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星
閱讀文學作品不僅要學習它的詞義、句意、文章大意,還要在此基礎(chǔ)上學會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風格、文章結(jié)構(gòu)、寫作手法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只有對這些方面有了充分了解,我們才會對文章主題有更深刻的把握。筆者以高中語文課本中的《逍遙游》為例,談?wù)勛约旱膶嵺`思考。
想象豐富,夸張奇特。比喻形象,托物言志。文章構(gòu)思精巧,將想象與現(xiàn)實、對話與闡理、嘲諷與剖析結(jié)合,引發(fā)讀者深刻思考。首先以鵬的形體設(shè)喻,之后文章順勢轉(zhuǎn)入闡理和表述。構(gòu)思的精巧多彩,在于作者善于運用富有形象性的寓言,使自然界的蟲魚鳥獸與社會上的高官、賢能、明君相映襯。善于運用動物、人物之間的對話,使各個層次之間互相制約,引人聯(lián)想,深化主題,可以說是以喻引理,以喻闡理。莊子將這種超越物我界限的抽象哲理,以生動的比喻來闡明,鯤鵬之變是一個大的比喻,還有野馬、塵埃、學鳩等小的比喻,在潛移默化中將抽象哲理形象化?!跺羞b游》獨具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shù)風格成為文章亮點,彌漫著濃郁的浪漫主義情懷。
1.精讀《逍遙游》,認識莊子,真正理解“逍遙”二字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滿腹經(jīng)綸,但在這蒙昧的時代里難遇伯樂知己。在《逍遙游》中,他掙開現(xiàn)實的牢籠,掙脫束縛和苦楚,倡導精神超脫,主張摒除名利之心,追求精神的自由。
古今中外的歷史典籍中對于“逍遙”一詞的理解有徜徉、彷徨、緩步行走、徘徊不進等義,也有典籍將逍遙解釋為悠閑自得、安閑自在、瀟灑玩味的生活狀態(tài)?!板羞b”二字的含義一般是指悠閑自由、物我分離的生活狀態(tài),那種安適自得的情景,便是逍遙。莊子所追求的逍遙是一種精神上的自由自在、無限灑脫。在《逍遙游》中,“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此句意為:要想達到絕對的自由,就要去順應(yīng)天地本有的樣子,去駕馭六氣的變換,只有這樣,才能不受時間與空間的束縛而變得逍遙。
2.《逍遙游》中蘊含的莊子的觀點
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文章中提到的連自己的形骸也可以忘掉的“至人”是根本不存在的。結(jié)合《逍遙游》的創(chuàng)作背景,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莊子這種主觀唯心主義的空想,其實質(zhì)是一種消極避世、無理想、無寄托、無目標、空虛的主觀幻境,是不存在的個人主觀想象。
3.探索文章主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會積累,學會借助外力,樹立遠大的目標,恰當?shù)靥幚碛兴鶠楹陀兴粸?。作者在文章中極力渴望生存境遇中的絕對舒適,極力追尋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文章的隱喻中,大到展翅可以馳騁于九萬里之上的大鵬鳥,小到毫不起眼的學鳩,細節(jié)之處描寫得淋漓盡致。莊子在《逍遙游》中帶給我們心靈的慰藉,對極具功名之心的人起著凈化心靈的重要作用。但人總是要學會順其自然,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生存的年代不同,責任不同,不能安于現(xiàn)狀,只關(guān)心自己的自由與安逸,而要為了社會崛起而不斷努力。作為一名老師,在文章的學習中,應(yīng)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保持內(nèi)心純凈的同時展現(xiàn)自己。
在文言文的課程學習中,首先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詞義、句意,并在此基礎(chǔ)上品味文學語言,分析文學形象,準確把握作品主題,在不斷積累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逍遙游》以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為主題,是莊子本身苦悶心靈的釋放。對于當代中學生來說,鑒賞《逍遙游》是對莊子文學思想的反思和對其創(chuàng)作技巧的傳承發(fā)展。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詞義、句意,并在此基礎(chǔ)上品味文學語言,分析文學形象,準確把握作品主題,在不斷積累中提高鑒賞能力。
作者簡介:山東省鄒平縣黃山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