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山保
摘 要:文章梳理了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背景下總分館制建設情況,以期梳理研究脈絡,為濮陽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總分館制;研究主題
1 研究緣起
總分館制建設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城市、社區(qū)、農村的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普遍均等、全面覆蓋、資源共享的優(yōu)勢已得到業(yè)界認可,已成為我國普遍均等獲取社會信息資源的主要方式。文章梳理了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背景下總分館制建設情況,以期梳理研究脈絡,為濮陽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參考。
2 研究概況與主題
2.1 研究概況
文章以中國知網為來源,以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為時間點,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主題詞共檢索到論文10733篇論文,其中,2015年、2016年發(fā)文量達到高潮,這可能與文化部頒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綱要》、《社區(qū)圖書館服務規(guī)范》等法規(guī)政策有關;以“總分館制”為主題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到論文499篇,關于總分館制的研究,年度分布比較均衡;以總分館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主題,共檢索到論文192篇,這說明二者之間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利、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等方面有著密切聯系。
2.2 研究主題分析
2.2.1 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涵、建構主體與模式的研究
對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涵,[1]陳威認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為了保障公眾文化權益,滿足公眾文化需求,由公共文化主管單位利用公共權利,通過對公共文化資源的有效配置,向公眾供給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行為及公共文化服務相關制度與體系的總稱。
[2]耿達等認為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起著決定性作用,讓各種非政府、非營利性的民間組織、公共組織、社會團體和私人企業(yè)積極參與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的生產和提供,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包容開放的多元復合模式的創(chuàng)新建構,即實施“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和共享”的文化運行模式。
[3]胡洪斌從系統(tǒng)論與協同論的角度分析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模式。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公益性文化單位、經營性文化單位、社會組織和自然人等四部分;在協同論的視域下,各級人民政府必須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既要鼓勵和推動各要素實現積極參與,又要引導和協調各要素間形成緊密配合,還要積極根據公共文化服務對象的反饋做好完善工作?;诖耍覈墓参幕阵w系的協同參與模式可按照政府主導下的“服務購買”,政府推動下的“交流合作”、政府引導下的“個體供給”三種模式展開。
[4]武婷婷以上海市市民文化節(jié)為例,分析了當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中多元主體合作面臨的困境與原因,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務多元主體合作模式的構建路徑,如建立健全多元主體合作參與的激勵機制、需求表達機制、權責利共享聯動機制、競爭合作機制等。
2.2.2 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與總分館制建設的研究
[5]劉小琴認為推行總分館制是促進區(qū)域一體化、均等化的重要路徑,尤其是對于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資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促進資源向基層流動產生了明顯的效果
[6]劉敏惠認為總分館制的服務方式能幫助激活服務能力不足、資源缺乏、技術力量薄弱的基層圖書館,將各自為政的點狀服務整合為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她還提出大中小布局、點線面聯合、零距離泛在服務的模式,以此達到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時空全覆蓋,保障社會公眾基本文化權益的目的。
[7]宋平探討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下的總分館制建設措施。他提出了強化縣級文化機構輻射和服務縣域全體居民的功能定位、因地制宜推進總分館制建設,通過文化資源整合和業(yè)務流程優(yōu)化來提升鄉(xiāng)村基層服務能力等的總分館建設措施。
2.2.3 對城市(社區(qū))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研究
[8]張瑩瑩認為城市圖書館是區(qū)域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中堅力量,“面向地方、立足區(qū)域、服務市民”是城市圖書館的第一要務和終極目標,這既取決于城市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天然的功能優(yōu)勢及特征,同時也決定了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獨特的角色定位。
[9]李保東以東莞市鎮(zhèn)街館為視域,探討服務均等化路徑,他提出了實施徹底的總分館制,以合理布局基層館實現資源配置均等化;加大資源供給,以標準化推動均等化;強化均等意識,關注特殊群體服務等措施,以此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鎮(zhèn)街圖書館均等化、精準化服務。
[10]王桂蘭等對河南省進行了調查,指出河南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存在文化基礎設施落后、文化產品和供給缺失、文化消費觀念淡薄、文化人才匱乏等問題。[11]鞏村磊指出,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民價值追求的缺失、農民公共精神空間的弱化、鄉(xiāng)村傳統(tǒng)道德體系的式微、生活幸福感提升緩慢等4個方面。針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落后的狀況和問題,[12]劉利提出,要加快城鄉(xiāng)一體化,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建立符合農村情況的文化工程,鼓勵城市對農村的大力扶持;同時建立一支有素質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營造良好的氛圍;根據地域特色,打造屬于自己的文化活動。
3 總結與展望
我國學者對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研究既有理論基礎的總結,還有實踐模式的提煉,研究內容涵蓋公共文化服務的性質、主體、經費保障、法制建設、服務均等化模式、總分館制的建設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關系與貢獻、基層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功能定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等,可謂角度廣泛新穎、方法與時俱進。
基于總分館制建設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客觀存在的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資源分布不均、政府認知程度不一、人民群眾知曉率不高等問題仍是實施總分館制的障礙,同時,針對各地公共文化服務發(fā)展實際,從已有研究中很難找到可參考、可復制的經驗模式,這都是我們實際面臨的難題。
參考文獻
[1]陳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深圳日報報業(yè)集團出版社,2006版,第16頁.
[2]耿達,傅才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構:內涵與模式[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5,17(6):15-16.
[3]胡洪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協同參與機制的建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學理性補充[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7(3):74-75.
[4]武婷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中多元主體合作模式研究——以上海市市民文化節(jié)為分析個案[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5:6-8.
[5]劉小琴.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路徑[J].圖書館雜志,2017(12):6-7.
[6]劉敏惠,張仙.基于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圖書館服務模式構建[J].云南社會科學,2016(5):179-181.
[7]宋平.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下的圖書館總分館建設[J].商品與質量,2017(24):85.
[8]張瑩瑩.城市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內涵、模式與發(fā)展[J].濟寧學院學報,2017,38(2):117-119.
[9]李保東.鎮(zhèn)街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路徑研究——以東莞市鎮(zhèn)街公共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6(8):60-62.
[10]王桂蘭.信民樂.河南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論略[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66-68.
[11]鞏村磊.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價值取向及其現實意義[J].理論學刊,2014(1):100-104,
[12]劉利.創(chuàng)新湖北新農村公共文化服體系建設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3(5):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