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養(yǎng)生文化更是如此,就連坐下歇息的地方都要有所講究。都說“夏不坐木,冬不坐石”,這句諺語到底有何科學依據(jù)呢?又有什么措施,能減少坐木凳、石凳對人體的不良影響?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到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治未病中心中醫(yī)師鄧葵興。
木凳石凳暗藏“邪氣”
鄧葵興表示,“夏不坐木,冬不坐石”這句諺語不無道理。中醫(yī)認為,風、寒、暑、濕、燥、火這些外來的“邪氣”入侵人體時,人就會生病。之所以說“夏不坐木”,是因為夏季五行屬火,而木又會生火。當人坐在木凳上,會受到盛大的陽氣或火氣沖犯,這無疑是火上添油,會造成人體的陽氣過盛。加上夏天氣溫高、濕度大,露天的木質(zhì)椅凳由于長期經(jīng)受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雖然表面看上去是干燥的,但經(jīng)太陽一曬,便會向外散發(fā)潮氣。人在上面坐久了,會誘發(fā)皮膚病、痔瘡、風濕和關節(jié)炎等問題。
而“冬不坐石”的原因也與前者相似,因冬季氣候寒冷,而石凳偏涼,老人在寒冬中坐于寒涼的石頭上,會導致人體被“寒邪”所傷。當寒涼之氣傳導侵入人體之內(nèi),就會導致新陳代謝失調(diào),容易傷害腎臟,加重類風濕疾病,還易發(fā)頭暈、心慌、氣短、乏力等病癥。另外,古語亦有云:“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比绻梭w在冬天被寒氣所入侵,寒氣會在人體內(nèi)潛伏起來,到了春季必然會表現(xiàn)為“溫病”。
“‘夏不坐木,冬不坐石這句諺語形象地表述了濕寒之邪對人體所造成的危害,同時也告誡我們要遠離濕寒的環(huán)境,才能保證身體健康?!编嚳d說。
墊子能隔寒熱擋濕氣
其實,不光是冬夏兩季,不論在任何季節(jié),老人都應盡量不要長期坐在木凳或石凳上。有別于放置在室內(nèi)的凳子,公園內(nèi)露天放置的木凳和石凳,無時無刻都在吸收來自自然界的濕氣。如果老人長期坐在上面,夏季會容易加重濕熱的癥狀,冬季又會加重寒濕的問題,對健康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
但老人也不必聞“凳”而色變,只需要在坐木凳或石凳前,在上面鋪上一層棉墊,就可大大減少外界“邪氣”入侵人體的機會。鄧葵興認為,老人外出鍛煉時,可隨身攜帶一個棉墊,以起到阻隔寒熱之邪及濕氣的作用。即使是坐在樹根、欄桿、樓梯等地方,也應該要使用墊子。
另外,老人坐下休息時,最好找個有靠背的椅子,這樣可以大大緩解腰背部肌肉的不適感。有條件的話,若能再加上一個墊腳的小凳子,則可有利于促進下肢血液的回流,減少下肢水腫的問題。
(據(jù)“新浪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