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職業(yè)學院旅游管理系 274000)
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傳承歷史中,有很多寶貴的藝術形式。其中商羊舞作為一種有2500年歷史傳承的古老舞蹈,迄今依然備受人們的喜愛。針對商羊舞藝術溯源以及傳承的分析,能夠幫助我們更好了解商羊舞的藝術價值。
從歷史發(fā)展的視角來說,商羊舞,也有人將其稱作是商羊鼓舞。在早期舞蹈的誕生階段,商羊舞主要用來進行祈雨。之所以被稱為商羊舞,是因為上商羊鳥的存在。在陰雨天時,商羊鳥常常會成群結隊的出來玩耍。時間久了,人們只要看到商羊鳥成群結隊出來玩耍,就知道即將會有降雨出現。但是隨著歷史的不斷發(fā)展和變遷,商羊鳥也不復存在。于是為了祈雨,人們將商羊鳥的行為看作是一種祈雨的代表。在天氣干旱的時候,為了祈雨,人們會打扮成商羊鳥的樣子,學著商羊鳥蹦蹦跳跳,希望能夠借助這種行為祈雨上天降雨。
在中國的史籍里,關于商羊舞的最早記載是《孔子家語 辯證》,孔子就商羊鳥的形態(tài)以及行為特點進行了闡述。在史籍中記載,商羊鳥是一種在陰雨天出現的鳥類,每逢下雨的時候,商羊鳥就會成群結隊出來。為了防止暴雨對百姓生活帶來的影響,在古代,只要看到商羊鳥就知道大雨將至。為此人們會提前進行準備,在降雨的時候能夠有備無患。此外在東漢時期王充編纂的《論衡 變動篇》里,對商羊舞做出了描述,指出商羊舞是人們?yōu)榱四7律萄蝤B的行為,用于向上天祈雨的一種舞蹈形式。商羊舞正式作為一種舞蹈藝術形式走上舞臺始于1956年。當時,老藝人趙子琳在進行相應資料整理的過程中,針對商羊舞做出了明確的解讀。而后在舞蹈表演領域,商羊舞作為一種舞蹈表演形式被搬上了舞蹈表演的舞臺。在2006年的時候,山東省首次將商羊舞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到山東省非遺保護名錄中。
通過商羊舞的溯源可知,在我國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商羊舞承載的是古代祭祀文明,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此這也要求我們在歷史發(fā)展的同時,也要重視對商羊舞的合理傳承和保護,實現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發(fā)展。
在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商羊舞也得到了有效的傳承,而且成為我國舞蹈藝術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接下來的論述中,將重點立足商羊舞的特征視角,針對商羊舞的傳承發(fā)展進行分析和論述。
商羊舞本身是魯西南區(qū)域興起的一種舞蹈形式。由于魯西南地區(qū)地處黃河中下游區(qū)域,為此由于長江的影響,導致這里一旦有暴雨降臨,就會對莊稼生產及百姓生活帶來不利一個內向。所以這里的百姓對風調雨順有更高的期望值。這也正是商羊舞誕生的基礎誘因。人們在對風調雨順祈求呃過程中,形成了商羊舞這種舞蹈形式,并不斷傳承發(fā)展至今。
商羊舞本身是古代在祈雨時跳的舞蹈。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商羊舞的應用場景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不僅在祈雨時人們會跳商羊舞,在豐收的季節(jié),為了表達豐收的喜悅,人們也會跳起商羊舞。所以在時代不斷發(fā)展的進程中,商羊舞所蘊含的豐富祈雨文化得以傳承和發(fā)展。隨著商羊舞的傳承,商羊舞不僅代表的是人們對風調雨順的渴求,同時也能夠充分對豐收季節(jié)人們的喜悅心情進行彰顯。
商羊舞的舞蹈動作在一定程度上有模仿商羊鳥的成分,所以在動作表現上,有時較為激烈,有時由好像是一群商羊鳥在嬉戲玩耍。這也充分展現出商羊舞在舞蹈創(chuàng)作上充分借鑒了商羊鳥的行為特征。
在當前的商羊舞表演過程中,這種動作特點得以傳承和發(fā)展,同時也為更多舞蹈愛好者帶來了不一樣的舞蹈觀看體驗。通過商羊舞的舞蹈動作表演,能夠讓我們更好的了解歷史傳承和發(fā)展。
在商羊舞表揚的過程中,其所采用的演奏樂器,以及舞蹈服飾等相對單一,有濃郁的魯味風采。這一點,在當前商羊舞的表演上也得到了有效的傳承。
商羊舞本身是民間的舞蹈藝術形式,無論是從演奏樂器的使用,還是從舞蹈演員的服飾表現,都洋溢著民間淳樸的民風和簡樸的民間色彩。
商羊舞是中國古代魯西南區(qū)域等一種祈雨舞蹈表演方式,有較為悠久的歷史傳承基礎。在歷史的發(fā)展變遷中,商羊舞也得到了有效的傳承,不僅成為我國悠久文化歷史的代表,同時也為當前舞蹈藝術表演提供了豐富的表演形式。合理進行商羊舞溯源,對于更好推動商羊舞的傳承發(fā)展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