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錚
摘要:“金磚國家”作為新興經濟體聯合的一次探索,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是力求實現欠發(fā)達地區(qū)的最大可能的發(fā)展,減少貧困問題,也是一次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新嘗試。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本文通過宏觀數據的列示和對比,簡要分析了金磚國家自2006年以來的發(fā)展成果,同時對于“一帶一路”框架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進行了實證評價,發(fā)現金磚國家的經濟地位不斷提升,貿易合作不斷發(fā)展。但“一帶一路”框架內國家普遍處于欠發(fā)達狀態(tài),因此,其加強經貿合作的前提是促進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國民經濟基礎部門的發(fā)展。
關鍵詞:“金磚國家”;“一帶一路”;經濟建設;合作經驗
中圖分類號:F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4-0030-05
The overall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level of the “Belt and Road”
——Based on BRICS cooperation experience
Qiang Zheng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Urumchi 830012)
Abstract:As a joint exploration of emerging economies, the“BRIC countries” advocate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o achieve the greatest possible development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and reduce poverty. It is also a new attempt for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are certain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se organizations. Through the listing and comparison of macro data,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of BRICS countries since 2006, and conducts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Belt and Road” framework, and finds that the economic status of BRICS countries continues to improve. Trade cooperation is constantly evolving. However, the countri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Belt and Road” are generally underdeveloped. Therefore, the prerequisite for strengthening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is to promote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lin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sector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Keywords: “BRICS countries”; “Belt and Road”; Economic Construction; Cooperation Experience
一、引言
“金磚國家”是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五個國家組成的新興經濟體合作發(fā)展組織,于2006年舉行首次金磚國家外長會晤,2009年在俄羅斯正式建立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機制,多年來形成了較強的政治引導力和經濟推動力。金磚國家遵循著開放透明、團結互助、深化合作、共謀發(fā)展原則和“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目的是構建更緊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關系?!耙粠б宦贰背h是由習近平總書記代表中國,在2013年提出建設的覆蓋東亞、中亞、歐洲以及東南亞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個體系,旨在促進消除貧困,加強框架內國家經濟、貿易、文化以及政治方面的合作交流,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框架內國家實現最廣泛的經濟水平提升。
對于金磚國家和“一帶一路”倡議,其共同特征都是代表世界新興市場國家渴望實現更高水平發(fā)展和更廣泛的貿易訴求,積極推動中等和欠發(fā)達國家實現經濟起飛。金磚國家作為一個相對成熟也較為成功的發(fā)展中國家合作先例,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參考,筆者將通過分析金磚國家目前的經濟發(fā)展與合作現狀,總結異同,力求為“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建設總結經驗,明確目標。
二、金磚國家經濟發(fā)展現狀分析
筆者將從五個金磚國家國民經濟核算入手,展示五個國家在世界上的經濟實力,以及“金磚國家”峰會機制建立以來,各國的經濟發(fā)展表現,從宏觀概念上判斷這五個新興市場國家發(fā)展成果是否豐碩,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如何。由于金磚國家概念在2006年首次實現實質性發(fā)展,因此筆者選用2006年以來各國數據加以展示和對比,單位為萬億美元,以當年現價計算??紤]到南非2010年納入金磚國家體系,因此以下宏觀數據對比,南非均從2010年數據開始列示。
從圖1可以看出,2006年以來,金磚國家體系內中國的GDP總量居第一位,且在十一年的時間里,中國的飛速發(fā)展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同時期的發(fā)展水平,從開始的總量第一,之后不斷地與其他國家拉開差距,直到2017年經濟總量超過12萬億美元;相比之下,巴西的經濟總量在2006-2014年在金磚國家內排名第二,后由印度在2015年趕超并逐漸拉開差距;與巴西經濟發(fā)展趨勢相似的還有俄羅斯,兩國經濟增長和下降趨勢吻合度較高,2015年出現回落,位居第四;最后,南非排名第五,從2010年開始,其國民經濟總量未出現明顯的上升和回落,維持在3000到4000億美元之間的水平。
從這里可以看出,除了中國在逆世界經濟形勢不斷高速發(fā)展,其余金磚國家的發(fā)展速度及成果并不盡如人意。
與此同時,筆者將金磚國家的GDP年增速做一對比,結果顯示世界各國在2008年均出現了明顯的增速下降,甚至出現負增長,尤其以俄羅斯、南非和巴西為顯著代表。經歷了短暫的增速回升之后,各國均出現了經濟增速放緩的較長過程,對于經歷了多年高速增長的中國來說,巨大體量下的高速增長并不容易維持,但穩(wěn)定的增速也足以維持中國的GDP總量不斷上升;而印度在近幾年出現了較好的經濟發(fā)展勢頭,其未來的經濟表現應保持樂觀;然而,對于俄羅斯、南非和巴西來說,總量增速下降表明了其經濟發(fā)展缺乏強有力的后勁,面臨金磚國家即將由哥倫比亞、墨西哥、菲律賓等下一梯隊國家所替代成為新一批的新興市場國家的世界形勢,這些國家更應該謀求新階段的高質量發(fā)展,轉換發(fā)展思路,從承接產業(yè)轉移向科技主導、技術主導發(fā)展,才能獲得新的發(fā)展動力。
要討論金磚國家從2006年以來的發(fā)展成果以及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筆者通過圖3右側坐標軸展示了金磚國家從2006年以來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百分比走勢,為避免總占比是由單個國家提升或拉低的情況,主坐標軸展示了從2006年以來,包括南非在內的五個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總體占世界的比例,每一個柱形圖中分比例展示了五個國家在總體占比之中的單個貢獻率。從圖3看出,金磚國家從概念提出以來,在世界經濟總增長中占有愈加重要的地位,從2006年的20%到2017年已經占據世界將近四分之一的增量貢獻,說明這一梯隊的發(fā)展中國家在21世紀初期的經濟表現超出世界總體平均水平,以金磚國家為主要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在總體環(huán)境下表現雖然不如中國強勁,但都能夠在當今世界處于領先地位。經濟地位的提升也意味著金磚國家正在受到更多的關注,國際地位也在穩(wěn)步提升。
從內部構成來看,中國為金磚國家在多年來貢獻了50%的增速,其次是巴西和俄羅斯,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以來,金磚國家的世界經濟總量占比出現了明顯的大幅提高,但不通過因果檢驗我們不能斷定其高速增長與金磚國家的機制有直接關系。
■
為明確金磚國家體系內是否實現了良好的貿易合作,圖4展示了2008年以來,中國對俄羅斯、巴西、印度以及南非的貿易進出口總額??梢钥闯?,自2009年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機制建立以來,中國積極加強與金磚國家的貿易合作,在2009-2015七年的時間內,中國對其余四國的進出口總額實現了騰飛式的增長,但從2014年以來,中國與其余金磚國家的貿易總額下降,最后在2016年重新出現上升趨勢。結合上文可以直觀認為,中國與這幾國的貿易總額與各國的經濟總量有著同樣的趨勢,說明進出口總額與各國經濟當年的總量表現存在正相關關系。根據宏觀經濟理論可知,凈出口作為一國GDP的重要拉動力,對經濟總量有重大影響,同時說明要想促進金磚國家的總體經濟地位提升,需要機制內國家擴大貿易和投資合作,交流促進共同經濟增長。
至此,通過對比金磚國家的經濟總額、經濟增速、世界經濟地位以及體系內經濟增長貢獻率、貿易合作,可以看出自金磚國家體系提出以來,各國的經濟總量及增長態(tài)勢并沒有出現量的激增和質的飛越。在國際經濟大環(huán)境波動的背景下,金磚國家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正在穩(wěn)步提升,中國對俄羅斯、印度以及南非的貿易往來正在不斷擴大,且貿易總額對各國GDP產生了一定的貢獻。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聯合的試驗先例,金磚國家雖然未創(chuàng)造明顯的經濟奇跡,但在穩(wěn)步發(fā)展的條件下,各新興的發(fā)展中國家都在逐步提升自身經濟地位。
三、從“金磚國家”總結“一帶一路”建設路徑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已經成為國內外學者廣泛關注的焦點。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尤其陸上絲綢之路,是麥金德所闡釋陸權論的“心臟地帶”,因此國際上對于“一帶一路”的關注和阻撓也從未停歇。要實現在這種背景下的發(fā)展,也要首先認清該框架內包含的國家所處的經濟地位,因此筆者將運用因子分析和多種聚類分析,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進行宏觀和總體評價。
筆者選用了2019年1月1日為止,中國一帶一路網給出的“一帶一路”框架下相關名單,一共包含中國在內的65個國家和地區(qū),相關指標數據均來自世界銀行數據庫。為最大限度保證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實效性,選用了2016年該6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均GDP、資本形成總額、外國直接投資凈額、政府最終消費支出、居民最終消費支出、貨物和服務對外貿易余額、農業(yè)增加值和工業(yè)增加值共八個經濟指標,除人均GDP以美元為單位,其余單位均為億美元,均以現價計算。需要說明的是,在世界銀行數據庫中,波黑即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由于西方國家不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因此在世界銀行數據庫中巴勒斯坦被稱為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區(qū)。此外,由于只選擇了一年的數據,存在很多缺失項:敘利亞缺失全部數據;土庫曼斯坦缺失較多;馬爾代夫、阿聯酋、伊朗、阿曼、烏茲別克斯坦均有少量缺失項,且在歷年數據中均沒有類似數據,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將缺失數據的國家剔除,最終使用58個國家數據進行分析,不影響本文宏觀概念的建立。
由得出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綜合評價,并結合綜合評價排名可以清晰看出,從總體上得出的結論符合感性認知。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內,從實體經濟基礎的表現和經濟的高度化程度都是排在領先地位,說明中國有資格和能力發(fā)起建設“一帶一路”經濟帶,中國的經濟發(fā)展經驗和成果可以與框架內國家分享,并帶領其余國家實現發(fā)展,突破瓶頸。從整體上看,處在綜合評價水平較高地區(qū)的國家主要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fā)展水平本身較高的國家,如中國、新加坡、俄羅斯、印度以及框架內的歐洲絕大多數國家,同時中國和印度也是金磚國家成員。處在中間地帶的是立陶宛為首的部分歐洲國家、哈薩克斯坦為代表的相對發(fā)達的中亞和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個別的南亞和東南亞國家。排在后20位的大多數國家來自東南亞欠發(fā)達地區(qū),另有一部分中亞國家如吉爾吉斯和塔吉克斯坦。但同時可以看出,中東資源型國家如卡塔爾、沙特、科威特等排名較前,但通過系統(tǒng)了解,這些國家的人均GDP高、工業(yè)增加值較高但其他方面表現一般。
與金磚國家不同,此處綜合評分為正的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內只占到29.3%,說明欠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仍然占絕大多數,在該框架體系內實現眾多國家的經濟貿易的合作發(fā)展,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從另一角度分析,中國正需要通過自身的經驗,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幫助欠發(fā)達地區(qū)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打開貿易通道,探索中國經驗道路的推廣,更進一步研究中國經濟起飛的理論根源,也從根本上達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建國際社會新格局的目標。
四、結論及政策啟示
筆者通過收集金磚國家的經濟總量指標進行縱向、橫向的對比,對金磚國家機制建立以來的各國經濟表現進行了宏觀分析。結果發(fā)現各國的經濟總量及增長態(tài)勢并沒有出現飛躍式增長,但金磚國家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出現穩(wěn)步提升,中國對其余各國的貿易往來正在不斷擴大,對各國的經濟總量增長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聯合的先例,金磚國家并未創(chuàng)造經濟奇跡,但各國都實現了經濟的穩(wěn)步增長,各新興的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地位穩(wěn)步提升,是一個較為成功的松散經濟合作機制探索。從筆者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在金磚國家體系內扮演者經濟的主要拉動者角色,對體系在世界上的經濟占比多年來貢獻了超過50%的動力,中國也與其余各國積極開展著經濟貿易合作,力求促進金磚國家的發(fā)展。可以看出中國有實力,也有資格倡導并主導建設“一帶一路”體系兩大經濟帶,通過增強貿易合作,有可能推動框架內國家實現一定程度的經濟發(fā)展。但與金磚國家不同的是,“一帶一路”框架內大多數國家尚處于經濟欠發(fā)達狀態(tài),通過開展同等水平的經貿合作可能得不到應有的刺激經濟的效果。對比金磚國家機制內互惠合作,相互促進的合作模式來說,“一帶一路”更傾向于中國的對外投資與建設,中國通過“走出去”來推動廣大欠發(fā)達地區(qū)的經濟實現騰飛。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本質在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上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國家減少貧困,提升生活質量,在經濟、貿易以及衛(wèi)生、安全方面獲得提升,改善欠發(fā)達地區(qū)國家的人民生活。因此,在這樣的理念要求下,中國的理論研究應當注重總結當前與金磚國家這類新興市場國家的合作與發(fā)展經驗,同時專注于落后國家經濟起飛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總結中國及發(fā)達經濟體的經驗,促進框架內國家最大程度最大范圍的經濟騰飛。
在實踐方面,與金磚國家經濟合作不同,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圍繞基礎設施如水利設施、電力設施、交通基礎設施這類部門的投資合作。因為在經濟發(fā)展初期,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經濟發(fā)展的最重要基礎,也是直接改變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的關鍵部門,同時也將緩解我國的鋼鐵、太陽能發(fā)電等部門的產能過剩。其次,基礎設施涉及國家間的政府合作,對于框架內復雜的政體、民族以及國際安全環(huán)境背景,在“一帶一路”建設初期,通過政府合作促進企業(yè)合作具有較大的可能,從而進一步擴大民間資本的流通,形成良性循環(huán)。最后,由于框架內國家的經濟欠發(fā)達現狀,中國的貿易合作目標應主要集中于能源以及農業(yè)合作,擴展中國的能源進口渠道,保證我國能源及糧食安全,也將有利于我國的經濟社會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陳 健,龔曉鶯.習近平外交思想在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中的體現[J].南亞研究,2018(1).
[2] 劉佳駿.“一帶一路”倡議下金磚國家產能合作展望[J].國際經濟合作,2017(11).
[3] 李 軍,李潔玲.“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對金磚國家貿易潛力研究[J].亞太經濟,2017(3).
[4] 胡 健,張維群,邢 方,耿宏強.“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測度與評價研究——基于絲路沿線64國指標數據的分析[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18(6).
[5] 范 洋.“一帶一路” 指數研究綜述與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2018(3).
[6] 司增綽,周 坤.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yè)貿易關系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
[7] 陳 虹,楊成玉.“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的國際經濟效應研究——基于CGE模型的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5(10).
[8] 王美昌,徐康寧.“一帶一路”國家雙邊貿易與中國經濟增長的動態(tài)關系——基于空間交互作用視角[J].世界經濟研究,2016(2).
[9] 桑百川,楊立卓.拓展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關系——基于競爭性與互補性研究[J].經濟問題,2015(8).
[10] 徐 梁.基于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比較優(yōu)勢的動態(tài)分析[J].管理世界,2016(2).
[11] 黃丹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潛力研究一一基于貿易便利化的視角[D].濟南:山東大學,2018.
[12] 杜 強,賈艷麗.SPSS統(tǒng)計分析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金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