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博宣
2019年4月30日,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簡稱“中海博”)正式對外發(fā)布將增加免費開放天數(shù),擴大免費特定人群。3月17日“國際航海日”、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7月11日“中國航海日”、12月“感恩季”期間,每周日為全民免費開放日;9月10日教師節(jié)、11月17日國際大學生節(jié)為特定人群免費參觀日;1.4 m及以下兒童、70周歲及以上老人、現(xiàn)役軍人、離休干部、殘障人士、烈士家屬、消防救援人員、博物館協(xié)會會員、海員為免費特定人群。
博物館是一個展示文化的窗口,它的價值基礎在于公益性。加大免費開放優(yōu)惠力度,是中海博更好發(fā)揮公益屬性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博物館增強社會親和力和認同感,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中海博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方針,一方面,依托藏品、展示和研究,為社會公眾提供場館參觀、社會教育等公共服務;另一方面,加大免費開放力度,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博物館了解航海文化,館內每年接待觀眾逾30萬人次,館外舉辦各項展覽參觀人數(shù)逾60萬人次。中海博以公益場館為立足點,先后獲“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市專題性科普場館”“南京軍區(qū)國防交通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每年12月“感恩季”是中海博自主創(chuàng)立的特色活動之一,以公益為切口,聚焦海洋環(huán)保及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開展為貧困山區(qū)孩子捐書的“圖書漂流站”活動、呼吁社會公眾關注海洋環(huán)保的科普活動等。隨著這些公益活動的不斷深入,中海博于2017年被授予“上海市第48家公益基地”稱號。以此為背景,將12月“感恩季”期間的每周日定為全民免費開放日,是中海博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將發(fā)展成果惠及普通大眾的一種表現(xiàn)。
為公眾服務,決不能局限在場館內,中海博打破地域限制,讓展覽走進學校、社區(qū)、輕軌站、虹橋樞紐、浦東國際機場等,走進金茂大廈、城市規(guī)劃館等上海地標建筑,走進環(huán)球港等知名商業(yè)中心。2018年,“航海文化進社區(qū)”活動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成果展圖文版送進了閔行區(qū)、靜安區(qū)、寶山區(qū)等共40個鄰里中心巡回展出。中海博秉持服務基層、服務社區(qū)、服務更廣大人民群眾的理念,通過這些擴展延伸活動,讓基層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豐富多彩的航海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