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濤
摘要: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在社會經(jīng)濟、科學文化日益發(fā)達的今天,傳承中華民族禮儀傳統(tǒng),講文明、講禮貌是每一位公民的必備素質。由于當今社會諸多復雜因素的存在,對初中生的校園形象產生很大影響。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初中生的校園文明行為與培養(yǎng)已成當務之急。
關鍵詞:中學生;校園;文明禮儀;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3-0115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當代初中生的素質和文明禮儀教育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禮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人們共同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它是一個人思想道德和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中學階段是一個人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對中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強烈要求,是中學德育不容忽視的一項基礎工作,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注重中學生禮儀教育。
一、提升教師的文明禮儀素養(yǎng)
要想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教師首先應該提升自身的文明禮儀素養(yǎng)。因此,教師應該首先認識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讓他們注重提升自己的文明素養(yǎng)。其次,教師要大力宣傳文明禮儀,在學生中推動文明禮儀教育,讓學生從一言一行開始做起。為了加強學生的認識,教師還可以通過舉辦一些活動營造學習文明禮儀的和諧氛圍。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舉辦文明禮儀黑板報、舉辦文明禮儀畫畫比賽、舉辦“文明從我做起”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共同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為加強校園文家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學校人文環(huán)境建設是禮儀教育的良好氛圍
校風建設是校園文明的直接體現(xiàn)。要建設良好的學風,使學生樹立明確的、正確的學習目的,得先釀造良好的教風。教師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學業(yè)和品德水平。加強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必須引導廣大教師注重品德修養(yǎng),追求學術創(chuàng)新和節(jié)操;開展豐富多彩的師德建設項目,廣泛宣傳教師典型,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和道德水平,并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此外,還要打造良好的政風。學校政風包括學校領導、管理人員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學校的政風如何,直接關系著學校的德育水平。同時要發(fā)揮校園文化在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中的作用。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圍繞文明禮儀教育主題,做到環(huán)境育人,文化育人,風氣育人。通過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通過學習校風和校訓,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審美,教育學生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通過美化、凈化、綠化校園,讓學生置身于整潔、清新、優(yōu)美又有文化氛圍的環(huán)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要讓每一個校園文化活動都發(fā)揮道德教育的作用,讓校園每一個角落、每一面墻壁都體現(xiàn)道德教育的意義。引導學生在文明和諧的環(huán)境中,逐漸形成崇尚真善美、憎惡假惡丑,抵制低級趣味的崇高人生境界。
三、隨機教育
禮儀教育除了發(fā)揮課堂主陣地的作用外,還需抓好隨機教育。學生每天在校的時間,上課時間所占比例是很有限的,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屬于游戲、體育鍛煉、戶外活動、進餐等等。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向學生進行教育的良機。只要教師善于觀察,捕捉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對學生進行隨機教育,把品德教育滲透到每個活動環(huán)節(jié)里,并運用得當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們除了有目的、有計劃地在一日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外,日常中進行隨機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方面我們教師做得很好,就師生見面打招呼的禮節(jié)而言,教師除了主動跟學生打招呼以外,還向那些不主動打招呼的學生“索取”招呼。教師的這種友善之舉,既打破了師生間的隔閡,又加強了師生間溝通,消除了學生思想的顧慮,學生主動打招呼形成風氣,走進校園讓人有一種熱情親切的感覺。
四、拓展禮儀教學途徑
學習禮儀知識的目的在于實踐,要使每一個學生在理解禮儀內容的基礎上,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展現(xiàn)自己文明有禮的形象,這就需要將禮儀教學延伸到課下,多渠道加深養(yǎng)成訓練,獲取最佳效果。在校園中要進行廣泛的宣傳,營造教育氛圍,比如學生規(guī)范上墻,校園多種形式宣傳欄,教學樓走廊、教室墻壁上張貼名言、警句、名人畫像,廣播好人好事等。同時把文明細則具體化,從常規(guī)訓練抓起。例如站、立、行等軍事化管理訓練;做廣播體操時動作規(guī)范、整體劃一;全校性集合排隊,進場秩序訓練;升旗儀式規(guī)范化訓練;通過搞集體活動比如拔河、做廣播操、賽出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組織紀律性;通過觀看校園文藝匯演,教育學生當文明觀眾;用人人參與打掃衛(wèi)生的行動創(chuàng)造文明的環(huán)境,讓學生體會到優(yōu)美環(huán)境帶給人的好處,形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禮儀教育要取得整體效應,不僅需要學校教育,同時也離不開家庭教育,二者要形成合力,內容互補。
五、內化觀念
在學生中以榜樣為動力,教會學生抵制不良誘惑,拒絕“黃、賭、毒”等。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應做好學生的表率。教師的穿著打扮、一言一行時時刻刻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對師生的發(fā)型、穿戴、言行、行為習慣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學校在恰當?shù)奈恢脩覓煨S枴⑿oL,學風、班風,辦學理念、一周一語一幽默,走廊、樓道懸掛自制的溫馨提示牌等等。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一個人從規(guī)范行為到道德信念的形成,需要長期復雜的過程。因此,我們不僅應該從現(xiàn)在加大對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更重要的是讓這種美德占據(jù)學生的心靈,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讓初中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日后走上社會能成為愛崗敬業(yè),懂禮又知禮的合格人才,做建設和諧社會的促進派。
參考文獻:
[1] 滕海燕.好習慣成就幸福人生——校園文明禮儀教育點滴[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7(8).
[2] 陳 玉.強化學校禮儀教育,提升學生個人修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7).
[3] 朱瑞成,王麗娜.如何加強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J].吉林教育,2017(8).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南一中 ? 23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