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名參,春秋末年魯國人,是黃帝的后代。十六歲拜孔子為師,勤奮好學(xué),頗得孔子真?zhèn)鳌K男摭R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yǎng)觀,以孝為本、孝道為先的孝道觀,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曾參是孔子學(xué)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后人將他與孔子、孟子、顏子(顏回)、子思比肩,并稱“五大圣人”。
曾子生活貧窮,以農(nóng)耕為生,平時總是穿著破舊的衣服。魯國的國君知道后,派人去封他一塊土地。來人對他說:“你有了這塊土地,收入增加,衣服就可以穿得好一點了。”可是曾子堅決不愿接受,并且說:“我沒有理由接受魯君的饋贈。”來人只好返回。過了一陣子,來人仍然不死心,又來找曾子相送土地,曾子依然不接受。使者奉勸道:“這土地又不是先生主動向人要求的,是別人自己要獻給你的,你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接受東西的人顯露驕傲之色。即使國君賞賜我的土地后不顯露這種神色,我也會因為受了他恩惠而害怕得罪他?!?最終曾子沒有接受??鬃又肋@件事后,感慨地說:“曾參所言所為,足以保全他的高尚節(jié)操?!?/p>
曾子不受魯君贈予土地的事告訴我們,“不以物喜”,沒有私心,不貪圖別人的好處,才能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做到不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