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雄
汕頭市少年宮是我工作了25年至今仍為之奮斗的地方,是我播種希望、收獲夢想的地方,過去的點點滴滴已經成為我難以忘卻的美好記憶。
1992年,我從汕頭市礐光中專學校轉崗進入共青團汕頭市委青年輔導中心工作。1994年,組織安排我兼任汕頭市少年宮負責人,時年25歲,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的年紀,自此與少年宮結下了不解之緣。
汕頭市少年宮建宮于1952年,原建筑位于環(huán)境幽雅的中山公園內,是全國第一批建宮單位之一,曾經創(chuàng)造過無數的輝煌,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文體科技藝術苗子,在全國、省、市各類比賽中摘金奪銀,為汕頭市校外教育事業(yè)做出了貢獻。在幾代汕頭人心中留下十分美好的記憶。
但由于歷史原因,到1994年我接手汕頭市少年宮時,少年宮只有700多平方米的場地,一支少兒舞蹈隊近40名學生。我和同志們想方設法,確定發(fā)展思路,找到了在各區(qū)學校設立分教處的發(fā)展路子,這對當時缺乏場地、師資等條件的少年宮無疑是起到積極的作用。分教處于1996年開始設立,充分發(fā)揮少年宮教育特色,廣泛開展各種實踐活動,成為汕頭市少年兒童向往的藝術殿堂。
1997年11月18日,汕頭市少年宮發(fā)展史上翻開了嶄新的篇章,汕頭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顒又行拇髽鞘巧穷^市十大精神文明建設項目和1997年“11.18”慶典活動集中獻禮項目。汕頭市少年宮遷入新成立的汕頭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實行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市團校三塊牌子一套人馬運作,是汕頭市唯一建制的市級青少年校外教育機構。
正當大家伙沉浸在新樓落成的喜悅之中,我卻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由于當時政府財政困難,建成的大樓沒有進行二次裝修,沒有教學設備,沒有財政后續(xù)資金支持,再加上人員配備不足,各項工作想要正常運作起來的難度可想而知!我們沒有被困難嚇倒,靠制度創(chuàng)新激發(fā)大家的積極性,憑借微薄的培訓收入逐層進行二次裝修,自籌資金購置教學設備逐層使用。
秉承“發(fā)掘潛能、發(fā)展特長、張揚個性”為辦學理念,以“面向青少年,服務青少年”為辦學方向,積極開展各類少兒特長培訓、成人技能培訓、團干部和少先隊輔導員培訓,精心組織各種青少年社會教育主題活動,培養(yǎng)一批年青的文藝骨干,使中心青少年社會教育工作和青少年群眾文藝活動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經過多年的努力,青少年文藝特長培訓現已開設文體、科技等50多個專業(yè)200多個專業(yè)班,年培訓人數近萬人次。策劃組織舉辦汕頭市社區(qū)文化節(jié)、汕頭市少年兒童美術、書法、作文創(chuàng)作大賽、少年軍校等大型青少年群眾文藝活動200多場次。開展“汕頭市流動少年宮”、“關注留守歲月,照亮留守天空”汕頭市關愛留守兒童公益活動、“汕頭市青少年科技公益體驗活動”等系列公益活動。組建了汕頭市紅領巾藝術團,活躍于我市各類文藝演出舞臺。充分發(fā)揮對外交流窗口作用,積極開展青少年國際交流活動,先后舉辦馬來西亞青少年潮汕文化交流營、香港青少年制服團體潮汕交流團等多項交流活動。
在汕頭市少年宮迎來成立65周年之際,承辦了2018年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國際交流工作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這是對我們來說是極大鼓舞和肯定。展望未來,我們將以專業(yè)化、品牌化、綜合化為發(fā)展目標,努力把汕頭市少年宮(汕頭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建設成為少年兒童思想引領的新陣地,公益活動的新標桿,文化藝術的新樂園,創(chuàng)新科技體驗教育的新天地。
(作者為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汕頭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汕頭市少年宮主任,共青團汕頭市委團校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