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銀[廣安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四川 廣安 638000]
小說《金瓶梅》通過對西門慶及其周圍的一群世俗女性家庭日常生活瑣事的描寫,打破了先前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單一、臉譜化的傳統(tǒng)寫法,真實再現(xiàn)了婦女的聰明才智和生命活力,表現(xiàn)了婦女們復雜的性格和悲慘的命運,在中國文學史上樹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小說塑造的女性形象豐富多彩,備受矚目,特別是小說中的潘金蓮,她是一個最具爭議性的人物,廣為歷代文人所褒貶。
《金瓶梅》將西門慶的死因直接歸結(jié)為與潘金蓮等縱欲的結(jié)果,以勸戒人們不要沉湎聲色。因此,潘金蓮被一些人視為“天下第一淫婦”,被唾罵了數(shù)百年。還有人認為,潘金蓮不僅是“禍水”“色情狂”,還是“陰謀家”兼“虐待狂”。 譬如,學者夏志清就認為潘金蓮是狡猾而殘酷的“色情狂”(《中國古典小說導論》)。
也不乏有識之士,認為潘金蓮是一個“覺醒者”,頗讓人耳目一新;史蒂芬·歐文認為,《金瓶梅》里“沒有一個人是百分之百的善良或天真的”;田小菲女士在《秋水堂論金瓶梅》中也認為,《金瓶梅》描寫欲心強烈的男子,也描寫欲心強烈的女人,而且它對這樣的女人也是很慈悲的。并且她呼吁讀者:不要被皮相所蒙蔽,要看作者筆下流露的“深深的哀憐”。
總之,無論認為潘金蓮“淫蕩” 也罷,“覺醒”也罷,“可恨”也罷,值得“同情”也罷,小說《金瓶梅》所著力塑造的潘金蓮這個人物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綜合體”,形象豐滿而性格極其復雜,具有矛盾對立而又統(tǒng)一的多重性。
如何辯證地審視潘金蓮這一復雜人物形象?古人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贝苏Z暗合辯證法,為后世讀者解讀《金瓶梅》中潘金蓮這一人物形象提供了一個合理的視角。“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語出《楚辭·卜居》,原文:“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shù)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奔此^人都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沒有一個人全是優(yōu)點,也沒有人全是缺點?;凇督鹌棵吩~話》小說文本,在此就潘金蓮這一復雜人物形象的多重性簡要分析如下。
潘金蓮有著天使般的美麗身材,令人艷羨不已,可是她為性入魔,狠毒無比,集貌美與內(nèi)心狠毒于一身。
潘金蓮本性機變伶俐,身材妙曼,妖嬈美貌,頗有姿色,常自比“鸞鳳”。小說中多處對潘金蓮身體、服飾等外貌之美進行描寫,尤其是潘金蓮的那一雙小腳與繡花鞋被反復描寫。作者在第一回寫道:“因他自幼生得有些顏色,纏得一雙好小腳兒,因此小名金蓮。”她十二三歲就會“描眉畫眼,傅粉施朱”,“梳一個纏髻兒,著一件扣身衫子,做張做致,喬模喬樣”。即使初到張大戶家時,主家婆余氏也比較喜歡她,?!芭c他金銀首飾裝束身子”。長到十八歲時,更是“出落的臉襯桃花,眉彎新月”。連打虎英雄武松,第一次見到潘氏也覺著她漂亮非凡,驚艷之余,低頭不敢正眼瞧她:“武松見婦人十分妖嬈,只把頭來低著?!薄督鹌棵贰返诰呕?,潘金蓮嫁入西門府,即便正妻吳月娘見了潘金蓮也不得不嘆服,覺得她“果然生的標致”而“風流”。
對潘金蓮的外貌描寫,更為隆重、夸張的是《金瓶梅》第二回,西門慶的頭被潘金蓮的叉竿所打,怒由心生,本來要發(fā)作,但一見潘金蓮的美貌,“先自酥了半邊,那怒氣早已鉆入爪洼國去了” ,變作笑吟吟臉兒。作者借西門慶之眼光,極力描寫這個美貌妖嬈的婦人:就連那“嘲風弄月的班頭,拾翠尋香的元帥”西門慶也覺得潘金蓮的美貌非同一般,猶如天仙下凡,賽過嫦娥,見了她不禁魂飛魄喪。
可是潘金蓮也有著魔鬼般心腸。潘金蓮自迷上西門慶,及至嫁入府中,她受著恩寵,一反常態(tài),尋釁滋事,虐待下人。她設計陷害宋惠蓮,連幼小的官哥也不放過。
這潘金蓮自幼被欺壓,心里有憤,不得發(fā)泄時,她常尋釁滋事,下死手打人,即使前夫武大的女兒她也不放過。第八回,潘金蓮做了一籠裹餡肉角兒等西門慶來吃,等待過程中潘金蓮無緣無故拿迎兒撒氣,尋找借口毒打迎兒一頓。
她藥殺親夫武大郎、嫁入西門府中后陷害官哥這兩件暫且不提,單逼死宋蕙蓮一件足證潘金蓮為一己之私,用心可謂險惡、狠毒之極。
小說第二十六回,西門慶與宋蕙蓮有染,本來西門慶要支開宋蕙蓮的丈夫來旺,派他往東京去蔡太師府中辦事,以方便自己跟宋氏熱絡。不料此事被潘金蓮察覺,她便百般阻撓,西門慶只好另教來保去了東京。西門慶因此得罪來旺,導致來旺心中大怒,借醉聲言“要殺西門慶”。潘金蓮幾次見西門慶留意在宋惠蓮身上,經(jīng)過系列手段——一阻攔(西門慶欲派來旺去東京),二設圈套(設計“抓賊”拿住來旺),三借刀殺人(讓西門慶“一狠二狠把奴才結(jié)果了”,除掉來旺),四激將(對西門慶說:“賊淫婦她一心只想他漢子……拿甚么拴得住她心!”),五(在孫雪娥、宋惠蓮間)兩面挑唆——終將二十五歲的宋蕙蓮這個如“一朵花初開”的聰明妙齡美婦獵殺于無形,徹底清除了又一個潛在競爭對手。
小說既寫出了潘金蓮絕頂聰明、才藝雙絕的一面,同時讓人看到了她口頭號稱“不信天命”卻愚昧、迷信的另一面。
潘金蓮天資聰穎,九歲被賣在王招宣府里習學彈唱,閑時又有人教她讀書寫字。十二三歲的金蓮便能“品竹彈絲,女工針指,知書識字”,后又從張大戶習學彈唱,彈得一手好琵琶。正如孟玉樓所言,潘金蓮“精靈古怪”。她絕頂聰明,能彈會唱、填詞賦詩,寫的一手好字,可謂“才藝雙絕”。她口才好,伶牙俐齒,能說會道,一張巧嘴“淮洪一般”,得理不饒人,有時即便是面對主子西門慶也不放過。第六回,西門慶久聞潘金蓮善彈,看見她家壁上掛著琵琶,便叫潘金蓮彈個曲兒下酒。這西門慶聽了,歡喜地摟過婦人粉頸就親嘴,稱夸不已:“誰知姐姐有這段兒聰明!就是小人在構(gòu)欄三街兩巷相交唱的,也沒你這手好彈唱!”
較為典型的是小說第八回,潘金蓮找來西門慶,欲揚先抑,一見面狠狠奚落了西門慶一番。她不僅讓西門慶無話可說,倒還讓他覺著理虧,好像還虧欠她什么一般。潘金蓮奚落了西門慶,不僅讓其賭咒發(fā)誓,而且她還將西門慶那個相好送的一把川扇兒也扯爛了。爾后,她再給西門慶上壽,弄的西門慶不但不好發(fā)作,結(jié)果還歡天喜地。此時的潘金蓮尚未嫁入西門慶家,憑借一雙慧眼,輕易看穿了西門慶的“小九九”,再略施手段,輔之以財、色,威恩并舉,很快令西門慶嘆服。這也為她爭取日后在西門府中的地位,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潘金蓮“撕扇子”這個情節(jié),不知被后世多少文人稱贊,連偉大的小說《紅樓夢》也不能免俗,將其“借鑒”一番。
潘金蓮的才華,在西門慶家一眾女眷中有口皆碑。不妨先看看第七十三回她跟月娘、玉樓、楊姑娘那番對白,從此便可知潘金蓮文學素養(yǎng)了得。事起孟玉樓過生日那天,西門慶因想起李大姐來,點了一套“憶吹簫,玉人兒何處也”。當時除孟玉樓外,月娘、玉樓、楊姑娘等在場眾人都不曉得“曲子里滋味”,可偏偏潘金蓮對詞很在行。潘金蓮不憤他點唱這詞,就立刻搶白了西門慶一頓。結(jié)果西門慶被她搶白得急了,磨不過情面,欲跳起來用腳踢她。
盡管如此,潘金蓮有時也比較愚昧、迷信。為爭寵,潘金蓮人前嘴上自稱“不信天命”,但背后,她實際上也比較迷信。她為爭得西門慶寵幸,為維持在西門府女人中的“霸主”地位,獻詩得寵;想“母以子貴”,求子心切;為討西門慶歡心,奴顏媚笑,以至于為其越墻偷歡“放哨”;為擺平春梅,要她為自己跟經(jīng)濟的奸情“保密”,當面要春梅與陳經(jīng)濟“睡一睡”才肯相信她;甚至,竟用嘴給西門慶吞尿等來討好、籠絡西門慶,諸多情節(jié)無不表現(xiàn)出潘金蓮的愚不可及。
第八回里,西門慶因為忙于迎娶孟玉樓和嫁女,時隔一個多月不曾往潘金蓮家去。那潘金蓮每日倚門望眼欲穿,使王婆往西門慶門首去尋沒有音信,又叫小女兒街上去尋。實在無聊,就用纖手脫下腳上兩只紅繡鞋兒來打“相思卦”。
第十二回,李桂姐背地里把西門慶纏住,一連數(shù)日不放他回家。本來不是很迷信“算命”的潘金蓮,急得沒有辦法,無奈,只好請劉婆子的老公劉瞎子來家算命、燒紙畫符,通過“回背”求得“小人離退,夫主愛敬”,設計留住西門慶。
第七十二回,潘金蓮被西門慶拋離了半月,久曠幽懷,淫情似火,得到其身,恨不得鉆入他腹中。為了拴住西門慶之心,潘金蓮竟然替他品簫、咽尿。久而久之,以至成為她的“偏好”。之后,西門慶還把此等不恥行徑拿來侮辱如意兒。難怪作者在此回小說贊詞里嘆道:“大抵妾婦之道,鼓惑其夫,無所不至,雖屈身忍辱,殆不為恥。若夫正室之妻,光明正大,豈肯為也!”
在第八十二回,詭計多端的潘金蓮與女婿陳經(jīng)濟的奸情被春梅發(fā)現(xiàn),為了“保密”,她以拖人下水的極端方式,當場逼春梅跟陳經(jīng)濟發(fā)生性關(guān)系,造成春梅跟她同流合污的鐵定事實,以求自保。
潘金蓮首先是一個被侮辱者,她吃過許多苦頭,被張大戶玩弄、欺壓,被浮浪子弟覬覦糾纏,甚至被迫脫光衣服跪在地上被西門慶毒打、被西門慶醉綁葡萄架愚弄等等。
《金瓶梅》第一回,張大戶將潘金蓮嫁與武大,只不過是為了長期霸占她而掩人耳目罷了。張大戶死后,潘金蓮、武大終被主家婆趕了出去,只好自己在紫石街租房謀生。
潘金蓮先前受盡主家婆折磨、毒打,對于自己被張大戶嫁與武大為妻這樁婚事也頗有怨言。她抑郁、苦悶,自嘆命苦,只得用詞曲來唱出自己對苦難命運的感慨。
她為躲避“浮浪子弟”糾纏、欺侮,只好忍痛典當了“釵梳”,典得縣門前樓上下兩層四間房屋居住,被迫再次搬家,離開紫石街。
即使潘金蓮嫁入西門慶家后,為了鞏固自己在西門慶家中的地位,從西門慶那里爭得更多的寵愛,她不得不在吳月娘面前討好賣怪,也盡一切可能滿足西門慶。
潘金蓮出身卑微,她心里也非常自卑。譬如,她聽到舊主王三官兒娘(林太太)向吳月娘揭發(fā),說潘金蓮“從小兒在他家”做使喚丫頭,潘金蓮羞得把臉掣耳朵帶脖子都紅了,急忙遮掩,用話岔開,十分尷尬?!督鹌棵贰返谄呤呕貙懙溃?/p>
月娘道:“王三官兒娘,你還罵他老淫婦,他說你從小兒在他家使喚來?!蹦墙鹕彶宦牨懔T,聽了把臉掣耳朵帶脖子都紅了,便罵道:“汗邪了那賊老淫婦!我平日在他家做甚么?還是我姨娘在他家緊隔壁住,他家有個花園,俺每小時在俺姨娘家住,常過去和他家伴姑兒耍子,就說我在他家來,我認的他是誰?也是個張眼露睛的老淫婦!”月娘道:“你看那嘴頭子!人和你說話,你罵他?!蹦墙鹕徱宦晝壕筒谎哉Z了。
另一方面,潘金蓮也是一個得勢便辱人的虐人者。潘金蓮自再嫁西門慶后,在家“恃寵生驕,顛寒作熱,鎮(zhèn)日夜不得個寧靜”。潘金蓮一旦得勢,她激打?qū)O雪娥、小鐵棍、秋菊,毫不手軟,轉(zhuǎn)身又變成一個欺侮人的虐人者。
潘金蓮醉酒之后發(fā)現(xiàn)秋菊偷吃柑子,她盡力往秋菊臉上擰了兩把、打了兩下嘴巴不說,還語帶威脅地罵秋菊:“賊奴才痞,不長俊奴才!你諸般兒不會,象這說舌偷嘴吃偏會?!孚E實犯拿住,你還賴那個?我如今要打你,你爹睡在這里,我茶前酒后,我且不打你;到明日清靜白省,和你算帳!”
春梅在氣頭上,那孫雪娥只不過跟春梅開玩笑說了句:“怪行貨子!想漢子便別處去想,怎的在這里硬氣?”不意被春梅添油加醋,挑撥與金蓮知道。次日早上,潘金蓮便用激將法,尋機讓西門慶將孫雪娥毒打了一頓。雪娥氣憤不過,到月娘房里告訴此事,卻不意又被“性極多疑,專一聽籬察壁”的潘金蓮立于窗下潛聽了去。潘金蓮當場扭鬧一通尚不解氣,待西門慶日西時分歸來,她故伎重演,結(jié)果致使孫雪娥再次被西門慶毒打。
潘金蓮與西門慶醉鬧葡萄架兒,不小心掉了一只紅繡鞋在葡萄架底下,結(jié)果被小鐵棍拾了去。尋找繡花鞋過程中,她處處刁難、折磨秋菊。雖然這只鞋由陳經(jīng)濟發(fā)現(xiàn),交回了潘金蓮,但她仍不放過小鐵棍。
《金瓶梅》第八回里,潘金蓮派小女去街上尋找西門慶,那小妮子膽小,不曾見著西門慶就回來了。潘金蓮怪她沒用,噦罵在她臉上,便叫她跪著,餓到晌午也不與她飯吃。
《金瓶梅》第一回寫道:“一個好色的婦女,因與了破落戶相通,日日追歡,朝朝迷戀,后不免尸橫刀下,命染黃泉,永不得著綺穿羅,再不能施朱傅粉。”這幾句,似乎是為金、瓶、梅等人的一生命運量身訂做的。潘金蓮一生精于算計,而終又被人暗算。
潘金蓮一向精于算計,有四件事值得一提。
第一樁:假意剁西門慶私藏宋蕙蓮穿過的鞋。在《金瓶梅》第二十八回里,寫潘金蓮在尋鞋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西門慶私藏在藏春塢雪洞兒里拜帖匣子內(nèi)的來旺兒媳婦的一只鞋,可是她先不聲張,晚上故意穿兩只綠綢子睡鞋,等西門慶說她的鞋“怪怪的不好看”時,便借機醋性大發(fā),假意要將那鞋“剁作幾截子”。虛張聲勢剁鞋是假,為了更好地控制住西門慶,讓其能夠與她“一心一計”是實。
第二樁:妝丫頭市愛?!督鹌棵贰返谒氖?,潘金蓮明里“要妝丫頭,哄月娘眾人耍子”,實際是要在眾人面前公開爭奪,重新贏得西門慶的歡心。“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招,潘金蓮用的也很出色。因為李瓶兒生下官哥兒,地位日高,即使吳月娘也心存危機感,托王姑子設法討安胎藥,且要求王姑子替她保密。潘金蓮是何等聰明之人,要跟西門慶生子,第一要義豈不就是必先籠住西門慶嗎?于是就有了不惜自損,妝丫頭售色賣俏之舉。小說寫道:“潘金蓮遞酒,眾姊妹相陪吃了一回。西門慶因見金蓮裝扮丫頭,燈下艷妝濃抹,不覺淫心漾漾,不住把眼色遞與他?!?/p>
第三樁:借機驚嚇官哥。中國封建社會奉行“以孝治國”,在民間即有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所以又有“母以子貴”一說。自從李瓶兒生了官哥,西門慶常在李瓶兒房里宿歇。一向爭強好勝的潘金蓮覺得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于是“常懷嫉妒之心,每蓄不平之意”。她趁西門慶前廳擺酒之際,借機把官哥抱出去,舉得高高的,使他著了驚,睡不安,夜哭不止,不吃奶。潘金蓮這事做得不露痕跡,李瓶兒忌憚她,即使在西門慶面前也不敢提起金蓮抱官哥出去之事。后來李瓶兒花三錢銀子請劉婆子來看,對癥灌了些藥兒,那官哥才得睡穩(wěn)不漾奶了。
第四樁:設計馴貓唬死官哥兒。自從李瓶兒生下了官哥兒,這西門慶對其百依百隨,要一奉十。潘金蓮因此一度失寵,下決心除掉官哥兒。她一計不成,再施一計。為絕后患,潘金蓮就決意學那昔日屠岸賈養(yǎng)神獒害趙盾丞相之陰招,秘密馴養(yǎng)兇貓雪獅子,陰謀用它唬死官哥兒,“使李瓶兒寵衰,教西門慶復親于己”。 潘金蓮陰謀得逞之后,月娘叫將金蓮來問話:“是你屋里的貓唬了孩子?”這金蓮居然沒事人一般抵賴:“是誰說的?”“俺貓在屋里好好兒的臥著不是。你每怎的把孩子唬了,沒的賴人起來。爪兒只揀軟處捏,俺每這屋里是好纏的!”
另一方面,潘金蓮也常被人暗算。潘金蓮處處爭強好勝,雖精于算計,卻也是個心直口快之人,城府不是很深,常被人暗算。她幾次被孟玉樓利用,她被迫向吳月娘陪禮,多次被王婆算計、出賣,終因自己輕信武松而被其用計所殺。
孟玉樓為了排除異己、維護自身地位,幾番挑唆潘金蓮與李瓶兒、宋惠蓮爭斗。《金瓶梅》第二十六回,宋蕙蓮以色誘主,糾纏西門慶,討得西門慶的歡心,求他寫帖子給夏提刑把來旺放出來。不料宋氏走漏了風聲,被孟玉樓知道了??墒敲嫌駱怯植幌胗H自出面,就轉(zhuǎn)來告潘金蓮,笑著用激將法,利用一向爭強好勝的潘金蓮去對付宋蕙蓮。而潘金蓮果然中計上當,很快設計將來旺、宋蕙蓮夫婦搞定,替孟玉樓實現(xiàn)了心愿。
《金瓶梅》第七十二回,潘金蓮正在氣頭上,孟玉樓來請潘金蓮到后邊下棋。那孟玉樓只說了簡簡單單四句話:“六姐,我請你后邊下棋,你怎的不去,卻在這里亂些甚么?你告我說,因為什么起來?”“你怎知道的這等詳細?”“原說這老婆沒漢子,如何又鉆出漢子來了?”“你這六丫頭,到且是有權(quán)屬?!泵嫌駱沁@一問、一笑、一疑、一夸,借關(guān)心之名,極盡打探、挑唆之能事,輕松把個潘金蓮的心思摸得非常透徹。而潘金蓮不知不覺鉆進了人家圈套,還把她當知心朋友。
再說,潘金蓮與西門慶的初次勾搭,表面看符合她性格發(fā)展的必然邏輯,而實際上這也是潘金蓮被王婆(與西門慶合伙)出賣的結(jié)果。只是她自己不知覺,繼而一再吃了王婆們的暗算。
潘金蓮也曾是良家婦女。在張大戶死后至遇見西門慶之前,這一時段,潘金蓮在家操持家務,但凡是良家婦女的勤勞、善良,關(guān)心人、幫助人,犧牲自我,主動追求幸福,這些優(yōu)良品性她也從不缺乏。潘金蓮在為躲避流氓換居住環(huán)境、心疼武松矚意武松、幫王婆做壽衣這幾件事上,她性格中“善”的一面,表現(xiàn)尤為明顯。這里只揀后兩件,略做分析。
潘金蓮身上也有著一般良家婦女的勤勞、善良、熱情的優(yōu)點,她與鄰為善,關(guān)心鄰居,熱心助鄰?!督鹌棵贰返谌赝跗沤韫收遗私鹕徑枞諝v選裁衣日子,金蓮十分熱情地對王婆噓寒問暖,主動提出要義務為王婆做送終衣服。又擔心有甚不妥,要王婆“將歷日去交人揀了黃道好日”。聽王婆說要她過去做,潘金蓮害怕麻煩她,便提出叫王婆把布料拿到武大家來做。
可是王婆借故想看著她做,便騙取了潘金蓮同意移步到自家茶坊中做活。潘金蓮不知是計,一聽王婆說想看娘子做生活又怕門首沒人,立刻爽快答應。后來,武大說既是幫鄰居(王婆)的忙,就不要“攪撓”鄰居,讓潘金蓮“帶些錢在身邊,也買些酒食與他回禮”,金蓮也還言聽計從。雖然金蓮不知是王婆的陰謀,輕易被設計,但她與鄰為善、樂于助人、與人方便之心可見一斑。
潘金蓮關(guān)心他人,主動追求自己的幸福,首先表現(xiàn)在心疼武松、矚意武松。她初次見到武松,可謂一見如故,一門心思,找出各種借口,希望武松搬來家里同住。于是噓寒問暖,百般打探,夸贊武松“這般雄壯”。當然她的關(guān)心里,也有私心。她早就不滿當年張大戶把自己許給武大這樁婚事,用她的話講“奴家平生性快,看不上那三打不回頭,四打和身轉(zhuǎn)的”。家里見到武松時,她自然覺得機會來了,心下十分矚意武松,不由暗自想:“這段姻緣卻在這里了?!彪m然有悖人倫,她卻不管了。武大買了些肉菜果餅歸家,讓潘金蓮下樓打理。她卻陪侍武松片刻不離,硬叫武大去請隔壁王婆來幫忙。酒席之上,她對武松更是熱情款待,千般叮囑。
此外,潘金蓮嫁入西門府后曾周濟過窮人,也有善舉。小說第五十八回,潘金蓮聽說磨鏡老頭的老婆想塊臘肉兒吃他又討不來,老婆想吃小米兒粥也沒有。潘金蓮雖然自己沒有臘肉,便叫來安兒把潘姥姥捎來的新小米兒量了二升,外加兩根醬瓜兒,拿出來送給那磨鏡老頭的老婆兒吃。雖然這次潘金蓮又被老頭騙了,但她并不后悔。潘金蓮人性中的善根,于此可見一斑。
潘金蓮性格中具有善的一面,也有與此截然相反、十分極端的另一面:自私、殘忍,用心歹毒。如果說她和西門慶縱欲是為了迎合、籠絡西門慶,贏得穩(wěn)定地位,那么她與家仆琴童、市井小民王朝兒、女婿陳經(jīng)濟的情色關(guān)系則是她極度淫亂、自私的表現(xiàn)。而她終于陷入“因淫生妒,因妒更惡毒的怪圈”:暗算李瓶兒, 陷害來旺, 折磨秋菊,逼死宋惠蓮,害死官哥兒等等。她目無尊長,常沖撞西門慶、吳月娘,處理一些事情所用的手段,可謂心狠手辣。她求愛不成,反誣賴、玷污武松;特別是唆打武大郎、藥殺親夫等情節(jié),簡直令人發(fā)指。
潘金蓮的殘忍、歹毒是出了名兒的。暫且不提她唆打鐵棍兒一事,單小說《金瓶梅》第五十八回,還寫了這么一個情節(jié):潘金蓮踩了一腳狗屎,她無故尋釁毒打秋菊一頓。李瓶兒一連使過迎春、繡春來說情,她不理不睬。甚至,潘金蓮的老娘潘姥姥上去勸說,她也是連推帶搡,唾罵不休。潘金蓮打夠二三十馬鞭子,然后又蓋了十欄桿,打得秋菊皮開肉綻,才放起來,又把秋菊的臉和腮頰都用尖指甲掐得滿臉血跡,真可謂心狠手辣。
潘金蓮性格直率開朗,外向潑辣,同時又能說善道。雖然她“嘴尖舌快”,但常放低身段來討好西門慶,屢獲其歡心。但她嫉妒心理極其嚴重,時刻不忘與人爭寵,以鞏固自己的地位??匆妱e人生子而享福,大受西門慶重視,她心里極不服氣,語氣尖酸刻薄?!督鹌棵贰返谒氖?,聽見李瓶兒這邊嚷不見了孩子耍的一錠金子,潘金蓮見風就是雨,先走來月娘房里告說一番。待西門慶回來要搜查,她便趁機火上澆油。小說寫道:
月娘道:“論起來,這金子也不該拿與孩子,沉甸甸冰著他,一時砸了他手腳怎了!”
幾句說的西門慶急了,走向前把金蓮按在月娘炕上……
李瓶兒生了孩子后,西門慶沾染來旺兒媳婦、糾纏如意兒,但對潘金蓮不理不睬,見她“如同烏眼雞一般”。 因此,她跟如意兒這個女人之間爭風吃醋成為在所難免的事。潘金蓮吸取先前的教訓,為避免重蹈覆轍,再次被“打到贅字號去”,對西門慶糾纏如意兒這件事,她變得越來越“賊”。
為徹底爭奪寵愛,打掉如意兒對西門慶的幻想,潘金蓮趁著如意兒不肯借棒槌給秋菊為由頭兒,與如意兒對罵一場。罵得一時心頭火起,還把對方頭發(fā)扯住,用手摳如意兒腹部。雙方被韓嫂兒勸開后,潘金蓮仍罵個不停。
晚上潘金蓮趁熱打鐵,憑著一番花言巧語,以退為進,在西門慶面前再告上如意兒一狀,終于爭得了對西門慶跟如意兒“私交”的掌控權(quán)。
潘金蓮在欲求上雖然淫蕩成性,但仍是一個生活在封建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沒有社會地位,經(jīng)濟上不僅處于被剝削與壓迫的階層,而且肉體上被人玩弄,精神上被侮辱。覺醒而不覺悟,乃潘金蓮人物形象的又一特點。
潘金蓮出身低微,自幼經(jīng)歷坎坷:她生父早亡,生活困難,九歲被生母賣到王招宣府習學彈唱,王招宣死后潘媽媽爭將出來,將其轉(zhuǎn)賣與張大戶家??墒?,潘金蓮被張大戶玷污了。主家婆“頗知其事”,還將金蓮“甚是苦打”,張大戶然后賭氣將潘金蓮嫁與武大郎。
這場被別人主宰的婚姻,形式上雖然是合法的,但是它卻是潘金蓮不幸家庭生活的開端。因為這武大形象猥瑣,無才無德,一味忠厚老實,懦弱無能。潘金蓮甚是憎嫌武大,常與他生氣,報怨張大戶。
潘金蓮自視剛強,有覺醒的一面。潘金蓮自稱是個不帶頭巾的男子漢,叮叮當當響的婆娘。拳頭上也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不是那腲膿血搠不出來鱉的婆娘。她性格開朗,剛強,潑辣,喜歡爭強好勝,好出人頭地,不甘落人后。正是因為潘金蓮對武大的不滿、對張大戶的抱怨,進而引發(fā)她對于武松的追求。這是她對追求個人幸福的初步覺醒。
在那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封建時代,潘金蓮作為一個家庭婦女,雖然生活在最底層,但她并沒有放棄對自己的自由和幸福的追求。她逐步覺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幸福的婚姻、美滿的家庭、快樂的性生活。她雖歷經(jīng)被張大戶玷污、被嫁武大、追求武松的失敗,但她后來與西門慶邂逅相遇而私通,以至愛上西門慶,最終嫁給西門慶,潘金蓮似乎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小說作者描寫的潘金蓮所追求到的幸福生活,主要體現(xiàn)在潘金蓮和西門慶等之間的性愛方面,其次是日常物質(zhì)生活方面。
這是潘金蓮對被嫁武大這樁貌似合法但不合理的婚姻的反叛,乃至于她在反抗過程之中為求得與西門慶結(jié)婚,發(fā)生了與西門慶合謀毒殺親夫武大的事件。甭說,潘金蓮與西門慶私通的行為是不道德的,她謀殺親夫的行為更是觸犯刑律的。但在那個女人沒有地位、沒有經(jīng)濟實力、沒有人生自由的封建時代,那也是她能夠想到的唯一辦法。除了這些,似乎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了。因為在以男權(quán)為中心的社會,她不能提出離婚——“休掉”武大郎,而武大郎對她又不撒手。
潘金蓮不滿現(xiàn)狀,極力抗爭。即使潘金蓮嫁入西門府后,小說里也有許多她不滿現(xiàn)狀、極力抗爭的情節(jié)。潘金蓮嫁入西門府即成為西門慶最寵愛的女人,可是財、色兼具的李瓶兒的到來,使潘金蓮在西門府的地位受到嚴峻挑戰(zhàn),尤其是李瓶兒生下官哥兒以后,潘金蓮受到了少有的冷落,這使得她的抗爭更為激烈。
小說《金瓶梅》第三十八回“潘金蓮雪夜弄琵琶”一節(jié)描寫,西門慶回家徑直去到李瓶兒房里吃酒,可是潘金蓮還坐在床上懷抱琵琶,獨自無望地等待著西門慶歸來。
此情此景,冷冷清清,燈昏燭暗,潘金蓮很是無奈:待要睡了,又恐怕西門慶一時來;待要不睡,又是那盹困,又是寒冷。潘金蓮眼淚撲簌簌流下來,心上如同戳上幾把刀子一般,不免懊恨西門慶薄情,罵西門慶“負心賊”。 潘金蓮不由得直把那琵琶兒聲音放得高高的,口中唱道:“心癢痛難搔,愁懷悶自焦。讓了甜桃,去尋酸棗。奴將你這定盤星兒錯認了。想起來,心兒里焦,誤了我青春年少。你撇的人,有上稍來沒下稍?!彼l(fā)牢騷說自己看錯了人,是個沒時運的人。
后來,西門慶聽見琵琶聲,才和李瓶兒過來,把潘金蓮強死強活拉到李瓶兒房內(nèi),下棋、吃酒。最后,李瓶兒不忍心見她這等臉酸,才把西門慶攛掇過潘金蓮這邊歇了。受此番刺激,這潘金蓮心生嫉恨,處心積慮,處處與李瓶兒作對。
潘金蓮與命運抗爭,抓住對自己有利的一切機會,為自己爭得利益,鞏固地位。如“潘金蓮不憤憶吹簫”一節(jié),西門慶因思念李瓶兒而悶悶不樂,潘金蓮因妒嫉以至同西門慶搶白、斗嘴。她抱怨道:“一般都是你的老婆,做什么抬一個滅一個?”
潘金蓮似乎找到了被西門慶冷落的原因: 自己沒有錢財,又未能給西門慶生得一子半女。當她發(fā)現(xiàn)玉簫和書童私通的奸情,她就威逼玉蕭充當自己安插在正室吳月娘身邊的內(nèi)奸,并用三件事威脅玉蕭。尤其是第三件事,探求生子的秘訣,在潘金蓮看來非常重要。因為,封建社會女人懷孕生子既是其完成傳宗接代之神圣責任,也是一個婦女對維護既得利益的最可靠的保證。因此,她決心要為西門慶生一個兒子。
潘金蓮激打?qū)O雪娥、與李瓶兒斗氣、妒打秋菊等等,以及她在西門慶背后與奴仆、陳敬濟等人的私通,可算作是她自私、任性,放肆濫交的表現(xiàn);也是她與封建禮教抗爭,不甘居人下,排除異己,爭取自身利益、自由和地位的一種極端表現(xiàn)。只不過,作者是從審丑的角度落筆。正如清代劉廷璣評《金瓶梅》時所云:“欲要止淫,以淫說法;欲要破迷,引迷入悟?!保▌⑼^《在園雜志》)
潘金蓮表面光鮮,其實內(nèi)心悲涼。潘金蓮幾次與吳月娘對抗,無疑是她在家中不甘于落后、做小的卑賤地位,竭力爭取自身權(quán)利和尊嚴的表現(xiàn)。作為一個小妾,潘金蓮敢與正妻吳月娘公然對抗,以致吳月娘罵她“賤不識高低的貨”。潘金蓮的行為,不啻是對封建妻妾制度和夫權(quán)的肆意挑戰(zhàn)。而她哪里知道,吳月娘背后有封建宗法制度的強大支持,包括西門慶的強力支持。就連西門慶也罵她 “賊淫婦”:“人這里說話,也插嘴插舌的。有你甚么說處!”以此來看,潘金蓮的挑戰(zhàn),注定要失敗。
潘金蓮雖然強悍,有時甚至敢搶白、冒犯、揭露西門慶,但更多時候為了博得西門慶歡心,她仍然把傳宗接代、侍奉丈夫當作女人的天職,時時處處陪著小心,甚至親自一次又一次地為他與其他女人淫亂提供幫助。
潘金蓮所經(jīng)歷的種種苦難、屈辱、辛酸,非常人所能理解。《金瓶梅》第八十二回, 六月初一日潘姥姥因病去世,吳月娘允許潘金蓮坐轎回娘家探喪燒紙。但后來臨了,吳月娘卻借故西門慶死后潘金蓮“熱孝在身”,不讓潘金蓮回去為娘出殯。對正妻吳月娘的這般不人道行徑,潘金蓮只得服從,私下拿出五兩碎銀子來,央求陳敬濟在出殯日替她去發(fā)送潘姥姥、打發(fā)抬錢,并負責安葬入土。后來聽見娘已入土,她不由得落下淚來。此情此景,潘金蓮心底是何等悲哀與凄涼!
雖如此,潘金蓮對情愛的追求仍癡心不改?!督鹌棵贰返诎耸呋兀私鹕徛犝f武松要娶她,一家一計過日子,又見武松在外出落得長大身材,比昔時又會說話兒,她舊心不改,心想:“這段姻緣,還落在他家手里?!彼谷幌嘈鸥渌蛇@場突如其來的婚姻。還濃濃點了一鐘瓜仁泡茶,雙手遞與武松吃了??墒墙Y(jié)果,在洞房夜,她做了癡心所愛的人武松的刀下鬼。
追求愛情、渴望愛情卻又輕浮、縱情聲色,乃《金瓶梅》中潘金蓮人物形象的又一特點,筆者已有專文論述,此處從略。
潘金蓮不甘心命運的卑賤,在追求情欲、物欲中人性不斷被扭曲、異化,逐步走向墮落。潘金蓮的行為,也是對封建妻妾制和夫權(quán)的挑戰(zhàn)。她在被吳月娘逐出西門后,人生陷入低谷;直到再遇武松,滿以為自己的幸福即將來臨、觸手可得之際,卻意外地走向了毀滅。結(jié)局極其慘烈、悲痛。第一個讓她動心、主動追求的男人是武松,末了讓她命喪黃泉的也是她所癡情的這個武松。為什么會這樣?她至死也不覺悟。
如果說武松和吳月娘之類的人物形象代表了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價值觀,那么潘金蓮就是被那個時代所毀滅的!她尋找不到正確的奮斗路徑,也不知道失敗的根本原因。
作者按照自己的審美觀,把潘金蓮成功地塑造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真正有血有肉有個人追求的女性悲劇人物。所寫潘金蓮,以其超人的美貌、矛盾的言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強烈的追求與愛憎,放浪形駭?shù)挠?,使其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絕無僅有的“這一個”:既令人喜歡又使人討厭,既覺得可恨又值得同情。在潘金蓮身上呈現(xiàn)出多面性,有時甚至判若兩人。為博得西門慶的歡心,她在西門慶面前比較恭敬、謅媚、賣乖,但對與她爭寵者卻表現(xiàn)兇殘、狠毒;她工于心計,比較陰險、狡猾、狠毒,她敢愛敢恨,敢于抗爭,但有時也心直口快、心存憐憫、愚蠢妥協(xié)。潘金蓮這個形象,集良家婦女與爭寵妒婦、鐘情少婦與亂倫妾婦、聰慧佳人與饑渴淫婦于一體,具有立體感和真實性。
導致潘金蓮人物形象極具復雜性的原因,從外部環(huán)境看,在于以男權(quán)為中心的封建社會女性沒有地位:哪怕在家庭之中,潘金蓮也不得不憑借自己唯一的優(yōu)勢——身體和嘴巴去抗爭。而從潘金蓮個人方面來看,既是其家庭不幸及成長環(huán)境、所接受的教育使然,也是其成長經(jīng)歷特別是婚姻經(jīng)歷中所形成的人生觀等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使然。究其根源,在于潘金蓮幼年喪父及先后兩次被母親將其拋棄到陌生無助的環(huán)境,無依無靠,過早承受孤獨,造成了她極度恐懼、焦慮的心理。因其自幼被焦慮、恐懼所困,致使她對安身立命的環(huán)境以及周圍人物缺少安全感,極不自信,從而把對自身安全和自我欲求的需要放到了首位。因此,在其求生存、表達自我、擺脫困擾時,她就無所顧忌,極具爆發(f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