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 (西北大學文學院 710000;商洛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726000)
《增廣賢文》是我國古代的一本訓蒙書,作者不詳,據(jù)考證書名最早見于明代大歷年間湯顯祖的戲曲《牡丹亭》,后明清兩代的文人對該書做過增補修訂工作?!对鰪V賢文》涉及修身、讀書、治家、交友、時運等多方面內(nèi)容,反映了儒釋道多家的思想,是我國古人人生智慧的結(jié)晶。書中的文句多選自古代文獻中的名言警句,民間流傳的俗語諺語,通俗易懂,文辭優(yōu)美,雅俗共賞,語約意豐。全書采用韻散結(jié)合的句式,大部分語句合轍押韻,讀來朗朗上口,易于記誦,在明清兩代就流傳甚廣,有很好的教化之功,書中的很多思想,今天讀來依然給人教益。
筆者認為《增廣賢文》中的國學智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變易之道,在我國古代的哲學著作《易經(jīng)》中有很多論述,《易經(jīng)》中的“易”字,一種解釋就是變易之意,否極泰來的思想即出于此書。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有“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的名言流傳于世。北宋大文豪蘇軾的《赤壁賦》中也有“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的說法。生生不息的變易之道可以說是我國國學的經(jīng)典思維向度。
《增廣賢文》中有很多表現(xiàn)變易之道的句子,如:“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勸人福不可享盡,以免為自己招來禍患)、“黃河尚有澄清日,豈能人無得運時”、“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過恐遭殃”(闡釋物極必反的道理)。
《增廣賢文》中表現(xiàn)變易之道的句子,告訴人們順利時不要得意忘形,受挫時不要心灰意冷,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之中,得意之人也有落魄之時,失意之人也有奮起之日,只有深諳變易之道,人們才能以達觀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世道人生的變化。
我國古代典籍中講居安思危的很多,《左傳·襄公十一年》中有“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guī)。”孟子也強調(diào)“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有“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p>
《增廣賢文》中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句:“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頭”(告誡人們要未雨綢繆)、“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來有冷時”、“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池塘積水須防旱,田地深耕足養(yǎng)家”、“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
溫水煮青蛙,青蛙開始覺得舒服,但當它意識到危險時,已經(jīng)無法從水中跳出來了,陶醉在安樂的生活中而忽視潛在的隱患和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是人的通病?!对鰪V賢文》中對居安思危的闡述形象生動,場景化、生活化,不僅頗富文采,而且讓人更容易理解,說服力很強。
至圣先師孔子曾這樣評價弟子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第六》)稱贊顏回的安貧樂道。道家先賢老子曾說“圣人安貧樂道,不以欲傷生,不以利累己,故不違義而妄取?!保ā段淖印ど先省罚┣f子寧做一只“生而曳尾于涂中”的烏龜,也不愿受富貴的拖累。被稱為“千古隱逸之宗”的東晉詩人陶淵明更被認為是安貧樂道的代表,他不愿為五斗米折腰,甘愿“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這些都可表現(xiàn)出古代哲人安貧樂道的幸福觀。
《增廣賢文》中表現(xiàn)安貧樂道的句子有:“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君子安貧,達人知命”、“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貧窮自在,富貴多憂”等。
在如今物欲橫流的商品社會中,人們很容易在無法獲得過多的物質(zhì)享受時產(chǎn)生莫名的匱乏感,在和他人的不當比較中產(chǎn)生相對貧困感,這都影響了人們幸福感的獲得,人的需求有望得到滿足,人的貪欲卻永遠無法滿足,《增廣賢文》中的這些警句格言對世人因欲望膨脹而日益焦灼的內(nèi)心有很好的療治作用,深刻領悟這些句子能給人帶來內(nèi)心的滿足與寧靜。
我國的儒家學說特別強調(diào)積極進取的作用,鼓勵人們要力爭有所作為。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章》)強調(diào)一個士人必須要有宏大的志向、堅毅的品質(zhì)。孟子提出“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保ā睹献印じ嫦隆饭膭钊藗儼l(fā)揚自強不息的精神。
《增廣賢文》中表現(xiàn)自強不息的進取觀的句子有:“休別有魚處,莫戀淺灘頭(告訴人們不要安于現(xiàn)狀,停步不前)”、“擊石原有火,不擊乃無煙”(說明事在人為的道理)、“河狹水激,人急計生”(說明危困的境地能激發(fā)人的潛能)、“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告誡人們失敗時不要氣餒)、“鶯花猶怕春光老,豈可教人枉度春”(強調(diào)惜時)、“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鼓勵人們發(fā)奮讀書)“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表現(xiàn)力爭上游的思想)、“筍因落籜方成竹,魚為奔波始化龍”(強調(diào)勤奮用功可使人成長與蛻變)、若登高必自卑,若涉遠必自邇(闡述做事需腳踏實地的道理)。
《增廣賢文》中強調(diào)自強不息的句子讀來特別鼓舞人心,告訴人們要志存高遠、勤奮學習、百折不撓、迎難而上,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在有限的時光中建功立業(yè)。
《易經(jīng)》中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儒家學說強調(diào)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鬃诱f “仁者愛人”,孟子說“仁者無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提倡仁政,老子講“上善若水”。《三國演義》中塑造了以宋江為代表的義士形象,《水滸傳》中塑造了以劉備為代表的仁君形象,《西游記》中以唐僧為仁慈形象的代表,《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也以“護法裙釵”為自己的使命,我國國學經(jīng)典中特別看重人品德的修煉。
《增廣賢文》中也強調(diào)厚德載物的重要性,如:
1.表現(xiàn)“仁”的句子:“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求金玉重重貴,但愿兒孫個個賢”、“一毫之惡,勸人莫作。一毫之善,與人方便”、“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
2.表現(xiàn)“義”的句子:“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教子教孫須教義,栽桑栽柘少栽花”。
3.表現(xiàn)“信”的句子:“許人一物,千金不移”、“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
4.表現(xiàn)“讓”的句子:“將相頂頭堪走馬,公侯肚內(nèi)好撐船”、“若爭小利,便失大道”、“虧人是禍,饒人是?!?、“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饒人算之本,輸人算之機”。
5.表現(xiàn)“孝”的句子:“當家才知鹽米貴,養(yǎng)子方知父母恩”、“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靈山朝世尊”。
6.表現(xiàn)“和”的句子:“兩人一般心,無錢堪買金;一人一般心,有錢難買針”、“一家之計在于和,一生之計在于勤”、“只有和氣去迎人,哪有相打得太平”。
在任何時候,這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句子都是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讀來能凈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品格,促進家庭幸福、社會和諧。
當然,不可否認,由于此書產(chǎn)生時代的局限,《增廣賢文》中也有不少封建社會的陳腐落后思想,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論斷社會上的功利現(xiàn)象有些以偏概全,“大家都是命,半點不由人”充滿迷信觀念,“在家由父,出嫁從夫”表現(xiàn)對婦女的約束和控制,“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也有誤導人只讀圣賢書的傾向,“近來學得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讓人一味地忍氣吞聲,“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對醉生夢死的做法給與肯定。但瑕不掩瑜,總體上該書對人積極影響還是大于消極影響,我們在閱讀時要批判地繼承。
總之,《增廣賢文》中的變易之道教會人們辯證地看待問題,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常與變;居安思危的思想告訴人們凡事要有備無患,不要只顧眼前;安貧樂道的理念有助于人們平衡心態(tài),堅守信仰;自強不息的精神有助于人們激發(fā)潛能,做出成就;厚德載物的教誨有助于保存人們心中的善念與良知。該書言簡意賅,文采斐然,對迷失在咨詢汪洋中、習慣于碎片化閱讀的現(xiàn)代人不異于一杯醒人心神的清茶、一味救治世疾的良藥,是永不過時的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