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楨
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窩在書店或圖書館靜心讀一整天書,大抵是一件幸福的事。而我們熟知的名人們,他們都是在追求比生活高一點點的東西,他們將書或雜志分門別類地精心保存起來,不僅為公眾創(chuàng)設了一種高雅的閱讀氛圍,更為公眾提供了另一種閱讀的可能。
2018年11月4日,69歲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東京召開記者發(fā)布會,將自己的親筆書稿、書信、唱片等個人收藏的資料捐贈給母校早稻田大學。捐贈將從2019年開始分批進行,部分物品為委托管理。
本次捐贈活動,一向不愛出鏡的村上春樹罕見出席,這也是他37年來首次在日本召開記者會。對此,村上春樹說:“捐贈資料對我而言是極其重要的事,必須好好說明。”
早稻田大學表示,將在學校內成立研究中心,為國內外研究村上春樹文學的研究者們提供幫助?!斑@里將成立村上圖書館,并成為村上粉絲以及想更深入學習日本文學和日本文化的研究人員必須到訪的一個據(jù)點。” 早稻田大學校長說。
熟悉村上春樹的讀者都知道,身為京都人的村上,第一志愿其實是京都大學法律系,落榜后復讀一年,于1968年4月到東京入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系戲劇專業(yè)。大學期間,他談戀愛,和夫人陽子結婚,并開了爵士咖啡館 Peter Cat,幾乎沒有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學分一直沒有修滿。7年后,村上春樹才從早稻田大學畢業(yè)。
此次村上向母校捐贈的物品,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村上說,寫作近40年,無論是家里或是辦公室都幾乎沒有空間可以放置草稿、相關文件等資料,“我沒有孩子,所以我也擔心在我死后它們可能會四散,因而決定將其保存在一個地方?!贝迳先缡钦f。
和村上春樹一樣,詩人翟永明也開過咖啡館。
1998年,翟永明在成都的玉林西路開了集咖啡館、書店和酒吧于一身的“白夜”,書店招牌由畫家何多苓設計,店內的裝修由建筑師劉家琨操刀。隨后的二十年里,這里名流云集:詩人北島、畫家張曉剛、導演賈樟柯、民謠歌手周云蓬都曾是座上賓。
今天的白夜已經大名鼎鼎,但也曾經歷過困難的時光。有一段時間,翟永明甚至考慮賣了它。后來翟永明給電視臺寫劇本、給報刊寫專欄,用以貼補白夜的運作和日常的生活用度,靠著這種方式,白夜保留至今。翟永明說:“我希望朋友可以有一個聚會、做活動的地方?!?/p>
對于讀書人來講,開一家書店或者圖書館,大概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高曉松的選擇是辦公益圖書館,他辦的第一家公益圖書館叫雜書館。雜書館位于北京崔各莊紅廠設計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是一家大型私立公益圖書館,也是一所免費公開借閱的藏書樓。書館館藏面積三千余平方米,館藏圖書及紙質文獻資料近百萬冊,存書近千書架。其中線裝明清古籍文獻二十多萬冊,晚清民國期刊及圖書二十多萬冊,西文圖書五萬多冊,特藏新書十萬多冊,名人信札手稿檔案等二十余萬件。
高曉松說:“在這個時代,需要有人來做這樣的事情。民間存在著很強大的東西,不要把它埋沒了。它已經很古老,已經放了很久很久,我們要走出顧影自憐的歷史研究,讓它變成一種悲天憫人的東西,而不是只有少數(shù)知識分子掌握的東西。”他還說:“我們要以書會友,雜書館是公益的,我們不強調這些書籍、文獻的收藏價值,而是希望它能有更好的傳播價值,讓更多的書友能親眼看到這些書,親手翻到這些書。”
臺灣作家張大春為雜書館題寫了館名,他說:“在書庫里面,有些材料讓我非常驚訝。不僅要讓這些藏書得到充分利用,也要考慮如何保護它們?!?/p>
2018年3月22日,杭州良渚曉書館開業(yè),高曉松擔任館長,這也是他在北京雜書館之后,創(chuàng)建的第二個公益圖書館。
書館的設計者,是日本的“清水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安藤的設計簡潔、冷峻,大屋頂下的三個方塊,分別是圖書館、美術館和小劇場。書館的位置臨水,巨大視窗外水波粼粼,陽光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照射進來,窗外微風吹過水面,櫻花瓣隨之翩躚起舞,高曉松贊不絕口。
曉書館的藏書大約有5萬冊,以文史哲圖書為主,兼具文藝和學術氣質。高曉松還特地為此成立了選書團隊:“我覺得選書是件非??鞓返氖?,曉書館書單里絕大部分是公認的好書。”
越來越多的名人開始開書店。湖南衛(wèi)視主持人汪涵也開了一家培榮書屋。
“培榮”是汪涵父親的名字,以父親的名字命名,是汪涵為了表達對父親的尊重,打造書屋的目的,也是來自對社會長久的思考。他覺得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太快了,越來越找不到自己的內心,就想借著書屋的環(huán)境,讓大家體驗一下閱讀的氛圍。
書屋200多平米,兩排黑色的實木書柜靠墻而立,屋子中間有兩套考究的中式桌椅以供閱讀。書屋的藏書有4000余冊,都是汪涵的私藏,從中可以看出鮮明的個人閱讀品味。你可以在書屋里找到紙質泛黃的《論衡》《國語》,精裝的《諸子文萃》,零散的《維摩詰經》和成套的《中國佛教百科全書》。
為了給讀者提供一個純粹的閱讀環(huán)境,書屋一次最多只接納15名讀者,并且不提供預約。即便這樣,來看書的人還是絡繹不絕,門外甚至會出現(xiàn)排隊等待看書的情況。
劉若英的老公開了一家雜志書店“春風習習”。
春風習習位于北京市東城長巷,是國內第一家雜志圖書館。圖書館的設計考究,毗鄰人造運河,視野開闊,無論天晴或陰雨,白晝或黃昏,讀者都可以在此享受溫煦陽光,放眼小河垂柳,一覽老胡同里的古雅風華。
書店匯集了400多種國內外雜志,內容涵蓋設計、生活美學、建筑、攝影等等。店里的雜志力求與其發(fā)售國家做到同步上市,日本時尚和生活方式類雜志更新很快,期數(shù)也全。劉若英的老公感嘆:現(xiàn)在的實體書店越來越少,他希望通過春風習習這個美好的空間,讓閱讀這件事變得有儀式感。
村上春樹知道,手稿和唱片背后代表的小說和音樂,會比自己更長久,所以他把自己的手稿和收藏捐出去,妥善保存;高曉松知道,雜書館里面的書已經夠長久,要讓更多的人看到它們,這樣的長久才有價值。開店也好,辦圖書館也好,他們都是在追求比生活高一點點的東西,他們是一幫值得尊敬的人。
我不知道未來的書店或者圖書館,會變成什么樣子。想想法國巴黎塞納河邊的莎士比亞書店吧,這家書店成功打敗了時間。在時間的長河里,那些口口相傳的風流和傳奇像黑夜中的無數(shù)顆火種、天空中停止不動的流星,和塞納河邊的那八十平方米狹小空間同時存在。多么溫暖啊!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大益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