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艷
【摘 要】童謠在訓練幼兒語言發(fā)展語感方面有著重大促進作用。教師要善于開發(fā)、利用童謠這一寶貴資源。更好地利用童謠發(fā)展幼兒語感,就需要教師要注重收集童謠,注重節(jié)日童謠資源,不斷強化學習體驗,創(chuàng)新童謠朗讀、學習方式,開發(fā)幼兒表演天賦,聯合幼兒家庭強化童謠學習、理解。
【關鍵詞】幼兒教育;幼兒語感;童謠;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217-01
童謠讀起來朗朗上口,又通俗易懂,平仄韻律感非常強,特別訓練幼兒語言,發(fā)展幼兒語感。幼兒階段正是語言形成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如何有效地訓練幼兒語言,發(fā)展語感,是一項很重要的課題。當前在幼兒語言教學中及教材中,簡單古詩為載體的訓練內容很多,由于古詩內容比較深,幼兒理解有一定的難度,童謠與之相比,幼兒更喜歡充滿趣味性的童謠,在充滿情趣的誦讀中,潛移默化的學習了語言,發(fā)展了語感。下面結合多年教學實踐,談幾點利用童謠發(fā)展幼兒語感的策略。
一、教師要注重收集開發(fā)節(jié)日童謠資源
中國的節(jié)日具有厚重的文化內涵,不僅包含感人至深的故事,還有令人贊嘆的文明禮儀。以春節(jié)為例,其節(jié)日文化異彩紛呈,掛燈籠、貼年畫、剪窗花,到處都洋溢著幸福的氛圍。每一個節(jié)日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也衍生出許多童謠與典故。在開展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其作為一種資源,豐富課程教育形式。在教學中,幼兒教師以幼兒園內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切入點,針對性的編著一些童謠。如春節(jié)童謠《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倍宋绻?jié)則可以選擇《端午到》《吃粽子》等童謠。通過科學選取童謠素材,可以充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收集童謠資源時,幼兒教師需要注重取舍,摒除一些不適宜幼兒學習的內容,盡可能將教材中枯燥無味的內容轉變成形象生動的童謠,結合各種樂器與肢體動作,切實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可以在學習中玩,在玩中掌握知識。因此,幼兒園方面需要注重收集開發(fā)童謠資源,創(chuàng)新童謠內容,既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增強幼兒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又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了解現實生活,對幼兒日后的學習發(fā)展而言具有較大助益。
二、加強學習體驗,在感知童謠中發(fā)展語感
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經歷和體驗,語言的學習更需要幼兒能夠把語言與事物進行有效銜接,在感知事物的過程中,發(fā)展語感。教學中,教師需要將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童謠滲透到幼兒園中,策劃主題性的體驗活動,使幼兒在體驗中得出許多感知,從而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活動室,為幼兒設立讀書角、朗讀角、表演角,在活動區(qū)域內張貼相符合的圖文。以讀書角為例,教師可以張貼一些繞口令,如《碰碰車,車碰碰》:“碰碰車,車碰碰,坐著朋朋和平平。平平開車碰朋朋,朋朋開車碰平平。不知是朋朋碰平平,還是平平碰朋朋。”以此來為幼兒的學習發(fā)展奠定扎實的物質基礎。在講解一些篇幅較長的故事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童謠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鼓勵幼兒自主演繹故事,從而逐漸感悟故事背后隱含的意思。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靈活使用童謠,將其應用至多個環(huán)節(jié),借助故事情節(jié)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教師開展教育活動,進一步提升課程的教育質量。
三、創(chuàng)新童謠朗讀方式,提高學習興趣,發(fā)展良好語感
俗話說:“百讀不厭”,可在課堂上單一的讀法,卻令學生覺得很枯燥乏味,容易分散精神。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就必須想方設法運用多種讀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愿意去讀,愛讀,迷戀地讀,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如學習童謠《打電話》,可以領讀,讓一個幼兒帶領朗讀;可以兩個幼兒對口讀;可以表演讀,讓幼兒邊讀邊模仿打電話的情境。教師范讀時,許多幼兒已經隨著教師的朗讀節(jié)奏而律動。這已經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了學生要學習的欲望。教師可以趁熱打鐵,進行學生個人朗讀比賽,小組朗讀比賽。比賽激發(fā)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生們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著,陶醉在其中。這節(jié)課學生學得樂,學得快,將學習興趣推上一個臺階,學生的語感能力在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在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在不斷地上升,學習氛圍越來越濃。
四、表演童謠,發(fā)展語感
《兒童心理學》指出:幼兒比較好動,他們的注意力一般只能保持在15到20分鐘左右,就開始不能自我控制,會出現開小差等問題,怎樣令學生專心致志地學習呢?其實許多調皮的孩子很喜歡自我表現,所以可嘗試讓他們來表演,營造愉快輕松的氛圍,令學生保持著充沛的精神,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熱情。如學習童謠《小小生意好安家》時,教師讓幼兒扮演賣家和顧客,幼兒個個興致勃勃,把手舉得高高的,爭先恐后地參與。教師找一名幼兒當賣家,找5個小朋友充當顧客,他們表演的都非常精彩。我指明要我們班那只最調皮的小猴子——王一發(fā)來當賣家,再叫五個同學來表演顧客。教師在幼兒們表演的興趣正濃的時刻,嘗試讓他們一邊表演一邊朗讀這首《小小生意好安家》的童謠。幼兒們隨著背景音樂的節(jié)奏一邊表演一邊有節(jié)奏地朗讀:一撮豆囝圓又圓,挨做豆干變做錢,人人說咱生意小,生意小小好賺錢。教師讓幼兒自由發(fā)揮,這樣就充分發(fā)掘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很強的表現能力,學生獲得滿滿的幸福感。
五、家校合作,利用童謠發(fā)展語感
為了獲取幼兒家長的認可,幼兒園方面可以定期召開家長講座,積極宣傳家園共育的價值,并為家長講述童謠的意義。幼兒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依據各班實際情況,選擇“家園直通車”的方式,積極搭建與家長間的交流平臺。在開展童謠實踐活動時,邀請家長與幼兒一同尋找相關的童謠素材,要求符合本次活動的主題,并具備當地特色。同時,教師還需要在班級內設置童謠的專欄,以供幼兒隨時學習。通過邀請家長參與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拉近家長與幼兒間的距離,全面提升活動開展效果。還可以開展每周一童謠活動,讓家長幫助收集、教學童謠,學校開展誦讀童謠比賽,有效地激發(fā)家長及幼兒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