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泉宏
[摘要]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我們讀了很多有關“笑”的精彩章節(jié),作家們用傳神的筆法描寫了許多“笑”的場面,這些文學作品中的笑別有深意:或透露了無限的悲涼和辛酸,或表現(xiàn)了人物的得意忘形和癲狂,或表現(xiàn)了人性的虛偽和自私,或表現(xiàn)了弱者受盡凌辱等,透過一張張典型人物的笑容,可以體味人情冷暖,洞察世間百態(tài)。
[關鍵詞]語文課本 “笑”深意
一、笑聲中的悲劇與鬧劇
魯迅和契訶夫是在各自民族文化土壤上產(chǎn)生的兩個文化偉人,兩位偉大作家無論文學創(chuàng)作還是生活經(jīng)歷都存在相似之處。比如在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兩位作家都以短篇小說見長,并且都把同情和關切投向底層的弱勢人群,即所謂的“被侮辱和被損害者”,兩人都以自己的作品喚醒整整一個時代國人沉睡的靈魂。屠格涅夫說:“世間有些微笑比眼淚更悲慘?!濒斞傅亩唐≌f《吶喊》、《彷徨》都揭示封建社會“吃人”的悲劇。雖然如此,在這些小說中還是笑聲不斷。人選初中教材的《孔乙己》全文有多處寫到“笑”,魯迅以笑寫悲,使得主人公孔乙己的悲劇有一種令人窒息的感覺。小說中有掌柜無情的笑、酒客無聊的笑、小伙計無知的笑和孩子們無邪的笑。在不斷爆發(fā)出來的笑聲中,孔乙己清高迂腐的性格得以形象揭示,周圍群眾的冷漠麻木刻畫得人木三分。主人公孔乙己的命運是悲慘的:他讀書半生,深受封建教育制度的毒害。“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他的腦子里根深蒂固。文,沒撈到半個秀才;“武”,不會營生,便失去生存技能,“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淪為近似乞丐的社會底層,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給他取了個綽號,這本是一個應該得到眾人同情的弱者,但受盡欺凌和屈辱。作者把他的悲劇命運放到笑聲中來寫: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店內(nèi)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靶Α毕駸o形的刀直刺他那早已傷痕累累的心,這是何等殘酷。他的潦倒、他的惱怒、他的迂腐都成為眾人生活的調(diào)味品。他的屈辱成為眾人嘲笑的導火索,可悲、可嘆的不僅是孔乙己,而且是那個病態(tài)的社會,更是那些愚昧麻木的國民?!安灰粫?,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就這樣孔乙己在人們的笑聲中“走”了,在人們自私冷酷的笑聲中走向了黃泉路。那笑聲飽含著辛酸和悲涼,透過薄薄的一層紙,穿越近百年的時空,仍在耳畔縈繞。契訶夫的《變色龍》文章情節(jié)極其簡單,一條狗咬了金飾匠赫留金,一個路過的巡官對于此事的處置所引發(fā)的一些可笑的言行。關于狗的主人是誰,警官不斷搖擺的心思讓人哭笑不得。權勢,利益,誘惑著他的已經(jīng)被腐蝕得不堪入目的心。他的話語表現(xiàn)出了圓滑性,赤裸裸一副小丑的樣。生活中不乏這樣欺上瞞下、弄虛作假、阿諛奉承的兩面人,為了私利,他們不顧自己的形象,虛偽著,狡猾著,給社會增加混亂,他們是社會的敗類,最終定會遭人唾棄。文章以暗喻的手法描寫了社會中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讓人們在笑聲中發(fā)現(xiàn)、思考、抵制、摧毀。
二、笑聲中的批判與鞭撻
魯迅說:“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薄度辶滞馐贰返耐怀龀删驮谟趯ΜF(xiàn)實作喜劇性的諷刺揭示,表現(xiàn)假惡丑的可笑可鄙可悲。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范進中舉》,作者用妙筆把人物失魂落魄的丑態(tài)、狂態(tài)描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其中兩個人的笑,我們是不能忘記的。一是主人公范進中舉時: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作者認為范進在家發(fā)瘋還不夠,而要把它丑陋的瘋態(tài)放大到集市上,小說的主題揭示得更深刻。范進讀書一直到53歲,才考中舉人,之前的遭遇,我們從他中了秀才以后,他岳丈胡屠戶對他的教訓可看出一二。再深想一點,他中了秀才還是被如此劈頭蓋臉的一通教訓,與其說是慶賀,不如說是來向他擺譜,那他沒中秀才時的社會地位就可想而知。這樣范進中舉以后的“笑”就不難理解:那笑聲中有幾多得意、幾多欣慰、幾多輕松?!昂昧?!我中了”的潛臺詞是:我中了就好了,經(jīng)濟狀況會好起來,社會地位會高起來,人們對他的態(tài)度也會發(fā)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彎,總之,一切都會好的,他的苦難終于結(jié)束了,他的幸福生活就要開始了。他此時的激動是如此不可抑制,以至于喜極而瘋,喜極而狂,他為功名癲狂的一生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作者一個“笑”字是對“范進們”的辛辣諷刺,更是對科舉制度的無情鞭撻。再看另一個人物——胡屠戶,他身為范進的長輩,在女婿未中舉之前在女婿面前傲氣十足,對其呼來喝去,頤指氣使。范進向他借錢時,更是被他罵了個狗血噴頭??煞哆M中舉后,那番令人作嘔的恭維我們且放在一邊不說,只看課文最后一句:說了一會,千恩萬謝,低著頭,笑瞇瞇地去了。前倨后恭形成鮮明的對比,把那個病態(tài)社會中的病態(tài)人物描繪得如站眼前,不能不說是“笑”字的一大功勞。
三、笑聲中的殘忍與凄涼
魯迅先生認為全部中國歷史只能分為兩個時代“一個是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一個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他的《祝?!房芍^聲聲祝福,字字血淚,主人公祥林嫂的命運正是先生的觀點藝術體現(xiàn),她的悲劇實質(zhì)就是笑聲中的悲劇。小說中有兩處描寫她的“笑”,第一處是“然而她很滿足,口角邊漸漸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正是祥林嫂從婆家逃出以后在魯四老爺家暫時落腳,處于“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期,這是一種真心實意的笑,心滿意足的笑。透過這“笑影”,我們感受到的是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和她隨遇而安的心理。祥林嫂的第二次笑,是在廚房里同柳媽閑聊的時候,柳媽取笑她改嫁反抗后的屈從,祥林嫂在無奈之中“笑了”,這是一種羞赧、掩飾的笑,同時也可以看作是對過去短暫而和美好生活的甜蜜回憶。和祥林嫂一樣處于社會底層,受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毒害很深的柳媽,作品中有處對她的“笑”非常傳神的描寫:“柳媽的打皺的臉也笑起來,使她蹙縮得像一個核桃?!边@看似開心的“笑”實質(zhì)是一把尖刃把祥林嫂逼向死亡。以笑寫悲,加強了悲劇的控訴力量。他們都已成為文學長廊中不朽的形象,作品對他們的塑造無一例外離不開“笑”,通過“笑”,我們好像觸摸到主人公所生活的社會炎涼,感受到他們內(nèi)心世界的冷暖。笑聲中有冷暖,笑聲中有悲喜,笑聲中有揚抑……我們在拜讀這些文學大家的名作時要用心體會,增加情感體驗,揣摩學習名家的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