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瓊玲
每次寫作文,學生們總是滿眼迷惘,總是那么不情愿而又無奈之至,寫出來的作文,也總是存在著五花八門的問題。每次宣布上作文課,學生痛苦、茫然、無奈的表情讓老師不忍直視。更有甚者直接開口求饒:“老師,可以不寫作文嗎?”凡此種種,皆因“作文難”!如何讓學生不再畏懼作文,讓他們知道作文不難,也并不神秘?筆者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活用口語交際,激活作文情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作文教學與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將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如果作文前教師能根據(jù)作文要求結合口語交際進行,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也是在“激活蓄養(yǎng)情思的心靈”。
(一)打開心扉,我口說我心
說是寫的基礎。孩子在進行口頭交流時,大多能想到什么說什么,一件事讓他們講述出來也沒有什么大問題,甚至有些孩子還能講得繪聲繪色,講述的語氣中自帶感情。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作文時先不要急著讓學生動筆寫,而是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回歸日常生活,把自己的耳聞目睹所思所想說出來,為寫作做鋪墊。為此我根據(jù)不同的習作安排不同的口語交際。
1.全員思辯。如學完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組織學生針對下面的話題進行辯論:公園里,一位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哭著向媽媽求助,而媽媽并沒有去扶孩子,只是微笑著鼓勵孩子站起來,有人說這位媽媽真冷漠,有人說這是真愛孩子。你認為是冷漠還是真愛?
2.精彩推薦。如《描寫一個精彩片段》《我喜歡的一本書》讓學生進入角色,充當介紹人,向同學推薦喜歡的影片和書籍。
3.演示講解。如《我的一次科學嘗試》讓學生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把小實驗帶進課堂,一邊演示一邊講解。
每一次的口語交際我都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準備,課上再指導他們說。言為心聲,只要我們能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個暢所欲言、展現(xiàn)語言個性的空間,他們的心扉打開了,那份潛藏于內心的情感思緒、表達欲望被激發(fā)出來了,自然能達到為情造文的目的。
(二)營造氛圍,我手寫我心
在口語交際進行時,學生從準備說到實現(xiàn)說有了豐富的情感和語言體驗,情思已在他們心中涌動,動筆作“文”自然水到渠成。要讓學生把“情”化為“文”,教師應“導而弗牽”,積極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寫作環(huán)境,給學生一個“樂、敢、善”寫的自由空間,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此時,除了適當?shù)闹笇?,不應有太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同一命題可以立意不同、表達不同;同一范圍,可以命題不同、選材不同。
由此可見,習作并不像想象中那樣難于登天,關鍵是要撥動學生內心深處的那根情感之弦,方能讓他們情動而辭發(fā)、文思泉涌,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來。
二、巧用修改策略,提升作文能力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毙薷牡倪^程是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過程,也是學生認識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是現(xiàn)在的“我”與過去的“我”的對話,是情感思緒進一步內化的過程,更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過程。
在作文教學中,學生的作文大多都是由老師來精批細改的。所以,教師要轉變方式,要讓學生掌握作文修改的方法,養(yǎng)成樂于修改作文的習慣。這樣不僅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作文的目的,還能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過程中感受寫作的樂趣,提高寫作能力。
1.整體查找。明確習作要求,自讀全文,先從整體上查找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如:習作是否符合要求,有沒有錯別字、是否文從字順、層次是否清晰等。
2.佳作欣賞。在習作講評中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或者佳句、片段,讓學生找出寫得好的地方,知道為什么好,是怎么做到的。
3.教師范改。指導修改前,教師應對學生作文有整體的了解,然后找出存在普遍問題的一兩篇投影,讓學生“挑毛病”,說原因,再引導修改。
4.多元修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教師應根據(jù)學生能力差異,鼓勵進行多元修改,除自改外,可以互改、小組合作改或者老師批學生改等,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過程中相互欣賞相互提高。
教者要讓學生懂得寫“文”其實就是寫“心”,并不是什么難事,而是對話自我、釋放心靈、坦露心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情感得以升華,生命得以成長。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我們只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大膽說、自由寫、快樂改的積極向上的空間,引領他們在這片廣闊的空間里盡情馳騁,就能讓他們愛上作文,感受習作的美妙。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