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qū)長圳學校
陳建生 黃馥琳
學習大氣壓強時,由于氣體既看不見又摸不著,學生不易察覺大氣壓強的存在。教材中雖然設計了實驗,但存在以下缺點。
1.教材中的實驗過程為:在鐵桶內放少量的水,將其加熱至沸騰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澆上冷水,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鐵桶被壓扁。此實驗雖然可行,但會占用大量課堂教學時間,而且鐵桶被壓扁后難以恢復,不可二次利用。
2.測量大氣壓強的值是本節(jié)的教學難點,教材利用視頻播放托里拆利實驗,直接得出大氣壓強的值,學生缺乏切身體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我們通過設計創(chuàng)新實驗驗證大氣壓強的存在,同時與學生一起測量大氣壓強的值,從而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1.實驗器材
礦泉水桶、酒精、棉花、棉花夾、打火機。
2.實驗設計
(1)將礦泉水桶裝入20mL75%的酒精。
(2)用打火機點燃沾了酒精的棉花。
(3)用棉花夾把點燃的棉花放入礦泉水桶。
(4)礦泉水桶內的酒精瞬間被點燃,發(fā)出巨大的聲響,立刻用手捂住礦泉水桶瓶口。
(5)如圖1所示,內外壓強差把礦泉水桶瞬間壓扁。
(6)松開手,空氣進入礦泉水桶,礦泉水桶恢復原狀。
圖1
本實驗簡單易行,效果明顯,學生感受到了大氣壓強的客觀存在,為之后測量大氣壓強的值埋下伏筆。
1.實驗器材
錐形瓶、雞蛋、棉花夾、棉花、酒精、打火機、真空罩、抽氣機。
2.實驗設計
實驗一:瓶吞雞蛋
(1)把雞蛋放在錐形瓶口,由于雞蛋比瓶口大,被堵在瓶口。
(2)將棉花沾酒精后點燃,放入錐形瓶,雞蛋由于內外壓強差被壓入瓶中。
圖2“聽話的雞蛋”系列實驗一:瓶吞雞蛋
利用實驗“瓶吞雞蛋”作為課前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再通過課中大氣壓強的學習,讓學生自主分析實驗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
實驗二:瓶吐雞蛋
(1)提問:如何讓錐形瓶內的雞蛋自行“跑出”?
(2)將錐形瓶倒置于真空罩內,抽出真空罩內的氣體。
(3)雞蛋由于內外壓強差“跑出”錐形瓶,關閉閥門。
(4)打開閥門,雞蛋再次“跑入”錐形瓶。
圖3“聽話的雞蛋”系列實驗二:瓶吐雞蛋
圍繞課前導入實驗,繼續(xù)深入,讓學生體驗大氣壓強存在的同時學會分析,意識到雞蛋進出瓶口是由于存在壓強差。
1.實驗器材
表面光滑的瓷磚、掛衣吸鉤、水桶、椅子、適量水、電子測力計、毛巾。
2.實驗設計
(1)把瓷磚擦洗干凈,將掛衣吸鉤按壓在瓷磚中部,擠出空氣。
(2)用椅子將瓷磚架起,將裝了適量水的桶掛在吸鉤上,緩慢往水桶里加水,直到吸鉤恰好脫落。
(3)利用電子測力計測出水桶和水的總重力。
(4)課前利用游標卡尺測出吸鉤的直徑,利用面積公式S=π(d/2)2計算吸鉤的面積,將結果告訴學生。
(5)根據(jù)二力平衡 F=G,則 P=F/S=G/S,粗略算出大氣壓強的值。
圖4粗測大氣壓強
本實驗被安排在“托里拆利實驗視頻”播放后,師生一起通過“二力平衡”與壓強計算公式推導算出大氣壓強的值,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科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