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如
摘要 心理學在教育中的運用數(shù)不勝數(shù)。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心理學知識養(yǎng)成良好班風,淡化學科階層,制約教師的課堂言行,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讓教育教學邁上新臺階。
關鍵詞 初中道德與法治 心理學 逆反期
如何將心理學的相關知識運用到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育教學中去呢?筆者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為例,通過課堂教學觀察,在此做初步探究。
一、榮格集體無意識理論在課堂中的應用
初中生的年齡一般在11歲至15歲之間,這一時期,學生的記憶廣度達到最高峰。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這一優(yōu)勢,要求他們在課堂中完成對知識點的記憶。但在當今的教育體制下,各科被人為地分成了“三六九等”,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這些義務教育階段能夠為學生打下良好基礎的學科被稱為“小科”“副科”。根據(jù)觀察,很多學生缺乏最基本的政史地常識。人為地將學科“階層化”的壞處之一,就是“小科”所涉及的基礎知識被忽視了。根據(jù)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分析,如果班級集體認為所謂“小科”作業(yè)可以不完成,上課可以不聽,平時可以懈怠對待,那么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將對“小科”學習極為不利。養(yǎng)成良好班風、淡化學科階層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十分重要。
二、行為主義理論制約著教師的課堂言行
行為主義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能力來自于觀察和模仿。教師要做一個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有理想、有追求、充滿陽光和正能量的人,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學生的榜樣。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師在評價時事、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和生活時,要關注社會主流,不宜夸大其詞,更不宜進行負面引導。心理學上另外一個“善于容納他人”的要求也適用于平時的教育教學。容納即無條件接納。形形色色的學生挑戰(zhàn)著教師的容忍力,如果沒有對學生的包容就難以完成對學生的塑造。給予孩子們足夠的理解與尊重,用情的感化、愛的包容、理的疏導來教育學生,是每一位科任教師必須做到的。
三、巧用心理學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
初中階段是所有學段里學生逆反心理最強烈的階段。據(jù)心理學家研究,學生逆反的對象主要是父母,但這一逆反具有移情性,這點可理解為,如果逆反中的學生覺察到教師和家長是“同一戰(zhàn)線”的,往往對老師也逆反。在課堂上,筆者有時會遇到這種場景:批評某位同學或者請某位同學回答問題時,他們對教師的要求置若罔聞,全程不言不語,冷漠相對。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這些需求都是從低到高逐級實現(xiàn)的,那么這些同學是哪一級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呢?任課教師要與班主任、家長進行溝通,找到他們沉默與冷淡的根源,再針對問題,制定解決方案。
心理學上還有這樣一個經(jīng)驗:當一個人的尊重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他將離開集體;當一個人的歸屬感得不到滿足時,他將反集體。從這個層面講,學生的逆反心理一定有深層原因。問題是教育工作者可曾做到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如果一味歸咎于學生的不成熟、不懂事,恰恰說明了教育者的無知。
四、用好心理學,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在同課異構的課堂中,我們經(jīng)??梢钥吹讲煌蠋煹纳险n效果是不同的。心理學在“表述”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怎樣表述決定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同一節(jié)課,有的老師深入淺出,表述形象、幽默,點撥到位,引導科學合理。而有的老師可能淺入深出,簡單的知識點,講得顛三倒四,讓學生一頭霧水。造成差異的原因之一是,老師對問題的表述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路。心理學認為,越具體越細致的表述,越能激發(fā)學生的動機。但表述的時候,要盡可能不讓學生聽出“限制”,一旦被要求、被限制、被約束的感覺滋生,預期的成效也就宣告失敗了。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比如筆者在教授《交友的智慧》一課時,充分利用心理學中記憶思維訓練的知識,把一系列知識點重新編排,讓學生巧妙記憶;幫助學生記憶“如何建立友誼”時,筆者編了一句話“空調(diào)持續(xù)開放”;記憶“如何呵護友誼”時,編了“兩只小麻雀在沖突中受到傷害”的小場景;記憶“網(wǎng)上交友要注意什么問題”時,根據(jù)答案做成了一個小品。以下是小品劇本:
人物:網(wǎng)上交友(日本人)
學習(男,中國人)
生活(女,韓國人)
女王(英國)
女王(對網(wǎng)上交友):客人所為何來?
網(wǎng)上交友:尊貴的陛下,此次為您的安全而來。請您一定要理性辨別,慎重選擇……要學會自我保護!
女王(高冷、霸氣、不屑):理性辨別?慎重選擇?自我保護?還要你教我嗎?
網(wǎng)上交友(誠惶誠恐):陛下,小民的意思是,你不要再搭理學習和生活這兩個渣渣!
女王:傳朕諭旨——本王不再把網(wǎng)上交友當成朋友,不再與網(wǎng)上交友交往!即日起將網(wǎng)上交友逐出國境!
小品并不復雜,稍微操練一下,學生就可以很有創(chuàng)意地把它展演出來。筆者通過課堂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們對趣味記憶十分歡迎,在開心大笑中,此題的默寫與運用幾乎沒有一人再出錯。巧妙運用心理學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為我們的教學插上雙翅。
心理學在教育中的運用數(shù)不勝數(shù)。比如,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如果學生是右利手,最好站在他的左邊,這樣學生就更能聽得進勸告。與學生交流的最佳距離也有講究,與學生談話的距離保持1米左右為宜。有的學校管理者由于缺少必要的心理學知識,讓老師在扇形圍坐的學生中間講課,貌似場面新穎,但是從心理學人際距離的角度來說,教師在這樣的教室里授課,其心理壓力是巨大的,反而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心理學上也強調(diào)“共情”這一說。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如果學生有了負面情感,教師一定不要急著擺事實、講道理,而是耐心聽孩子說完,適時適度地表達“共情”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教師多學點心理學知識,并靈活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去,我們的教育教學一定會再上一個新臺階。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大學路實驗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