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小鹿
雨天,我去電影博物館聽了場講座,講座的主題是:電影中的文藝女青年形象及穿搭圖鑒。
講座談到了電影《裂縫》里的女主角G小姐。這是一個典型的文藝女青年,她在影片里更換了很多套行頭:報童帽、?;晟?、吸煙裝、高腰褲、闊風衣……忽而北非風,忽而東方風,忽而波希米亞風。通過這些形形色色的穿搭,塑造出一個標新立異、富有冒險精神的G小姐,因此她成為寄宿學校女孩子們崇拜的偶像。事實上,G小姐的內(nèi)心非常保守脆弱,富有風情的外表只不過是她拿來掩蓋內(nèi)心慌張的武器。
講座之后談到的文藝女青年是伍迪·艾倫導演的《安妮·霍爾》中的女主角安妮。影片中的安妮喜歡中性打扮:黑禮帽、西裝背心領帶、闊腿褲,穿襯衫時會把領子豎起來。
扮演安妮的演員戴安·基頓正是劇本的原型人物。戴安·基頓本人就很喜歡穿男士服裝,尤其喜歡穿帶有口袋的服裝。她說:“口袋是我的生命,我討厭帶包。不帶包解放了我的雙手。”雖然現(xiàn)在看來,穿中性服裝已經(jīng)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但在20世紀30年代的紐約,這樣的裝扮還是極其離經(jīng)叛道的。戴安·基頓的服飾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女性追求自由的社會訴求。
由戴安·基頓的形象,我想到了杜拉斯。我特別研究了她的標志性穿搭。杜拉斯的標準穿搭是黑色坎肩、筒裙、卷領套衫和冬季短筒靴,她戲稱這是杜拉斯款式的M.D.制服,M.D.是她英文名字首字母的縮寫。
此外補充一點,她不用手袋,這點和戴安·基頓一樣。別出心裁的著裝和她先鋒獨特的文字一樣,杜拉斯一生都在嘗試做個開創(chuàng)性的人物,借由服飾穿搭和文字來宣揚自己的個性、思想和欲望。
我想到的另外一個人是寫出暢銷書《你好,憂愁》的女作家薩岡。她總是留著酷酷的、短短的男孩頭,穿著寬闊的、松垮的襯衫和牛仔褲,發(fā)型蓬亂,叼著香煙,舉手投足間散發(fā)一股我行我素的味兒。文如其人,不做作、不矯情的薩岡喜歡用文字挑戰(zhàn)社會秩序,因而被譽為“叛逆”青年的代表。
波伏娃曾經(jīng)說:“女人打扮是為了引起別的女人的嫉妒,而這種嫉妒實際上是成功的明顯標志,但這并不是唯一的目的。通過被人嫉妒、羨慕或贊賞,她想得到的是對她的美、她的典雅、她的情趣——對她自己的絕對肯定。她為了實現(xiàn)自己而展示自己?!?/p>
這段話也可以理解成:個性化的穿搭打扮實際上就是女人以期獲得他人認同的一個途徑、一種武器、一封推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