(chuàng)造優(yōu)異運動成績所必需的各種身體運動能力的綜合。這些能力包括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和運動素質?!?/p>
王樹金《對籃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探討》中指出:“籃球運動員運動素質包括力量素質、彈跳素質、速度素質、靈敏素質、耐力素質和柔韌素質,而在比賽中較重要的運動素質是力量素質、彈跳素質、速度素質和靈敏素質。球類運動中每一個瞬間的進攻得分機會都是靠速度和全力拼搶獲得的,一個跑不快、跳不高、動作反應遲緩的運動員,不可能在比賽中正確地運用技術和發(fā)揮個人的作用。所以,由速度、力量、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構成的體能水平,是球類運動技術和戰(zhàn)術運用的基礎。”
因此說,根據(jù)本文研究目的和內容的需要,本文主要選取運動素質方面的指標來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測試。
2.運動素質指標的選取
運動素質是運動員體能水平的集中體現(xiàn),它是構成運動員體能水平的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反映運動員體能水平最重要的指標。本文主要選取了四項運動素質指標對兩組樣本在實驗前后進行測試,分別為:耐力素質——3200米跑、速度素質——變距折返跑、靈敏素質——5.8米×6次折返跑、力量素質——原地縱跳摸高,從而進一步分析兩組樣本在實驗前后的體能狀況。
3.體能訓練計劃的制定
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對入選寧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男子籃球隊的2016級和2017級抽選出12名隊員分別進行體能訓練,訓練時間為:自開學后第三周起,每周一、三、五早晨七點十分至八點,訓練內容包括:熱身準備部分、體能訓練部分、放松部分。而其余12名隊員仍然以技、戰(zhàn)術訓練為主,只在常規(guī)訓練結束后留少量時間安排一些簡單的體能訓練。學期末,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測試和數(shù)據(jù)回收。
4.實驗組與對照組運動素質測試內容與方法
耐力素質,測試隊員按田徑規(guī)則進行3200米跑;速度素質(變距折返跑),在標準場地進行,測試隊員開始前站在端線外,聽到發(fā)令后按要求跑完四個距離不等的折返跑,折返線依次為:罰球線、中線、另一罰球線、另一端線,要求:每名測試隊員測2次,取最好成績;靈敏素質(5.8米×6次折返跑),在罰球線和端線之間往返跑3次,起點在端線處,發(fā)令開始計時,折回時必須有一只腳觸線,否則算違例,每名測試隊員測2次,取最好成績;力量素質(原地縱跳摸高),在籃板下附近起跳,身體騰空到最高點時用指端摸籃板,測定其高度,要求:手摸到籃板的高度-站立向上伸臂的高度=彈跳高度,每名測試隊員測2次,取最好成績。
(二)實驗后兩樣本運動素質的比較
通過體能訓練,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運動素質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實驗組的運動素質提高得最為明顯。
1.耐力素質比較
耐力素質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持續(xù)肌肉工作的能力,即對抗疲勞的能力。良好的體能是長期不懈的訓練,在身體受到強度刺激之后,身體會逐步接受并適應訓練的強度負荷?;@球運動員的耐力訓練一般情況下都采用跑步來達到目的。
耐力素質的測試內容為:3200米跑。實驗組實驗前測試的平均成績?yōu)?95秒,實驗組實驗后測試的平均成績?yōu)?25秒,平均提高70秒,提高幅度為7.8%;對照組實驗前測試的平均成績?yōu)?92秒,對照組實驗后測試的平均成績?yōu)?53秒,平均提高39秒,提高幅度4.4%。
2.速度素質比較
當代世界籃球運動比賽中最顯著的運動特征是高度快速、全面持久?;@球比賽中,首先是運動中攻防轉換節(jié)奏快,其次是爭取在更短時間內得分,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完成進攻得分、防守并奪回球權的機會。因此,速度是進攻與反擊以及攻守轉換的關鍵,也是取得比賽勝利的重要條件。
速度素質的測試內容為:變距折返跑。實驗組實驗前測試的平均成績?yōu)?8秒,實驗組實驗后測試的平均成績?yōu)?1秒,平均提高7秒,提高幅度為7.1%;對照組實驗前測試的平均成績?yōu)?6秒,對照組實驗后測試的平均成績?yōu)?2秒,平均提高4秒,提高幅度4.2%。
3.靈敏素質比較
靈敏素質是指在各種突然變化的條件下,運動員能夠迅速、準確、協(xié)調地改變身體運動的空間位置和運動方向,以適應變化的外在環(huán)境的能力。從籃球運動角度看,發(fā)展靈敏素質有助于更好地運用技術動作,使用各種復雜技術和戰(zhàn)術以及提高賽場上的應變能力,對籃球運動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靈敏素質的測試內容為:5.8米×6次折返跑。實驗組實驗前測試的平均成績?yōu)?.3秒,實驗組實驗后測試的平均成績?yōu)?.6秒,平均提高0.7秒,提高幅度為7.5%;對照組實驗前測試的平均成績?yōu)?.25秒,對照組實驗后測試的平均成績?yōu)?.8秒,平均提高0.45秒,提高幅度4.9%。
4.力量素質比較
現(xiàn)代籃球運動中,身體接觸越來越激烈,想要快速適應高強度的對抗,尤其是在限制區(qū)爭搶更為激烈,運動員必須有強壯的身體和很好的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的測試內容為:原地縱跳摸高。實驗組實驗前測試的平均成績?yōu)?7厘米,實驗組實驗后測試的平均成績?yōu)?2厘米,平均提高5厘米,提高幅度為7.5%;對照組實驗前測試的平均成績?yōu)?5厘米,對照組實驗后測試的平均成績?yōu)?8厘米,平均提高3厘米,提高幅度4.6%。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體能訓練可以有效改善隊員的運動素質,可以幫助隊員更好地完成技術、戰(zhàn)術等相關訓練。
2.寧夏高職院校男子籃球隊體能訓練的場地和器材比較缺
乏,嚴重影響了體能訓練的開展與實施。
3.寧夏高職院校男籃隊員的基礎體能狀況較弱。
4.寧夏高職院校之間的比賽機會較少,嚴重制約了籃球隊伍的發(fā)展與進步。
(二)建議
1.在訓練過程時,體能訓練必須貫穿于整個訓練周期之中。教練員在制定體能訓練計劃時,要詳細并且具有針對性,能嚴格執(zhí)行訓練計劃,提高運動員的體能水平,滿足比賽時技、戰(zhàn)術的正常發(fā)揮。
2.寧夏各高職院校需培養(yǎng)專職的體能教練,使教練員分工更加明細化、科學化,滿足當前訓練的需要。
3.讓教練員多參加體能訓練方面的學習培訓,提高教練員對體能訓練的認知程度。
4.加大訓練經(jīng)費的投入,增加訓練器械、改善場館建設、提高訓練條件。
5.進行賽制改革,增加寧夏高校之間的比賽機會,擴大高?;@球運動的社會影響力,保證各支隊伍的健康有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楊世勇.體能訓練學[M].四川: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3.
[3]王樹金.沈陽體育學院學報對籃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探討[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2,8(1):86-89.
[4]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全國青少年籃球訓練大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4-77.
[5]劉慶山.體能訓練基本理論與我國高水平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
[6]張永軍.山東省高校高水平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問題探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3):68-72.
[7]劉軍.籃球體能訓練及營養(yǎng)強化手段初探[J].中國學校體育,2012(10):82.
[8]曾翰民.高?;@球運動員必須具備體能素質[J].科學咨詢導報,2006(14):28-29.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