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玉霞
[摘?????????? 要]? 在實施高效課改后,學生發(fā)生變化的背后也有許多需要教師注意的地方,如教材取舍刪減有度,提高合作討論的深入度;朗讀指導深入有度,提高學生閱讀感悟度;課堂評價要目中有人,提高學生參與度;展講要合作有度,提高小組的團隊意識;文本拓展要扎實有度,提高合作學習的成就感。
[關(guān)??? 鍵?? 詞]? 討論的深入度;閱讀感悟度;參與度;學習成就感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08-0112-02
在市教育局的倡導下,我校堅持以高效課堂的方式上課,也曾學習到了不少的高效教育模式,如昌樂二中的“271”、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韓立福教授的“問題導學”等,但是通過自己三年的教學實踐,中間有嘗試,有困惑,也有收獲,我們一直在不斷地探索符合我校實際的高效課堂模式?,F(xiàn)就開展高效課堂活動情況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初見高效課堂的可喜變化
經(jīng)過全體師生的努力,我校的學生已經(jīng)基本適應新的課堂模式,對知識的認同和掌握度提高了,開始培養(yǎng)學生能說、敢說、要說的學習習慣,已經(jīng)基本實現(xiàn)了從教師處獲取知識到學生自求知識的轉(zhuǎn)變,部分學生進步明顯。教學中關(guān)注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類型、起點能力、發(fā)展方向甚至心理表現(xiàn)等主體的內(nèi)在呈現(xiàn),課堂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能夠積極營造真實的學習情境,廣泛運用小故事、科學史實、實物、圖片、多媒體、模型等手段,通過不同教學方式的呈現(xiàn)讓學生體驗真正的、完整的知識獲得過程,注重與學生的平等互動和交流,真正將課堂還給了學生,課堂中凸顯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考、實驗、練習、發(fā)問、協(xié)作、交流。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shè)學習情境,讓我們的教學探究過程真實、生動、直觀而又富于啟迪性。在我們的課堂中,學生能充分挖掘知識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合作能力。
二、又見高效性探究中的困惑
“高效課堂”實施的關(guān)鍵是讓學生動起來,而要讓學生動起來,首先得讓教師動起來。從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到學會設(shè)計導學案,從“傳統(tǒng)課堂”上依據(jù)教案圓滿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到“高效課堂”中學生自主、小組合作模式的掌控,這都是每一位教師要去面對、去改變并且去適應的問題。
1.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比較漫長,和我們的教學任務完成存在一定的差距,對部分必修和選修科目來說,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要講新課、要讓學生自主活動,要進行基本的、鞏固性的甚至是拓展性的練習,時間的緊迫性和內(nèi)容的紛繁復雜形成了幾乎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即如果花很多的時間在探索中,學生訓練的機會和時間少了,解題能力和習慣得不到充分培養(yǎng),反之亦然。
2.究竟哪種模式是適合我們自己的課堂?其實課堂本來就沒有固定的模式,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一定要上升到固定模式的理論高度。筆者是這樣認為的,不同課型評價的困惑,以語文課為例,有閱讀課、習作課、生字課,也可分為新授課和復習課。不同的課型我們怎樣來評價它的高效性?在實踐的操作中總會感到有些迷茫。比如,記得一位教師講了一節(jié)閱讀課,她在教學過程中設(shè)計了一個課本劇,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表演出來。我們都認為不錯的設(shè)計,可專家認為,閱讀課上成了表演課,脫離了閱讀教學的原則!當時筆者認為專家說得對,的確高屋建瓴!可是后來又聽了類似的課,授課教師類似的做法卻得到了專家的好評。能把閱讀課上的有聲有色,閱讀教學立體化。這時筆者又感嘆說得有道理!同樣的課堂設(shè)計流程得到不同的評價,我們到底該如何去面對,如何找個支點來支撐我們的課堂呢?
3.教材與學情的困惑。農(nóng)村和城市小學使用的是同樣的教材,采取同樣的評價機制。不同的學生要求達到一個尺度的標準,部分學生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喪失了前進的動力,我們該如何來彌補呢?
三、再見高效課堂之建議
筆者認為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只有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才能彌補學生的差距,只有把握好課堂的40分鐘,才能縮短學生的距離,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教材取舍刪減有度,提高合作討論的深入度
許多教師對一堂課的設(shè)計“貪大求全,面面俱到”。有的教師誤以為第一課時平平淡淡,沒什么好教,凸顯不了亮點,于是把本來兩課時的內(nèi)容,壓縮到一課時,既要完成第一課時的識字教學和整體感知的任務,又要完成第二課時的閱讀理解內(nèi)容,一堂課下來,總的感覺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各個目標都落不到實處。有的課采用的是第一課時的導入,可緊接著又進入閱讀理解之中,變成了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們認為第一課時就應該引導學生“扎扎實實識字,認認真真讀文”。至于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們認為除了簡單的復習后,更應該加大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取舍力度,要避輕就重,要重錘敲擊,不能逐字逐句逐段地分析講解。教師一定要細讀文本,和文本、和作者充分深入地對話,敏銳地發(fā)現(xiàn)文章中有價值的地方,一個詞、一個句、一個段或作者獨特的構(gòu)思、精辟的觀點,都要引起教師的關(guān)注。只有讀進去,才能讀出來。
(二)朗讀指導深入有度,提高學生閱讀感悟度
有專家認為“閱讀教學的第一要義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課文是學生讀懂的而不是講懂的。每節(jié)課朗朗的讀書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然而細一思索,我們都在怎樣讀,讀是為了什么?什么時候該齊讀、自由讀、賽讀?怎樣讀就是有感情、讀出了自己的感受呢?這些的確還需要我們?nèi)ド钏?、去研究。許多教師不研究讀的目的,不明白讀應該有層次、有梯度。有時對學生讀書沒有要求,更不能引導學生在理解字詞的基礎(chǔ)上,去揣摩文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意、文中人物細膩的情感,然后進行朗讀指導;而把感情朗讀認為是聲音的大小、形式的花哨、角色的變換,因此讀出的味道和文本的價值取向、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作者的情意表達完全不相符合。我們認為只有在讀通、讀順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感知、理解文本內(nèi)容,再品詞析句、體悟情感,進而才能情讀、誦讀、賽讀、美讀,才能讀出文中意、讀出作者情、讀出語文味來。
(三)課堂評價要目中有人,提高學生參與的燦爛度
新課改以來,教師的角色行為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原來那種“目中無人”的現(xiàn)象似乎消失了,教師普遍能尊重學生,鼓勵和賞識學生,許多教師課堂教學民主、和諧,師生能平等對話交流。然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上課還是目中無人。課堂上教師一門心思想的是自己的課如何順順利利完成,想的是學生怎樣能不出偏差,把教師想要的答案不假思索脫口而出,至于課堂教學中怎樣關(guān)注細節(jié),并不怎么研究。有的學生讀課文或回答問題時,佝僂著身子,頭低低的,教師沒有去加以矯正;有的教師不注意學生的讀寫姿勢,盡管有的意識到了,說的是“身正肩平”,可并不是先練姿,再寫字,好像還沒有一位教師在學生寫字時強調(diào)“三個一”的;有些課堂,坐在后面的一些學生既看不見大屏幕,更看不清黑板,教師卻沒有去關(guān)注;特別是部分教師還不會評價學生。 “對不對”“好不好”“表揚”“棒棒棒,我真棒”之類簡單的表揚聲充滿課堂,既擠占了課堂教學時間,又沒有任何價值。那么怎樣的評價才是有效的呢?我認為教師的評價語是對學生學習方法、思維的總結(jié)、發(fā)現(xiàn)是對學生思維結(jié)果的提升是順勢而導的激勵、延伸,絕不是廉價的表揚,更不是對學生回答的重復。
(四)展講要合作有度,提高小組的團隊意識
多次聽課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之后的交流常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性的匯報交流,但小組代表一站起來發(fā)言就是“我認為……”“我覺得……”“依我之見……”,往往不是代表本組意見,而是代表個人意見。教師對小組匯報的評價也常常是“你說得真好!”“你的見解真不錯”。顯然,學生的不正確發(fā)言方式是由教師的不科學的評價造成的。其主要問題是偏重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忽略對學生所在小組集體的評價,這種不公正、不全面的評價極易挫傷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為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注重對小組群體的評價,把注重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變?yōu)樾〗M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jù),形成一種“組內(nèi)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zhuǎn)向大家合作達標。這樣會讓大多數(shù)孩子都受到教師或同伴的鼓勵,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并由此一步步邁向成功。像這樣以小組集體成績?yōu)樵u價依據(jù)來評價學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有利于學生進步與發(fā)展。
(五)文本拓展要扎實有度,提高合作學習的成就度
從現(xiàn)在的課堂我們不難看到許多語文教師都能對文本進行拓展,但有些教師的拓展卻用去了近四分之一的教學時間。當然,拓展是必要的,但拓展一定要有度,拓展一定應是緊密聯(lián)系本課學習內(nèi)容的,而且盡可能是語文的,是課堂學習方法的延展、運用和鞏固。我認為與其過度拓展,倒不如引領(lǐng)學生在文本中多走幾個來回,學習揣摩作者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讓學生享受語言的魅力,進而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總之,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學校推行“高效課堂”勢在必行,任重而道遠,要順利地推行“高效課堂”,最為關(guān)鍵的是教師要先轉(zhuǎn)型教學理念,結(jié)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教學特長,悉心研究,大膽實踐,建立起符合教學規(guī)律新型教學思想,勤于總結(jié)經(jīng)驗和教訓、善于調(diào)整思路和方法,不斷優(yōu)化教學過程。
參考文獻:
[1]張輝.淺談高效課堂創(chuàng)建中的些微感悟[N].學知報,2011-08-22(B08).
[2]張穎.打造高效課堂的實踐感悟[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16(9):23-24.
[3]袁敏.打造高效課堂的一點感悟[J].新西部(理論版),20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