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龍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248-02
一、【綜合·探索】學習領域說明
初中美術教學中的“綜合·探索”領域是指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chuàng)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它分為三個層次:①融美術各學習領域(“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和“欣賞·評述”)為一體;②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綜合;③美術與現(xiàn)實社會相聯(lián)系。三個層次之間又有著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疊。
通過“綜合·探索”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第一,了解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差異與聯(lián)系,學習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知識設計探究性活動的方案,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并以各種形式發(fā)表。
第二,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發(fā)展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開闊視野,拓展想像的空間,激發(fā)探索未知領域的欲望,體驗探究的愉悅與成功感。
二、【綜合·探索】課教學的有效策略
1.教師尋找美術各門類、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現(xiàn)實社會之間的連結點,設計出豐富多彩的“綜合·探索”領域的課程。
美術教學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核心,構建綜合性、開放性的課堂,讓學生感受文化的多元和豐富,使其在真實、生動、有效的美術實踐活動中提高能力,獲取知識。例如,將美術教學與音樂欣賞相結合,在欣賞和創(chuàng)作中,教師可適時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欣賞美、感受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再如,引導學生借助信息技術的應用去廣泛收集信息,開拓探究領域。
八年級上冊“綜合·探索”《新年活動設計》,本課在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學習策劃和組織的有關知識,把美術各門類的知識與活動內容綜合起來應用,以期達到最佳的效果。課前教師分好各單元探究學習小組,以單元組的形式通過網絡等媒介學習相關知識點,并完成的單元組的預習任務。有的小組(動手能力強的)負責收集賀卡設計、飾物設計與制作的相關信息;有的小組(有一定創(chuàng)意設計意識的)負責收集環(huán)境布置藝術、美術字的設計與書寫、新年活動海報設計的相關信息;有的小組(文科基礎較好的)負責策劃書、節(jié)目單等的方案制定。課堂中通過播放過年喜慶音樂進行環(huán)境烘托,然后各個小組交流匯報,共同學習探究,一起完成學習任務。
我們還可以結合學?;蛏鐣奈幕厣?,開展探索研究,用美術的方式表達研究成果,布置成果展覽或舉辦研討會。
例如七年級下冊《美化我們的校園——校園標志設計》的技能目標是運用標志設計知識設計制作一個有創(chuàng)意的校園標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學校君子文化特色和班級文化打開思路,通過單元小組討論各自的構思(設計什么?以什么形式表現(xiàn)?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地方?),然后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文化特色獨立開始設計草圖。課堂的延伸則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學生們合作探究的能力,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設計,采用不同材質的工具,自己制作或者與同學合作制作一個校園標志用以美化校園。
2.生本位,運用多種學習方法,突出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
綜合學習由于包括的內容較多,學習活動的復雜性增加,單一的學習方法難以適應,應該采取多種學習方法保障學習活動正常開展。鑒于綜合學習的目的,尤其應該突出探究性學習的方式。具體而言,需要營造問題情景,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或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
例如七年級上冊《偉大祖國》,該課圍繞“偉大的祖國”這一課題,以收集資料、組織策劃、討論、設計、布置展覽等活動,開展綜合探索的學習。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起組織指導作用,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課前教師發(fā)動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主動從互聯(lián)網、書店和圖書館等查找、收集展現(xiàn)新中國成立后各方面成就的圖片、文字以及海報設計等相關資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
例如七年級下冊《美化我們的校園》,課堂上通過欣賞課本提供的和課前師生收集的優(yōu)秀校園標志、板報、小報設計范例,引導學生就標志、板報的組成部分、特點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然后加以歸納總結、補充,在學生求知欲強的氛圍中將標志、板報的相關知識完整地傳授給他們。課后延則開展“我最愛的板報”展評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強化所學知識點,并在活動中增強自信心,滿足成就感。
3.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研討和探索,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美術與其他學科、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跨學科學習活動。
探究式學習比一般的課堂教學復雜,除了課內的時間,可能要動用課外的時間;場地不僅限于課堂,還需要擴大到校園,甚至社會;隨機的成分較大,難以控制。此外,還要考慮到學生所處的課程環(huán)境的壓力。所以進行綜合學習的時候,一定要進行總量控制,一般大型一點的綜合教學活動,每學期一次為宜。
例如八年級下冊《民俗的魅力》,該課以“民俗的魅力”為課題,旨在引導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策劃、組織和舉辦一個民俗展示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民俗的魅力,培養(yǎng)關注民俗、熱愛民族文化的精神。學習活動涉及美術、歷史、社會等學科,所以課前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分組,自由組合,以單元組的形式,按策劃方案進行合作研討和探究。有的小組負責進行“民間美術與民間民俗的密切關系”的社會調查;有的小組負責收集民間工藝藏品;有的小組負責各民族民俗的相關資料收集等等。課堂中,由各小組的解說員帶領同學們參觀各自負責的民俗展覽會展區(qū),并結合具體材料進行介紹。教師則在學生解說后進行簡明扼要的點評和總結,必要時對學生所解說的內容進行補充。
“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按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定目標,學習活動過程中強調實地考察、個人研修、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探究性、綜合性的美術學習活動,以及以展示、口頭發(fā)表、小論文等多種形式發(fā)表學習成果的方法。通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學習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想象的空間,激發(fā)探索未知領域的欲望,在學習的全過程中體驗想象和探究所帶來的愉悅與成功感,從而有效提升初中美術課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桂美版七八年級美術《教學參考書》.
[2]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
[3]尹少淳.《尹少淳談美術教育》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