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法律語言模糊性的語用研究

      2019-07-01 06:37陳鐘梅
      戲劇之家 2019年16期
      關(guān)鍵詞:模糊語用學

      陳鐘梅

      【摘 要】法律作為一種規(guī)約性的語言分支,準確性是其重要特點。但在有些情況下,模糊表達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合理使用模糊語言能幫助立法者適應立法中變化莫測的情況,使法官、律師及法律活動其他相關(guān)人員更靈活地達成特定的交流目的。本文運用格萊斯的合作原則和利奇的禮貌原則對法律語言模糊性進行語用分析并探討其語用作用。

      【關(guān)鍵詞】模糊;法律語言;語用學

      中圖分類號:H030?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6-0190-04

      一、引言

      法律規(guī)范是國家意志的表現(xiàn),也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障,在我國法治社會建設(shè)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是為了保護人民和國家,懲罰各種罪犯。法律體現(xiàn)在語言中,以語言為載體,規(guī)定了公民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法律語言必須準確嚴謹,否則法律無法體現(xiàn)它強制性的權(quán)力和權(quán)威。

      然而,作為自然語言的一種,法律語言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自扎德的模糊理論入世以來,人們對語言的模糊性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法律語言自然包含在內(nèi)。長期以來,人們主要從語義學角度來研究法律語言中的模糊現(xiàn)象,并取得了很多成果;而基于語用學理論的相關(guān)研究相對較少?!罢Z用學=意義+語義學”這一公式充分體現(xiàn)了語義學與語用學的密切關(guān)系。語義學將意義作為語言的一種屬性進行研究,語用學則從語言使用的角度研究意義。具體說來,它從說話人的意圖、聽話者的闡釋、語境和行為或行動等方面研究意義。換言之,語義模糊和語用模糊是模糊表達的兩個方面,因此從語用學角度對其進行研究有著很大的意義。本文在格萊斯的合作原則、利奇的禮貌原則理論框架下分析法律語言的模糊性,并歸納出其主要語用功能,以更好地理解其存在。

      二、法律語言和模糊性

      (一)法律語言

      法律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幾乎所有的社會活動,如公司運營、個人財產(chǎn)繼承、房屋租賃、勞動保險、人壽保險等,都涉及到法律的執(zhí)行。在所有這些情況下,我們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都是由法律規(guī)定的,必要時將由法院監(jiān)督。法律在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法律的基本準則是維護社會秩序,處理糾紛和沖突。然而,語言對法律至關(guān)重要。它是起草、解釋和執(zhí)行法律的工具。彼得·M·蒂爾斯瑪(1999)聲稱法律是言辭法則。曼斯菲爾德勛爵,世界上最著名的法官之一,他曾注意到“世界上的大多數(shù)爭端都是由文字引起的”(陳忠誠,1987)。這些解釋都意味著,盡管法律與權(quán)利、義務(wù)、錯誤和附帶程序的關(guān)系更為密切,但法律是通過語言存在的,所以法律只能歸屬于語言。

      法律語言一般包括立法語言和司法語言。前者是指法律文件中使用的正式語言,如憲法、法規(guī)、規(guī)章、法典以及其他規(guī)定人民行為的指示和命令;后者是指執(zhí)法人員在執(zhí)法過程中使用的語言,包括各種司法文件中的書面語以及法庭上律師所說的語言、原告人、被告人、法官、首席法官和其他參與訴訟裁決的工作人員發(fā)表的講話等口頭語。

      (二)模糊性

      模糊是我們?nèi)粘I钪械囊环N常見現(xiàn)象。語言使用和意義上的模糊性已經(jīng)引起了諸多學科學者的興趣,如文學批評、語言學、心理學、哲學等。

      研究發(fā)現(xiàn),模糊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因為它太過常見。但在模糊語言的研究過程中,眾多學者對模糊進行了不同的定義和分類,使我們對其有更好的認識。

      皮爾斯(1902)認為:產(chǎn)生模糊的原因不是因為讀者或聽眾的不小心、缺乏知識或誤解,而是因為作者或發(fā)言者的句子組成或語言組織本身就是模糊的;第二,當作者或發(fā)言者在造句和組織語言時,他們不是故意使他們的詞和短語模糊不清的,而是語言本身就是模糊的。換句話說,模糊性是語言的一個內(nèi)在特征,在語言結(jié)構(gòu)中是不可避免的。

      英國語言學家露絲 M. 肯普森(1977)將模糊定義為:“自然語言中指稱不明確,意義不確定,缺乏標準和邏輯的現(xiàn)象?!蓖瑫r,她將模糊性分為四個類型:指向性模糊、意義不確定性、意義寬泛性和多義性。

      喬安娜·查奈爾(2000)認為:一個表達或詞在以下條件下是模糊的:

      a.它可以與另一個似乎呈現(xiàn)同一命題的詞或表達進行對比;

      b.它是“有目的和毫不掩飾地模糊不清的”;

      c.其含義源于皮爾斯所說的“內(nèi)在不確定性”。

      查奈爾將模糊語分為三類:

      1) 模糊附加詞:將這類詞附加在意義本來明確的表達形式之前,就會導致模糊的出現(xiàn);

      2) 模糊詞語:說話者選擇的詞本身就是模糊不清的;

      3) 模糊蘊涵:一個看似精確的句子可以在使用和理解過程中出現(xiàn)模糊性。(查奈爾,2000)

      雖然語言學家對模糊各有定義,但都具有相同的性質(zhì):沒有明晰的界限。因此,當涉及邊界或意義或范圍存在不確定性時,這一表述就是模糊的??偠灾?,它的內(nèi)涵是明確的,但外延是可變的或不確定的。

      三、法律語言模糊性的語用分析

      (一)合作原則及其應用

      美國語言哲學家格萊斯認為,在人類交際中,說話人和聽話人通常有一個共同的愿望,即相互合作,遵守一定原則,達成特定的目標。這個原則就是合作原則,具體體現(xiàn)為四條準則。

      (格萊斯,1975:307-308)

      數(shù)量準則要求人們根據(jù)要求提供充分而必要的信息,從而保持對話的進行。質(zhì)量準則要求人們提供真實可信的信息。無論是誰說謊、歪曲事實,在談話中都認為是不合作的。誠實不僅意味著要避免故意的謊言或歪曲,還要注意避免誤解。關(guān)系準則要求人們提供與當前討論的主題相關(guān)的信息。如果你的討論與話題無關(guān),或者當其他談話對象還在積極討論這個話題時,你突然改變話題,那么你就是不合作的。方式準則要求人們在談話中保持邏輯性、具體性和條理性。合作原則是交際的基礎(chǔ),是人們?nèi)绾问褂谜Z言的基本理論。這些準則規(guī)定的目的是以一種有效和合作的方式進行交流;參與者應該遵守這些原則,真誠、清晰地發(fā)言,并提供充分的信息。前三條準則是關(guān)于說什么,而第四條準則是關(guān)于怎么說。

      法律是立法者、法官、警察和其他公民之間的一種交流。為了向公民傳達正確、精準的信息,或者使法官與律師、警察和罪犯之間能夠順利、成功地溝通,法律也應該遵循格萊斯提出的四條準則。因此,立法者在起草法律文件時,應盡最大努力避免冗長,要精確嚴謹,應嚴格遵循數(shù)量、質(zhì)量和關(guān)聯(lián)準則;避免歧義,堅持方式準則,因為清晰也是法律語言的主要目的。在法庭上,法官們遵守合作原則,以各種方式簡要、合乎邏輯、切中要害地表達相關(guān)信息。

      然而,這個原則是一個理想化的原則,完全遵守只能在一個人造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F(xiàn)實中,很少有人能忠實地遵守所有這些準則,他們或多或少地違背了這些準則。然而,當這些準則被違反時,法律語言與合作原則以另一種方式發(fā)生了聯(lián)系。通常,當使用模糊語言時,至少有一個準則可能被違反。

      第426條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指揮人員或者值班、值勤人員執(zhí)行職務(wù)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戰(zhàn)時從重處罰。(中華人們共和國刑法)

      本條文之所以含糊不清,是因為存在著許多模糊的術(shù)語,如“暴力”“威脅”“阻礙”“以下”“以上”“嚴重”“特別”“戰(zhàn)時”“重”。首先,什么行為可以被視為暴力、威脅的或阻礙指揮人員、值班人員履行職責的?在情節(jié)問題上,人們?nèi)绾螀^(qū)分“嚴重”和“不嚴重”?戰(zhàn)時是什么時候?在多大程度上懲罰可以被認為是重的還是更重的?在本條文中,人們無法找到所有這些問題的明確答案。這種表述是如此模糊,以致于違反了數(shù)量準則和方式準則。盡管如此,法官還是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地實施法律。

      第124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設(shè)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軍事法院和其他專門人民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其他”這個詞的含義相當模糊,它沒有向人們表明它的明確定義和界限。它在憲法第124條中的使用違反了數(shù)量準則,因為立法者沒有也不可能列出一個國家所有的專門人民法院,即使這些法院是本國公民所應知道的。只有當人們知道哪些組織是專門的人民法院,他們才能要求得到更全面、更有效的保護。因此,本條文并沒有“按要求提供足夠的信息”,從而違反了數(shù)量準則??稍诹硪环矫?,它又遵守了質(zhì)量準則和方式準則。質(zhì)量準則要求人們不要說自己缺乏充分證據(jù)的話。立法者不知道還將建立什么樣的專門人民法院,因此他們不應提供可能錯誤的信息,而“其他”一詞的使用有助于涵蓋所有可能存在和出現(xiàn)的法院。方式準則要求人們簡明扼要地發(fā)言,模糊詞語“其他”涵蓋了其他所有法院,滿足方式準則的要求。人是聰明的生物,能夠推斷出其他專門人民法院所指的是哪些。不管可能性如何,在憲法中列出所有法院都是無稽之談。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都普遍使用“其他”一詞,如“其他權(quán)利”“其他犯罪”“其他法律”“其他財產(chǎn)”和“其他手段”,這使得法律不受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新的緊急情況的影響,并增加了法律的公正性和靈活性。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法律語言中使用的模糊表達可能遵守或違反合作原則。在某些情況下,人們遵守了一個或多個準則,但同時違反了另一個。

      (二)禮貌原則及其應用

      禮貌是衡量人類社會行為的尺度,是人類文明的表現(xiàn)。它是交際過程中調(diào)節(jié)人際關(guān)系最有效的策略之一。作為一種社會活動,談話應受到禮貌的約束。格萊斯的合作原則探討了話語的字面意義與其深層含義之間的關(guān)系。會話含義明確了說話者是如何間接表達自己真實意思的,但他們沒有明白為什么說話者經(jīng)常要違反會話準則而不是遵守。禮貌原則的出現(xiàn)解決了這一疑惑。

      布朗和萊文森(1987)指出:“禮貌是一個人為了滿足自己和其他人的面子需求而有意采取的策略行為?!?面子是禮貌原則的核心。布朗和萊文森(1987)將其定義為“每個社會成員都想向公眾展示的自我形象”。它指的是每個人的情感和社會自我意識。利奇對布朗和萊文森的禮貌理論進行了更為系統(tǒng)的研究,形成了現(xiàn)今的禮貌原則。禮貌原則下分6大準則,這些準則往往成對出現(xiàn),如下所示:

      (利奇,1983:132)

      簡言之,利奇認為人們應該盡量減少不禮貌的表達,最大限度地進行禮貌表達。

      除合作原則外,禮貌原則是人們在談話中經(jīng)常遵循的另一重要原則。它可以顯示說話人的社會距離、地位等,建立良好的印象,解釋禮貌是如何在會話交流中運作的。利奇的禮貌原則是對格萊斯的合作原則的補充,解釋一些合作原則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以及明顯違反合作原則的情況。它有助于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guān)系。

      法律是一種特殊的交流方式,所以它也必須遵守禮貌原則,以盡量減少對人民或其他群體的威脅,維護社會的團結(jié)和平等。在法律語言中,采取模糊表達來保護面子、尊重相關(guān)的人或團體或避免威脅面子是一個重要策略。

      第236條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

      強奸婦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強奸婦女、奸淫幼女情節(jié)惡劣的;

      (二)強奸婦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場所當眾強奸婦女的;

      (四)二人以上輪奸的;

      (五)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刑法)

      本條文是遵循禮貌原則中同情準則的一個典型例子。立法者使用一些模糊詞語有意無意地最大限度地減少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反感,加大同情。強奸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犯罪行為,對婦女,尤其是青少年,有著非常惡劣的影響,因為她們在身體和精神上都要承受很多痛苦。從古至今,即使是現(xiàn)代社會,仍有人認為被人強奸是很丟臉的事。為了表現(xiàn)對婦女的禮貌和體貼,保護她們的面子,同時也為了顧及受害者和其他婦女的心情,本條文使用了很多模糊詞語。例如,在第一種情況下,模糊術(shù)語“情節(jié)惡劣”是用來避免描述強奸過程的。任何對這一過程的描述都會給婦女帶來侮辱和威脅,有時被認為是對受害者的第二次強奸,對她傷害更深。其他術(shù)語,如“重傷”和“其他嚴重后果”也起到同樣作用。所有的模糊表達都考慮了女性的情感因素,并在語言選擇過程中做出了適當?shù)恼{(diào)整。

      法律模糊語言也經(jīng)常遵守其他準則。法官、律師或警察總是以“你愿意……”或“你能……”或其他具有模糊意義的詞語在得體準則的指導下詢問被害人和證人,從而獲得他們需要的有用信息。又如,

      律師:除非在未來10天內(nèi)付清這筆賬款,否則我們將采取進一步措施。

      這里,“采取進一步措施”是一個模糊的表達。事實上,可以用“提起訴訟”等更清晰的表述來代替,但律師并沒有這樣做,以減輕威脅對方面子的語氣,遵守得體準則,使溝通順利進行。

      四、法律語言模糊性的語用功能

      法律語言要求嚴謹,但不排除模糊性的存在,模糊性和精確性是法律語言的固有屬性。研究表明,模糊表達可以實現(xiàn)特定的、多樣的語用功能。

      基于查奈爾對模糊語言語用功能的分類,結(jié)合法律語言的特殊性和法律的功能,法律語言中模糊表達語用功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法律語言的準確性和通用性

      嚴謹是法律語言的核心和靈魂,在法律語言中應使用大量的精確詞語和表達。然而,法律語言并不能拒絕模糊表達。在某些條件下,模糊表述可以體現(xiàn)出即使是精確表達也難以表達得清晰。事實上,法律法規(guī)是強制性的,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隨意修改,其有效期很長。這就意味著如果只用準確詞語概括所有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解決辦法,不僅會增加立法的難度也會使法律人士在執(zhí)法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和障礙。采用靈活、內(nèi)容豐富的模糊詞,不僅可以涵蓋更多的內(nèi)容,而且可以提高法律語言的準確性和通用性。如:

      第121條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嚴重破壞的,處死刑。(刑法)

      在這里,“航空器”和“其他方法”這兩個模糊表達使這一條文更加準確和精準,從而使法律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打擊犯罪。由于立法者也是普通人,并沒有超能力,使用合適的模糊詞語,使法律不受立法者不能例舉完的以及將來可能出現(xiàn)的物體的影響。如果立法者省略這些模糊詞語或用精確的詞語代替,一方面,法律將失去其精確性,另一方面,它可能導致犯罪分子在現(xiàn)實中逃避法律的懲罰。

      (二)提高語言表達的靈活性

      在交際中,人們通常使用模糊詞語來提高語言表達的靈活性。模糊語的使用能夠幫助說話者為交際雙方留出緩沖空間,對社會發(fā)展進行全面掌控,從而實現(xiàn)其交流意圖。

      “……并打算逐步減少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數(shù)量,在一段時間內(nèi)達成最終解決方案。雙方將就共同關(guān)心的雙邊和國際問題保持聯(lián)系并進行適當磋商?!保ㄖ忻澜ń宦?lián)合公報,1979)

      “逐步減少”在這里是模糊的,“一段時間”也不明確是多長時間,這導致何時最終停止向臺灣出售武器并不確定?!氨3致?lián)系”和“進行適當?shù)拇枭獭币材:磺澹磉_了一些不確定的概念。沒有人能預測下一步會發(fā)生什么,但這里使用的模糊詞語比精確語更合適、更有說服力。由于臺灣問題是中美雙邊關(guān)系中一個具有壓倒性意義的焦點和問題,使用模糊詞語可以靈活地為解決意料之外的情況提供余地,也可以為尋求共識和擱置分歧提供一種巧妙的外交方式。

      “明顯”“相對”“特別”“適當”“不適當”“正確”“合理”等模糊性術(shù)語,使法律具有靈活性,使法官或警察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和事件后果靈活地做出決定。

      (三)提高語言表達的效率

      語言的模糊性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一種劣勢,實際上在另一方面則是一種優(yōu)勢。由于語言符號的局限性,所傳遞的信息永遠無法與所指內(nèi)容完全對應。溝通需要效率,模糊的表達可以彌補人類語言的不足,給人一個可控的空間。簡而言之,模糊語言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傳遞足夠的信息。在司法領(lǐng)域,這個功能通常用來描述某些情況下的人,特別是嫌疑人的逮捕令或無名死者的通知。如目擊者對某一嫌疑人的描述:那家伙大約30歲,矮胖,身高大概1米7,面相看起來有點兇。

      目擊者使用了三個程度變動語---“大約”“大概”和“有點”以及兩個模糊詞語“矮胖”和“兇”,這比他選擇使用“29歲2個月大”“183厘米高”“體重80公斤”等具體詞語更具說服力。這種意義模糊的語言無處不在。有時,過于具體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反而會使事情變得不那么清楚。

      (四)使語言更有說服力

      說服是模糊語言的一項重要功能,尤其在司法語言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有時,使用清晰、精確的語言是不合適的,而模糊語言的使用會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趯Ψ缸锵右扇饲榫w和心理狀態(tài)的及時、準確的認識,運用模糊語言可以克服其心理防御,促進偵查,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在審訊過程中很為常見。例如:

      李四因涉嫌搶劫而被捕??紤]到他是幫兇,警察決定選他為突破口。在審訊中,警察發(fā)現(xiàn)他在被捕前已經(jīng)結(jié)婚并深愛著妻子。因此,在整個審訊過程中,警官們不斷提到他的妻子。最后,李說:“如果我說實話,你能不能請她不要和我離婚?”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李四的問題很難給出準確的答案。肯定或否定的回復似乎都不合適。因此,警察不直接回答問題,只說“這取決于你”。事實上,這個回答是相當含糊的。警察沒有給李四任何承諾,而李四卻認為這個模糊的表達是他自己理解的肯定回答,最后,他承認了自己的罪行。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適當使用模糊語言有助于達到說服的目的。

      (五)更加禮貌

      禮貌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使用模糊表達的最重要目的之一是在日常交流中保持禮貌。在法律語言中,雙方律師和法官在法庭辯論中,出于對他人的尊重,通常使用間接或模糊的表達方式來表達他們的不同意見,并減輕由強烈和激進的言辭引起的不必要的僵局。例如:

      “主啊,我可能對我這位博學的朋友提出的說法持最強烈的反對意見。”

      這里用模糊的表達“最強烈的反對”來表達不同的意見,而“可能”和“博學的朋友”這兩個模糊詞語的使用同時也尊重了對方。在法庭辯論中,適當?shù)刭潛P對方,用一些模糊的表達給對方留下好印象,無疑也是一種交際策略,可以緩和雙方的緊張關(guān)系。

      (六)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

      在法律實踐中,模糊語言還可以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起草合同時,當事雙方都傾向于在涉及數(shù)量、質(zhì)量和時間等方面使用模糊的措辭,以使合同條款對自己有利,并在以后發(fā)生爭議時有效保護自己。例如,在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合同中,其內(nèi)容如下:綠化覆蓋率在25%-35%之間。在這里,“25%-35%之間”使得綠化覆蓋面積不確定,因此一旦出現(xiàn)糾紛,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可以有更多的空間保護自己。

      另如,所供貨物的質(zhì)量與樣品相似。

      在此合同條款中,出售方避免使用“與所供樣品完全一致”這樣的精確表達。相反,他巧妙地使用了“相似”這個模糊的詞,這樣他在任何爭端中都可能永遠處于不敗之地。

      五、結(jié)語

      從語用學的角度,在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的指導下分析了法律語言模糊性。為了使法律條文清晰、簡潔、準確,以保證溝通的順利進行,立法者試圖遵循合作原則,然而,立法者又不得不使用一些模糊詞語或表達,違反其中的一些準則。這種違反本身就是一種遵守原則的語言手段。人們用利奇的禮貌原則解釋模糊的術(shù)語在法律語言中的應用,以顯示禮貌并保護相關(guān)人員的面子。最后,總結(jié)概括了法律語言模糊性的語用功能。

      參考文獻:

      [1]Brown, P. & Levinson, S. C.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Channell, J. Vague Language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3]Grice, H.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A]. In Cole, P. & Morgan, J.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 3: Speech Acts [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

      [4]Kempson, R. M. Semantic Theor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5]Leech, G.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New York: Longman, 1983.

      [6]Peirce, C. S. Vagueness [A]. In Baldwin, M. (e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II [C]. London: Macmillan, 1902.

      [7]Tiersma, P M. Legal Language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9.

      [8]Zadeh, L. A. Fuzzy Sets [J].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18): 338-353. 1965.

      [9]陳忠誠.法律英語五十篇[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7.

      [10]杜金榜.法律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11]龐建榮.法律語言中的語用模糊[J].外國語言文學,2003(4):21-23.

      [12]楊丹.模糊性法律語言的語用功能[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1):81-82.

      [13]武芬,陳建平.法律模糊詞語的語用功能及其翻譯策略[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5(4):149-152.

      [14]伍鐵平.模糊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歡
      模糊語用學
      基于模糊綜合評判的網(wǎng)絡(luò)受損狀態(tài)評估的設(shè)計與實現(xiàn)
      讓熟語教學插上“語用學”的翅膀
      葛浩文的“模糊” 翻譯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淺談?wù)Z用學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跨文化交流中的商務(wù)英語語用學能力培養(yǎng)探析
      阳曲县| 泗洪县| 鄂托克旗| 正蓝旗| 敦煌市| 新巴尔虎右旗| 新巴尔虎左旗| 桑植县| 赞皇县| 色达县| 邵阳县| 乌拉特中旗| 曲沃县| 盱眙县| 虞城县| 平阳县| 肃南| 修文县| 静乐县| 新巴尔虎左旗| 桂林市| 邹平县| 惠来县| 循化| 金平| 孟村| 鄯善县| 长岭县| 阿克陶县| 盐源县| 洪雅县| 会东县| 万载县| 江西省| 莲花县| 湖南省| 五大连池市| 偏关县| 龙泉市| 梁河县| 莎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