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桂鳳,林志寅,夏巧麗
(1.青田縣農作物管理站,浙江 青田 323900; 2.瑞安市順泰毛芋專業(yè)合作社,浙江 青田 323900; 3.青田縣農業(yè)農村局,浙江 青田 323900)
刀豆(Canavaliagladiata(Jarq.)D.C.)為豆科菜豆族中重要的經濟豆類作物,屬一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1]。生長適宜溫度為18~28 ℃,一般播種后6 d左右出苗,32 d左右開花,40 d左右可采摘鮮豆[2]。最早起源于南美洲,現主要分布于美國西南部、非洲、拉丁美洲和印度地區(qū),我國主要在廣東、廣西、云南和四川等地栽培[3]。紅花刀豆是青田縣本地長期種植的地方品種,喜溫耐熱,不耐霜凍,根系發(fā)達,抗旱、耐貧瘠,采摘期長達120 d,產量高,一般可以收獲45 t·hm-2。紅花大刀豆的豆莢色綠、肉厚,嫩莢纖維少,脆嫩清香,口味淡雅,富含賴氨酸和精氨酸,同時,含有較多的維生素、纖維素和糖類,具有活血、補腎、散瘀補元氣等功效,是腰痛、高血壓、冠心病及忌鹽病患者理想的營養(yǎng)保健佳蔬。刀豆不但能嫩莢鮮食,還能加工成罐頭、干品或腌制品。曬制干菜是青田縣鄉(xiāng)民的傳統(tǒng)習慣,作為饋贈親友的禮品,更是婚嫁喜宴的一道主菜。青田刀豆因其獨特的風味及保健作用深受廣大市民喜愛。
目前,青田紅花刀豆主產區(qū)在青田的“西藏”萬阜鄉(xiāng),該地區(qū)海拔500 m以上,氣候適宜刀豆種植,生產的刀豆主要供應溫州、文成等地區(qū)。章旦鄉(xiāng)地處青田縣城西南部,距青田縣城僅9 km,交通方便,因此,在該地區(qū)開展刀豆長季節(jié)栽培試驗研究,擴大刀豆種植規(guī)模,提升栽培技術,提高刀豆產量,不但可以豐富本地市民菜籃子,而且還能使菜農增收。刀豆在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主要分為春播和秋播,生育期為45~70 d,有較為詳實細致的栽培技術總結[4],但作為長季節(jié)栽培模式的應用研究還較少。本研究將萬阜鄉(xiāng)紅花刀豆引種在低海拔章旦鄉(xiāng),并進行長季節(jié)栽培技術試驗,以期制定紅花刀豆高產優(yōu)質栽培技術,為延長刀豆采收季及提質增效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試驗用種為萬阜鄉(xiāng)農民紅花刀豆自留種,所用種子經曬種和滅菌,播種前再入常溫水中浸種催芽24 h。試驗在青田縣章旦鄉(xiāng)進行,試驗地面積1.333 hm2,海拔400 m左右,為坡度15°以上的中低山。該地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氣溫適宜,年無霜期約279 d。
于2018年進行5個試驗。
播期和育苗方式試驗。播期設3月23日和4月12日2個處理,育苗方式設穴盤育苗(M1)和直播育苗(M2)2個處理。待刀豆出苗后調查出苗率和成苗率。
種植密度試驗。設3個種植密度:D1,60 cm×60 cm;D2,70 cm×70 cm;D3:80 cm×80 cm。3月23日播種,7月3日調查植物學性狀,統(tǒng)計全生育期刀豆產量。
搭架方式試驗。試驗設4個處理:處理A,為“X”型架;處理B,為“人”字架;處理C,為倒“人”字架;以直立架方式為對照(CK)。3月23日播種,7月3日調查植物學性狀,統(tǒng)計刀豆7月產量(盛產期)。
蟲害防控技術試驗。于3月23日施3%辛硫磷顆粒45 kg·hm-2,以未處理為對照(CK)進行對比試驗。3月23日播種,7月3日調查商品果率和單莢重。
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30 m2,重復3次。采用露地栽培模式,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結合條施草木灰、過磷酸鈣和碳酸氫銨。除處理外,其他栽培措施一致。
表1可以看出,3月23日播種,以M1出苗率和成苗率最高,比M2出苗率高7百分點,成苗率高8百分點;4月12日播種,2種育苗方式出苗率、成苗率都達較高水平,分別為92%~95%和87%~94%。
表1 播期和育苗方式對出苗率及成苗率的影響
表2可以看出,種植密度與植株高度成正比,與單株葉數成正比;密度越大,株高越高,單株葉數越多,單株葉鮮重越輕。因為刀豆生長的頂端優(yōu)勢較強,較大種植密度,易造成刀豆基葉徒長和植株纖細。從刀豆莢性狀來看,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莢長、莢寬和莢重等性狀數據逐漸減小。
表2 種植密度對刀豆植物學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從表2還可以看出,各處理產量以D2最高,產量47.355 t·hm-2,折合商品產量45.461 t·hm-2。Dl產量次之,47.291 t·hm-2,折合商品產量39.252 t·hm-2。商品率以D3和D2較高,分別為90%和96%,但Dl由于種植密度較大,產量反而比種植密度最小的D3高。從生長發(fā)育、產量、商品率來看,種植密度以70 cm×70 cm為宜,不僅產量高,而且刀豆商品性好,商品率高,是適合推廣的種植密度。
表3可知,不同搭架方式對刀豆盛產期經濟產量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刀豆鮮莢產量處理A最高,為19.600 t·hm-2,處理B最低,僅15.785 t·hm-2。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處理A、C顯著高于處理B、CK,處理A與處理C、處理B與CK間差異不顯著??梢?,“X”型架與倒“人”字架的刀豆產量都高于傳統(tǒng)的直立架和“人”字架,“X”型架又高于倒“人”字架,所以“X”型架為最佳搭架方式選擇。
表3 不同搭架方式對刀豆植物學性狀及盛產期產量的影響
表3可以看出,不同搭架方式對刀豆植株生長態(tài)勢、豆莢商品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處理A、B、C的植株莖粗、每花序結莢數、莢長、單莢重都大于CK。其中,處理A表現突出,節(jié)間長度達到23.6 cm,莖粗0.68 cm,每花序結莢數達3.2個,莢長26.6 cm,單莢重156.3 g。CK的節(jié)間長度為22.1 cm,植株莖粗為0.63 cm,每花序結莢數2.1個,莢長22.8 cm,單莢重146.6 g,處理A與CK差距比較明顯。
通過田間生長觀察發(fā)現,處理D2的刀豆植株莖蔓和葉片分布較均勻;處理D1則由于頂部莖蔓聚集,植株中部莖葉不太舒展,通風透光性差,從而影響經濟產量,高產高效型栽培難以實現;處理D3利于通風透光,遭受臺風等惡劣性天氣影響不明顯;而CK植株莖蔓的葉片因遮蔽對產量、性狀均有影響,且易遭受大風影響。
搭建“X”型架的刀豆產量及重要經濟性狀表現優(yōu)良,且顯著優(yōu)于當地農民習慣直立架和“人”字架。倒“人”字架各方面較傳統(tǒng)直立架和“人”字架優(yōu)勢也十分明顯,但不及“X”型架。但倒“人”字架和“X”型架均有利于方便人工除草、施肥、采摘等農事活動。試驗結果充分表明:“X”型架是利于刀豆高產優(yōu)質高效栽培的搭架方式。
試驗結果(表4)表明,施辛硫磷顆粒45 kg·hm-2進行蟲害防控處理,使商品果率從未處理的80.1%提高到93.6%,單莢重由135.8 g增加至156.5 g,表明施用辛硫磷顆粒能夠較好控制蟲害,使刀豆的商品果率與單莢重均顯著高于對照。
表4 蟲害防控處理對刀豆商品性的影響
選用土層深厚、松軟、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播前深翻曬土,使土質疏松,移栽前15 d,撒施石灰1 125~1 500 kg·hm-2,深翻30 cm以上,耙平作畦。以“畦加溝”種植為宜,一般畦寬1.2 m,畦高20~30 cm,做成龜背狀,溝寬40 cm左右,以利排水、通風透光、采摘時方便行走。以基肥長效有機肥為主,一般施腐熟有機肥15 t·hm-2,草木灰3.0~4.5 t·hm-2,過磷酸鈣300~450 kg·hm-2,碳酸氫銨750 kg·hm-2,開溝條施。
3月上旬至6月上旬均可播種,具體時間視海拔高度不同而改變,隨海拔升高播種期相應推遲。刀豆種子浸種前剔除病籽、霉籽、癟籽、蟲籽等,再進行曬種及種子滅菌,用種子重量0.5%的殺菌劑兌水300倍拌種。由于刀豆種皮堅硬、吸水慢,播種時要用清水浸泡24 h,讓它充分吸收水分,利于出苗。
播種方式主要有穴盤育苗移栽和直播2種方式。直播每畦播2行,每穴播1~2顆種子,以保證每穴有1株健壯苗,播后蓋土3~4。穴盤育苗選擇20孔穴盤,將拌好的育苗基質裝入穴盤中,再把露白的刀豆種子臍部朝下放置穴盤中央位置,覆蓋基質,稍稍壓下不用太緊實,用木板刮平。出苗期控制水分,在刀豆第一對真葉萌出未展、根系生長達1~2 cm時移栽到大田,選擇陰天或晴天下午3時后移栽。出苗后及時間苗除草,間苗2~3次,間去病苗、弱苗及并生苗。留苗2萬株·hm-2,結合間苗拔除田間雜草。
支稈的選擇和搭架方式是該技術的關鍵。一般支架原材料可用小樹枝或者竹稈,粗度應選用直徑2~3 cm,長度250 cm為好,以人能采摘頂部的豆莢為宜。支架搭成“X”型,交叉處橫放一根竹稈,增加支架的牢固性。這樣的搭架方式,刀豆的藤蔓順著支稈往上爬,從畦面逐步延向溝面,中后期豆莢掛田溝中,人可以站在溝中的棚架下采摘;光照從溝的兩邊,逐步轉向畦面和溝的上方,受光面積大;溝的通風條件好,降低了田間相對濕度,可減少病害的發(fā)生;對采光、通風和采摘都有利。刀豆一般出苗后5~7 d就開始“甩蔓”?!八β睍r要及時提蔓,可以使植株生長健速和病蟲害的減少。
加強肥水管理。刀豆生育期長,需肥需水量大,要求土壤濕度為田間持水量的60%~70%;為了保證刀豆植株生長、開花和結莢時有充足的養(yǎng)分和水分供應,應在刀豆出苗后、搭架前施尿素150 kg·hm-2作為壯苗肥;開始現花后,施35%復合肥450 kg·hm-2作為開花結莢肥;以后每采收1次施尿素150 kg·hm-2作追肥。在水分管理方面,開花前適當控制水分,開花后加大水分的供應。做到干干濕濕,交替進行。
刀豆一般開花后15~20 d采收。以無病斑、無蟲傷、無蟲體、無異物的嫩莢為主,單莢重150 g以上為佳。為了保證質量,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要求每天采收,10月隨著天氣的轉涼,可以隔天采收。采收后要做好分級包裝。對于那些有病斑、蟲咬傷疤等畸形的豆莢可進行切片干制或作腌制加工處理。
目前,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刀豆種植,除露地栽培外,還可適合保護地栽培[5-7]。青田紅花刀豆是青田縣長期種植的一個地方品種,已具有較好的栽培基礎[8]。根據本栽培技術試驗,刀豆播種到采收完畢時間跨度長達9個月之久,在青田實行刀豆長季節(jié)栽培切實可行,結合刀豆高產優(yōu)質長季節(jié)栽培技術,不但使刀豆產量提高,而且更具商品性,也為青田蔬菜產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重要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