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盧青
[摘要]紙緊覆于金石器物之上,將上面的文字、圖畫用墨拓印下來,人們把這一套技術方法稱為傳拓。因為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金石器物,所以也被稱為金石傳拓技術。
[關? 鍵? 詞]金石傳拓;藝術美;影響
如用上紙區(qū)分拓片,大致上可分為干拓和濕拓兩種。人們使用傳拓最早是為了臨摹習字,它開始于隋朝。盛唐之后,臨摹拓本習字在上層士大夫中流行開來。傳拓,在兩宋時期已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并流傳至今。傳拓在技法上有六種,可分為蟬翼拓、鑲拓、烏金拓、蠟(墨) 拓、色拓和全形拓,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
拓片的價值的不只在于傳拓的技術,還在于所拓的物品。原物的價值對拓片也有很大的影響,它在一定程度是決定了拓片的價值。南朝劉宋墓彩色畫像磚,于1957在河南鄧縣發(fā)掘,出土就被定為一級文物,它的一幅拓片曾在20世紀90年代標價1400元,可見其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之高。
一、傳拓對藝術的影響
傳拓作為一種技法,其誕生與各類藝術有著莫大的聯系,在制作的過程中,拓本本身就是精妙的工藝美術品,作為人們欣賞研究的物品,它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我國書法的存在不僅僅只是寫字,它以漢字為審美對象,表現出一種別樣的藝術,而傳拓對我國書法史影響巨大??烫鹩谔扑?, 在明清時盛行,是一種碑刻的形式。北宋的《淳化閣帖》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官刻叢帖,它 可以稱為刻帖的始祖。由此“帖”的概念開始轉變,由“法書墨跡”轉為“法書拓片”。碑刻書法的形式能通過傳拓真實地體現各代書法家不同的書法藝術及獨特的風格。石刻墨拓發(fā)明后,漸次將前代書法手跡摹刻于木或石板上,再用紙墨傳拓成拓本,就可大量制作并廣為流傳。拓本保存了前人優(yōu)美的書法,尤其是早期的拓本更接近原作精神,可為沒有條件看到原跡的人們提供作為學習和欣賞著名書法家作品的范本。
傳拓對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也有影響。唐開元年間佛教最盛,佛教徒利用各種復制佛教經典的方法廣印佛經,其中就有刻石傳拓的方法。佛教開始吸收并利用傳拓來傳播佛教文化,這種拓印佛經的技術和發(fā)明成為推動佛教文化發(fā)展的一大動力。傳拓為佛教的興盛傳播提供了便利條件,反過來,佛經的傳拓又豐富了傳拓的內容,促進了傳拓的發(fā)展。
印刷術的產生也與傳拓有所關聯。正因為人們通過傳拓大量復制石刻,這才促成了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傳拓的應用可以說是產生雕版印刷的直接原因。雕版印刷術是在我國古代圖章蓋印和刻石拓碑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是蓋印和拓碑兩種復制方法的結合和統(tǒng)一。造紙、傳拓和印章的應用,都為印刷術的發(fā)明奠定了基礎。傳拓碑文拓成黑底白字的做法,作為復印的功能,直接地給印刷術以啟示。
拓片除了可以作為人們欣賞的物品,還具有研究的作用。我國擁有豐富的文物古跡,近年來各地也相繼出土了大量的漢畫像石、瓦當和模印磚,流傳至今的文物多有風化跡象,通過傳拓所得的拓片可以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文物上覆蓋的圖案,也為研究古代紋樣提供重要的實物依據。
為了更好地保存和研究這些文物,也為了更多的人認識與了解這些文物的價值,順應考古學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有許多選用大量拓片編成的書籍。
傳拓流傳至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傳拓是用傳統(tǒng)手法保留古跡和文字記錄的重要方法;傳拓的技法能客觀、真實、全面地反映器物的原貌,所以它也是科學地獲得資料的方法之一;傳拓能使博物館的展品更直觀、更豐富;傳拓是鑒定器物真?zhèn)闻c年代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全形拓
任何一種工藝技術的發(fā)明都要經歷萌芽、成型、完善和發(fā)展的過程,這是建立在相對完整、成熟或基本成熟的原材料基礎上的。傳拓技術的發(fā)明也是如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煉鐵技術發(fā)展的條件下產生的。那時出現了大量石碑銘文,墨水和紙張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紙是傳拓的載體,紙的升級也影響著傳拓的發(fā)展。紙張的質量在宋朝已達到很高的水平。拓工在做拓片的時候對紙、對傳拓的物品都有選擇,淡墨拓適用于薄紙,而較厚的紙張可作重墨拓,拓法因紙質量的提高也不再單一,出現了擦墨拓和撲墨拓,用墨方式也變得多樣起來。
在宋代時,傳拓已經發(fā)展到被人們用于拓制青銅器上的銘文,因此人們又把傳拓稱作“金石傳拓”,把拓片概稱為“金石拓片”。當這種傳拓技法發(fā)展到清朝,已能將器物的器型完整地拓制出來,它的立體感使人見拓如見物,這種拓片的制作方式被稱 “全形拓”。
全形拓是所有傳拓技法中最難、最復雜的一種,它是以墨拓為主,素描、剪紙等技術為輔助,將青銅器的立體形狀復制表現在紙面上,是一種特殊傳拓技法。這種拓法虛實并用,有很強的立體感。它對拓工水平要求極高,全形拓的制作者需要具有豐富的平面?zhèn)魍亟涷?,而且還需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故歷來能做好全形拓的人不多。隨著攝影術和平版印刷術的廣泛應用,耗時且勞動密集的工藝需求逐漸下降,所以全形拓逐漸延伸成為一種稀有而珍貴的藝術品種。
三、藝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在傳拓發(fā)展的過程中,它身上的藝術感愈發(fā)濃厚。傳拓可以和各類藝術相結合,組合成新的藝術形式。其中以全形拓和繪畫結合的題材最受關注。這類題材的作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古器和花卉類繪畫相結合,這種題材最為常見,還有一類是全形拓和人物繪畫相結合,這類題材和前者相較較為少見,其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剔燈圖 》。
這類作品可以集傳拓、繪畫、書法、刻印多種藝術于一體,是藝術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創(chuàng)新,它減少了拓片厚重的歷史感,將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提高。
傳拓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其他藝術的影響,從而對一直以來一絲不茍、嚴謹的創(chuàng)作方式作出改變,《百碎圖》就是傳拓對傳統(tǒng)風格創(chuàng)新的代表。《百碎圖》是傳拓受傳統(tǒng)錦灰堆繪畫影響發(fā)展而來的。因為“碎”與“歲”諧音 ,凌亂的畫面象征著歲歲平安,故這一題材的作品被人們賦予了祈求好運的美好寓意 。
2016年6月,在廣州某拍賣公司拍賣的“西漢萊子侯刻石拓片”經過多輪叫價,最終以2070萬人民幣成交。這張拓片能拍到匪夷所思的高價格,不僅僅是因為西漢刻石拓片具有文物和商業(yè)價值,而是它上面有康生、郭沫若等人的題跋令這件文物增值。名人題跋可以擴大拓片的名氣,讓拓片被更多人了解。這是藝術在發(fā)展中不斷創(chuàng)新與融合而成的結果。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創(chuàng)產品
拓片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它可以作為裝飾物,作為研究材料,也可以是古董,總而言之,傳拓跟普通人的生活并不貼近,這也是導致它的知名度不高的主要原因。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社會上關注度逐漸上升,我們可以嘗試將金石傳拓與文創(chuàng)產品相結合,讓非遺在保有文化個性的基礎上突顯現代性,將著名的拓片印在帆布包、筆記本、扇子上,讓傳拓更加貼近生活,融入這個時代,這樣可以在無形中讓人們接觸到傳拓,了解到傳拓,通過這種方式,將金石傳拓在大眾中傳播開來,畢竟,作為古董和裝飾的高價傳拓作品是普通人接觸不到的。
五、 結語
墨,是制作拓片的主要材料,水墨中蘊含了國人傳統(tǒng)的審美觀念、思維方式、道法自然等藝術準則,我們能夠在精品拓片中感受到文學氛圍。拓片,是將人工美與自然美高度融合在一起的藝術品。
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打印技術已經十分發(fā)達,但是傳拓仍然無法被取代,它的藝術價值和專業(yè)價值是時代無法淘汰的。如今傳拓技藝因缺少傳承人而前景堪憂,雖然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使其得到一定程度普及,然而,這些還遠遠不夠,將傳拓傳播和發(fā)揚開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輩仍需努力。
參考文獻:
[1]桑椹.六舟與早期全形拓[J].中國書法,2015(5).
[2]孔祥宇.金石傳拓暨全形拓[J].中國藝術時空,2018(5).
[3]唐存才.金石傳拓芻議[J].中國書法,2015(5).
[4]周佩珠.傳拓技藝概說[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5]馬子云.金石傳拓技法[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6]賈樹.賈文忠金石傳拓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