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秀婷 設計/龐婕
暑假終于來啦!這可是除了過年,孩子們最歡樂的時刻。不過作為家長,對于漫長的暑假多少有些抵觸,怎樣讓孩子利用好暑假時光,合理安排暑假成為很多家長的頭疼事。那就讓我們放眼全球,看看世界各地的小朋友都是如何過暑假的吧!
美國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一年之中主要假期只有一個,那就是暑假。一般的中小學放假時間是從6月到9月,時間長達70~80天。大學放假時間更長,他們從5月中旬開始,直到9月初,時間長達100天以上。
在美國,長達3個半月的假期,老師不會布置太多書寫的作業(yè),但會鼓勵學生到社區(qū)做義工,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做義工與孩子們未來是否能上一所好大學有著密切關(guān)系。一些名校會將此作為衡量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標準。一般孩子到高中畢業(yè)前,平均每年的社會義工服務時數(shù)不能低于100小時。所以,孩子們普遍會利用假期時間,向不同組織提交申請。據(jù)統(tǒng)計,有約60%的美國12歲以上的青少年在暑假期間參加過各種義工服務活動,如在流浪者收留中心為無家可歸的人做飯,在圖書館幫圖書管理員整理書籍,在學校輔導同學功課等。義工的種類非常繁多,只要有心要幫助他人,就一定有機會。
日本有一項傳統(tǒng)的暑假作業(yè)“自主研究”。所謂“自主研究”,就是要求學生自己定一個感興趣的題目,讓孩子們就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去了解、發(fā)現(xiàn)、觀察、調(diào)查、實踐,然后將觀察以及實踐的結(jié)果整理起來,并配上相應的說明文字,在開學的時候提交給老師,老師再把父母都召集起來,輪流展示研究成果。日本孩子們的選題也很豐富多樣,例如:“下水道井蓋調(diào)查”,“恐龍滅絕探究”,“喇叭花的生長過程”等等。
日本的公立學校除了少量書面作業(yè)外,還要求學生進行社會觀察。所謂社會觀察題材不限,可以是暑假的一次旅游,也可以是參觀博物館、美術(shù)館等,只要和社會有關(guān)就行。學校還要求學生把自己的觀察用書面或圖畫、照片等形式描述下來,開學時全班的作品都會被公開展示,讓學生很有成就感。此外,暑假期間有些學校要求學生讀書,寫一篇讀后感,其中部分作文還能被推薦參加作文比賽。有的學校還要求學生一定要完成一件手工作品,或每天記錄圖畫或日記等,形式多樣。這些比天天趴在桌上寫作業(yè)更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情趣和動手能力。
在莫斯科,不少家庭夏天都選擇全家一起到俄南方城市去度假,讓孩子們親近大海和享受陽光,以恢復體力。大人們也想暫時逃離大都市的喧囂和工作的勞頓。家長會帶孩子們?nèi)⒂^博物館,參加下榻賓館專門為孩子組織的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
在俄羅斯,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孩子們過暑假的形式,那就是把孩子送到鄉(xiāng)下或位于市郊的別墅。每年五月長假一過,莫斯科市民開始到別墅耕作。他們在那里栽花、種菜,盡享與大自然擁抱的快樂。夏天一到,爸爸媽媽們就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長期居住的農(nóng)村或別墅去接受“再教育”。其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們的體格更健壯,同時也讓他們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俄科學院東方所研究員說:“強迫”孩子在菜園里翻地,或者讓他“侍候”家禽并不是對所有的孩子都適宜,要因人而異。應該讓他們干一些能開動他們腦筋、鼓勵和調(diào)動他們發(fā)明創(chuàng)造積極性的有趣的事情。如讓他自己設計和制作放在樹上讓鳥過冬的小木屋、自制測風器、在花園內(nèi)設計和建造小水塘或微型游泳池等。此外,老人還會帶著孩子們到森林采蘑菇,教會他掌握識路和辨別各種野生漿果的能力。
澳大利亞的學年分為4個學期,每個學期約10周時間,因而也有四個假期。只是中間春秋季兩個假期較短,為2至3周;年中和年末的假期較長,為一個多月。
假期對于澳大利亞小學生來說是輕松的。因為沒有假期要做的作業(yè),所以大多數(shù)時間是在家里跟兄弟姐妹或同學一起玩耍,要么走親戚,要么跟著父母出游,以及參加一些個人愛好的戶外體育活動。即使要看些書,也多由自己按興趣而定。
當然,輕松地玩也只是澳大利亞小學生們假期的一個內(nèi)容而已,當?shù)氐纳鐓^(qū)、圖書館、博物館、科技藝術(shù)中心等等,也會利用假期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如體育、藝術(shù)、手工、科學、野營乃至家務等等,吸引孩子們參與。有的是單場活動,有的則類似于一個短期的學習班,但大多是收費的。這些活動主要也是寓教于樂,著重于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在快樂中獲得知識,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既充實孩子們的假期生活,又為雙職工減輕假期照顧孩子的負擔。
假期對法國人來說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家長如此,孩子們當然也不例外。每年7、8月暑假開始的幾天里,只需看看高速路上擁堵幾十公里的車流,就可窺見法國人是多么“爭分奪秒”地享受假期,哪怕在途中堵上幾個小時也在所不惜,絕不推遲動身,幾十年來樂此不疲。
法國人鐘愛的度假地點往往是海邊、山區(qū),有條件的選擇去國外旅游。與其他歐洲人一樣,法國人喜歡“曬太陽”,因此,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灘是他們的最愛。也有喜歡到阿爾卑斯山或比利牛斯山去的,“親近大自然的美景”。但應該看到的是,并非所有的法國人都有條件外出度假。由于家庭經(jīng)濟條件所限,近半法國人只能待在家里休假。為了讓這部分人也能體會假期的樂趣,法國政府與各地行政領導部門均想了不少辦法,在城市組織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如巴黎市政府近年每到暑假都要沿塞納河開辟數(shù)公里的“人工沙灘”,讓那些沒條件去海邊的人在巴黎體會海邊的度假生活。各地都利用假期組織大大小小的音樂會。不少城市里都舉辦臨時游樂場,供待在本市的孩子玩耍。城市的各種體育娛樂設施這時也往往打破常規(guī),對外開放,為無條件度假的家庭提供去處。
不少韓國家長們也認為,學生只是學習成績好,其他方面落伍,也不能被稱為“優(yōu)秀”,學生還應在唱歌、舞蹈、運動、樂器等方面都有所專長。所以,放假期間,除了學習以外,游泳、吉他、架子鼓等在學校不易接觸的文體活動也廣受學生和家長們的歡迎。
考慮到只是往返于培訓機構(gòu)就不像是放假,因此不少教育機構(gòu)開發(fā)了“夏令營”,既可以讓學生放松,又能進行現(xiàn)場體驗學習,積累經(jīng)驗。韓國的夏令營正以多樣化的方式在發(fā)展。最近,橫穿國土或海兵隊短期訓練等夏令營活動大受歡迎。此外,利用暑假前往加拿大、菲律賓、新西蘭、美國等英語國家進行語言熏陶和進修的夏令營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