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芳
摘 要: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用教學是當前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引領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增強學生的語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文章從依托整體悟語用、關注文體練語用、借助資料談語用三個方面,對如何準確把握語用訓練,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用教學;語文素養(yǎng);語文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3-0041-0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币虼耍囵B(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語用指語言文字的運用,語用是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語言文字運用不是簡單的文字組合,涉及多個方面的內(nèi)容。教師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加強語用的系統(tǒng)訓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知、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吸收優(yōu)秀文化,促進自身精神成長。文章結(jié)合教學實例,從三個角度探討如何準確把握語用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探討語用必然離不開一定的語言文本,而文本需要在一定的語境中有效把握,即教師在語言運用中不能脫離一定的文本。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感知文本,這樣才能在文本中尋找到“印象最深刻”或者“最讓自己感動”之處?;谄露温涞恼w語境,能讓學生在上下文的聯(lián)系中思考具體問題,有效培養(yǎng)閱讀思維與語用能力。例如,在教學《海倫·凱勒》一文時,有位教師出示課文后面的思考題:“課文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了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然后,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文章,建議學生根據(jù)問題在適當?shù)牡胤接勉U筆“圈、點、勾、畫”,做一下閱讀筆記。等到閱讀完進行交流時,學生的思維基本上集中在兩段文字材料上:一是學習書寫、閱讀和算術,二是學習開口說話。于是,教師讓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如“不分晝夜”“如饑似渴”等揣摩這兩段話的含義,感受海倫學習之刻苦,還讓學生適當補充描寫海倫的詞語,并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象海倫如饑似渴學習的情境,感受她不屈不撓的學習品質(zhì)。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僅僅依托兩個語段進行教學,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同時缺乏情感的鋪墊,難以引起認知和情感的共鳴。文章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是與全文語境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不是某個段落的孤立表達。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孤立地對待語段,需要引導學生在整體語境下研讀文本,這樣才能有效抓住應有的語言信息。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全文語境角度去考慮,讓學生體會“小海倫一歲半就與有聲有色的世界告別,甚至不能喊一聲媽媽”的無限痛苦和悲哀,設想自己若有這些痛苦與悲哀會如何面對,學生就能自然而然地體會到海倫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勇氣和堅強,這樣課后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要讀懂并理解文本,離不開文本文體,文本是教師確定教學內(nèi)容和選擇教學策略的重要依據(j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文本意識很容易被教師忽視,這樣不利于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的閱讀學習。例如,在教學《“打掃”森林》一文時,有的教師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朗讀上。其實,這篇文章的重點在于向?qū)W生介紹相關科普知識,幫助學生了解科普短文的表達特點。因此,教師不妨這樣提問學生:“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不能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可是它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說出來,而要花這么多筆墨講述林務官的故事呢?”要通過有效的引導與啟發(fā),讓學生明白:文章借助林務官把森林“打掃”干凈,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好心辦了壞事,把森林漸漸給毀了的故事,教育我們要重視生態(tài)平衡,保護大自然。通過學習,學生理解了“科普短文往往將深奧、復雜的道理以直觀的故事性的方式表達出來,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與可讀性”。這種文體方面的語用訓練,需要教師既抓住文章的“神”,又引導學生正確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語文教材之外的閱讀素材,彌補教材的不足,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例如,在教學《輪椅上的霍金》一文時,為了能讓學生簡單明了地認識霍金這個人,感悟霍金的精神,有位教師在課件上展示了如下兩段資料:一段介紹霍金在科學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一段介紹霍金身患重病之后仍舊樂觀自信。當學生充分閱讀這些課外資料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從哪些方面概括霍金”,很快有學生從“科學巨人、生活強者”兩個方面評價霍金。于是,這位教師引導學生用“不但……而且……”將兩個方面串聯(lián)起來,用一句話概括霍金的形象。這樣的資料拓展,不但將學生的視角聚焦在資料上,還延伸到教材文本之中,很好地促進學生語用能力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語用能力培養(yǎng)不是新課標中簡單的一句話,需要教師扎扎實實地開展語用訓練,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對基層教師而言,語文教學需要抓住語用核心,要依托整體悟語用,關注文體練語用,借助資料談語用,切實增強學生的語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孫永生.圍繞單元重點開展語用訓練[J].語文建設,2018(12).
[2]曹明海.樹立語文教育語用觀[J].語文建設,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