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杜欣
教學內(nèi)容: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下冊24課《火燒云》。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火燒云的特點。
2. 學習作者從不同方面動靜結(jié)合的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和朗讀的訓練,使學生了解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學習作者觀察和寫作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來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前兩課的學習中,我們一起感知了奇妙的世界,了解了海底世界的神奇與瑰麗。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把視線投向天空,來看看另一種自然奇觀《火燒云》。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簡評】導入環(huán)節(jié)簡潔明了,從單元內(nèi)容入手自然過渡到新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抓住文眼,直入主線
師:火燒云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到課文中去找找答案吧。(課件出示思考題。)
【課件】
1.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在課文中找找什么是火燒云。
2.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qū)懟馃频哪兀?/p>
(學生自由讀書交流。)
生:課文是按照火燒云到來前、出現(xiàn)時、消退后的順序?qū)懙摹?/p>
生:按照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順序來寫的。
師:課文中有一句話直接告訴我們什么叫火燒云,誰來讀一讀?
生: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師:從這句話中能感受到火燒云的什么特點呢?
生:我感受到火燒云非常紅。
師: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火燒云非常紅的?
生:從“紅彤彤”一詞中感受到的。
生:課文中的第一自然段說道:霞光照得小孩的臉紅紅的。讓我們感受到了火燒云燒得越來越紅。
師:我們還能從這句話中感受到火燒云的什么特點?
生:我還感受到火燒云燒得時間長。
生:我感受到了火燒云燒得范圍廣。
師:“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這句話中的“燒”可以換成別的詞嗎?為什么?
生:我覺得不能把“燒”替換掉,因為“燒”既寫出了火燒云上來時的顏色和氣勢,還點了題。
師:說得非常全面。課文中已經(jīng)給我們準備好火燒云的圖片了,我們快來看一看吧?。床鍒D。)? 火燒云燒得如此熱烈,如此壯觀,請同學們試著讀出這種感覺。
生(齊讀):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師:請幾位同學按照火燒云到來前、出現(xiàn)時、消退后的順序依次讀課文,其他同學想一想,作者是抓住火燒云的什么特點來寫的?哪一段主要寫了這一特點?
生:作者抓住了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來寫的,課文第二段主要寫了這一特點。
師:那我們就繼續(xù)縮小范圍,在第二自然段找出一句話準確地概括火燒云的特點。
生:這個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
師:極是什么意思?極多又是什么意思?
生:極表示程度深,極多就是特別多、非常多。
【簡評】文有脈絡,課也有脈絡。教學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了清晰的課文教學主線,激起疑問,走進文本,讓課堂教學脈絡更加清晰,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披文入情,揣摩寫法
師:火燒云變化極多,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請同學們靜下心來,讀一讀,畫一畫。
(伴著學生讀書,播放舒緩的音樂。)
生:火燒云顏色多,具體表現(xiàn)為:火燒云不單是紅色,還包括金、紫、黃、灰、百合色等說得出名的九種,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師:你想象一下,半紫半黃是什么顏色?
生:一半紫一半黃。
生:紫黃相間。
生:紫多黃少。
生:黃多紫少。
師:一個半紫半黃,就想象出那么多顏色。
師:除此之外,還有—— (課件出示相關課文。)
(生齊讀——“天空中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保?/p>
(課件出示圖片:梨黃色、茄子紫、葡萄灰。)
師:從這些顏色的名字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前面都是一個植物的名稱,后面加表示顏色的詞。
師:作者還有哪些顏色說不出來,你能補充一下嗎?
生:西瓜綠、草莓紅。
生:杏黃、桃粉、橄欖綠……
師:你們能用一個詞把這些顏色概括出來嗎?
生:五顏六色。
生:色彩繽紛。
生:萬紫千紅。
…………
師:真是絢麗多彩??!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邊讀邊感受一下火燒云顏色的美。
師:火燒云除了顏色多以外,還有其他的特點嗎?
生:有,火燒云顏色變化快。
師:火燒云顏色變化的快,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生: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這就說明各種顏色交替出現(xiàn),持續(xù)時間都很短,轉(zhuǎn)換頻繁而迅速。
師: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請你來讀讀。
指名讀(三人),齊讀。
師:火燒云的顏色不但多,而且變化快。還有誰找到了火燒云其他的特點?
生:火燒云的形狀多,變化快。有馬、大狗和大獅子的形象,但很快就不見了。
(課件出示描繪火燒云變化各種形態(tài)的圖片,讓學生合上書,看課件,把學生帶入火燒云的情境中,一起感受火燒云形狀的變化。)
師:課文是怎樣描寫火燒云形狀上的變化的呢?我們到課文4~6自然段看一看。
師: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段落讀一讀,然后試著用作者的方式自己再描述一下這個過程。
(師指名匯報。)
生:一會兒,天空出現(xiàn)一匹馬……
生: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
生:接著又來了一條大獅子……
師:發(fā)現(xiàn)這三段話的共同點了嗎?
生:這三段話都是按開始出現(xiàn)了什么,然后清晰了,最后消失了的過程來寫的。
師:開始出現(xiàn)時你的心情怎么樣?
生:驚訝。
師:越來越清晰了你的心情怎么樣?
生:高興。
師:最后又消失了你的心情又如何?
生:失落。
師:請你們根據(jù)火燒云的變化帶著驚訝、高興、失落的語氣把這段話再讀一讀。
師:誰能試著用一個詞來概括出火燒云變化快?
生:瞬息萬變。
生:變化多端。
生:千變?nèi)f化。
師小結(jié):是啊,火燒云色彩斑斕,千變?nèi)f化。作者細致地觀察了火燒云,抓住了變化極多這個特點,使人感到火燒云不僅美麗,而且非常神奇。遺憾的是火燒云持續(xù)的時間并不長。請同學齊讀第三段,想一想,此時的火燒云又具有什么特點?
生:火燒云在迅速變化中消退了。
師: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這樣?
生:恍恍惚惚就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師:人們留戀地揉揉眼睛,想要再看,可是,火燒云偏偏不等待那些愛好它的孩子,迅速消退了。請同學們帶著留戀的心情朗讀這一段。
【簡評】教師在課堂上圍繞課文主線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通過抓住重點語句反復朗讀,咬文嚼字理解文意,引導思維向深層次延展,真正將語文課上出語文味。
四、升華主題,文意兼得
師:天才女作家蕭紅,用她短短31年的光陰,像火燒云那樣為世人留下了光輝的篇章。這些經(jīng)常被我們忽視的事物怎么就能被作者寫得這么精準且富有節(jié)奏感呢?讓我們再次回味課文,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觀察火燒云的。
(生安靜思考一分鐘左右,同桌討論。)
生:作者在寫火燒云的過程中,始終抓住火燒云的特點,從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兩個方面進行了細致的觀察。
生:還要加上想象,因為火燒云并不會和真的獅子、大狗完全一樣的。
師:是啊,結(jié)合課文中對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過程的描述。我還要提醒同學們,觀察事物要抓重點,既觀察靜態(tài),也要觀察動態(tài),做到靜動結(jié)合,有時還要加上適當、合理的想象。
【簡評】精讀課文后,引導學生進一步梳理學習內(nèi)容,讓學生在實踐中內(nèi)化語言,習得寫作方法,文意兼得。
五、讀寫結(jié)合,學以致用
(課件出示:火燒云一會兒像馬,一會兒像狗,一會兒像獅子。真是形態(tài)萬千,變化多端。)
師: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話。(生齊讀。)
師:和課文的寫法相比,這里一句話就把火燒云的形狀變化寫出來了,我們可不可以把課文這樣改一改呢?
生:我認為不能改。書上的內(nèi)容寫得生動具體,不僅寫出了火燒云像什么,還寫出了為什么像。
師小結(jié):是啊,課文中不僅寫出了火燒云的靜態(tài),還寫出了火燒云的動態(tài),因此火燒云的形象才會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那我們接下來就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想象一下天空中出現(xiàn)的其他動物、人物或植物,來模仿課文4~6自然段動筆寫一寫吧??梢詫懸欢?,也可以多寫幾段。
【課件出示】
一會兒,天空出現(x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過了兩三秒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變模糊了。
忽然又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見了。
接著又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墒且晦D(zhuǎn)眼就變了。再也找不著了。
(交流展示。)
【簡評】讀中學寫,讀后練寫,以讀促寫,這是使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得以提高的好辦法。
評析:
李艷老師的這節(jié)課,從整體上來看是符合我校“一主兩翼”教學理念的,從學生的學習反饋來看,內(nèi)容全部完成,目標全部達成??梢哉f這堂課的教學是成功的。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李艷老師力求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導入新課之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理清文章脈絡,抓住火燒云顏色和形狀變化的這一條主線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讓課堂教學脈絡更加清晰,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李老師以這一主線貫穿全課,對課文內(nèi)容做了必要的取舍,精心設計問題,突出主線,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披文入情,揣摩寫法。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描寫火燒云的色彩艷麗,變化萬千。教學時,李老師啟發(fā)學生思考:作者還有哪些顏色說不出來,你能補充一下嗎?及時地進行擴展詞匯的練習,既加深了學生對火燒云顏色美、變化多的理解,又發(fā)展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接著,又圍繞第四到六自然段關于火燒云姿態(tài)變化的描寫進行精心導讀,“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段落讀一讀,然后試著用作者的方式自己再描述一下這個過程”。這是讓學生積累內(nèi)化的過程,這樣的提問,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框架,也促使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確。在此過程中,李老師抓住重點語句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學生在語言文字中反復行走,促進了語文能力的生長。就在這朗朗誦讀聲中,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課堂里充盈著濃濃的語文味。
精讀課文后,引導學生進一步梳理學習內(nèi)容,通過對比讀讓學生在實踐中內(nèi)化語言,習得寫作方法,升華人文內(nèi)涵。此時,讓學生以填空的形式仿寫天空中出現(xiàn)的其他動物、人物或植物,降低寫作難度,讀寫結(jié)合的環(huán)節(jié)水到渠成。讓學生們在讀中學寫,讀后練寫,以讀促寫,從而實現(xiàn)一課一得,使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得以提高。
最后,提出一點意見,語文作為一種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學科,它必然蘊涵了各方面的知識。我們看到李艷老師的這節(jié)課自始至終都是圍繞著蕭紅的這篇《火燒云》來說,沒有做更多的拓展,而作為語文能力基石的閱讀,如果僅僅靠有限的課文,遠遠不能滿足學生語言學習的需要,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所以建議李老師建立“大語文”觀念,在完成課文的教學目標后再適當將思維引向課文之外, 增加信息量, 擴大知識視野, 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縱覽李艷老師的這節(jié)課,沒有拖泥帶水的過渡,起承轉(zhuǎn)合之間簡潔明確,自然純樸,帶著學生一路徜徉。這正如竇桂梅所說,一節(jié)好課,是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家常菜,是真實樸素,平常普通的味道。這樣的課堂就像每天的生活那樣,就是簡單實在,質(zhì)樸自然。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