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巧巧
【內容摘要】在教學當中,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學習狀態(tài),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活躍。因為積極的思維活動是一個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以在上課開始就運用有啟發(fā)性的教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思考能力,能夠有效引起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積極探索。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 ?教學 ?新課引入 ?方法
一、設置懸念的引入方法
在學習當中,只有發(fā)現(xiàn)問題,才會有分析問題,從而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同學們帶著問題學習,從中可以激發(fā)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得到解決問題后的快樂,這樣就會大大地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上,能引發(fā)學生們濃厚的學習興趣的問題,往往要新穎,并且能一次就抓住學生們的求知欲。根據(jù)學生們的求知欲來解決一個問題,往往比只有老師自己在講臺上講課的時候的效率要高。比如在講授“等比數(shù)列求和”的時候,老師對學生說:一個富人告訴一個窮人,如果他愿意在一個月(30天)內,每天都給這個窮人800塊,不用他還;但是呢,在這個月以內,窮人必須每天都給富人1分錢,第二天給2分錢,第三天給3分錢……以此類推,想一想富人為什么會這樣做,是因為他有好心還是他別有用心?這個問題一出,就會立刻引起學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如此誘惑的條件里到底有沒有陷阱?所以只有算出“收支”的對比,才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爸А本褪堑缺葦?shù)列求和的問題,那么怎樣求出這個等比數(shù)列的和呢?這就需要去探索等比數(shù)列求和的方法以及公式。這個簡單的問題,不僅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求知欲望,而且自然地引出了等比數(shù)列求和的方法和公式的學習,起到了自然引入的作用。
二、聯(lián)系實際的引入方法
數(shù)學中存在著很多的抽象問題,學生很多時候要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去想象,有的學生想象能力差,這個抽象問題可能就無法得到解決。所以老師如果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利用發(fā)散思維聯(lián)系實際來解決問題,那么所有的抽象問題都能夠得到解決。并且從學生所熟悉的、生動的事實當中出發(fā)創(chuàng)造合適的情景引入主體,就可以將抽象的問題變得簡單易懂,學生們更好理解。比如關于“充分條件”這個章節(jié)時,教師命題“我是四川人,我是中國人”來引出命題的條件以及結論,并且通過判斷命題的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來引出充分條件這個概念。這樣的問題結合著實際,說明數(shù)學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實際存在的,就存在于生活當中,能夠看得見摸得著。
三、懸念的導入方法
懸念,是指對那些有著懸念而沒有解決的問題的現(xiàn)象的關切。教育家贊可夫說:無論你花費多少的力氣給學生解釋掌握知識的意義,如果教學伊始的工作安排都不能激發(fā)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望,那么這些解釋依舊會落空。制造懸念的目的大概有以下兩點:第一是激發(fā)人們的興趣;第二是啟動人們大腦的思維。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好懸念來激起人的好奇,來催促人思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擁有疑問、矛盾的心理往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地思考問題,這是啟發(fā)學生進行思維活動的一個很有效的辦法。教學的藝術并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是在于喚醒、激勵學生的靈感,即使這個靈感很微小,這樣引導他們在思考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數(shù)學的魅力,從而獲得最大的效益。
在數(shù)學新課中所使用的材料與教材的類比點越少,越精細,就能夠留下疑點,使得學生們的好奇心加重。心理學研究證明,能夠使學生耳目一新的“新意刺激”,可以有效地強化學生的感知。只有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才能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濃厚,從始至終都扣人心弦,收獲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結束語
新課的引入就像作家寫文章時擬的大綱,有了基本的創(chuàng)作方向,才能夠寫出好的文章。在課堂上的引入講究的是要像磁鐵一樣牢牢的吸住學生,并且“第一錘就要敲在學生的心上”,因為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讓學生對整個學習產生好奇,學生的思維自然而然的就會跟著老師的講課而發(fā)散,更牢固的記住知識,這樣后面的課堂教學也就會更加順利。新課的引入應該針對實際的教學對教學內容的設計,使教學的內容建立在所授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而不能游離在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之外;并且還要針對學生的年齡、接受知識的能力、等等。并且能夠更有效地組織新課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當中,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的目的。新課的引入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先導,設計巧妙的合理的新課引入,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得教學質量更加優(yōu)秀,學生們攝入的知識量也會大大增加。
【參考文獻】
[1 劉桌友. 高中數(shù)學新課引入教學中的幾種常用方法[A]. 2016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2.
[2] 劉小林. 淺談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新課引入方法[J]. 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03):90-91.
[3] 雷錫金. 數(shù)學思想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8(30):55-56.
(作者單位: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