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平
寫讀后感是小學生必備的一項習作技能。我們寫作的目的,無非是將所見所聞所獲通過某種形式抒發(fā)出來,可是不少同學對于讀后感的一般寫法并不清楚。下面,一起來看Mr、Xu給大家開出了什么妙方……
一、習作要求
回憶你讀過的一本書,品味書中讓你感興趣的、感動的或是受益的內(nèi)容,寫一篇讀后感。
二、病例檢查
讀《西游記》有感
這幾天,我有幸讀到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我感到十分興奮。下面跟你們分享一下吧。
這本書主要講了師徒四人為取得真經(jīng),一路上遇到各種困難,一共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不過師徒四人最終闖過難關,取得真經(jīng)。孫悟空是一個敢闖敢斗的人,我的腦海中總是浮現(xiàn)他勇斗假孫悟空的情節(jié)。唐僧是一個輕易相信他人的人,比如他們經(jīng)過小雷音寺時,他以為到了西天,就趕忙進去,不料卻被妖怪抓住了。豬八戒是一個愛睡、愛吃的人,我記得他們在過平頂山時,他就因睡覺被妖怪抓住了。沙和尚是一個聽話的人,在三打白骨精時,他就聽了孫悟空的話,沒走出保護圈。看看他們,再看看自己,我遇到困難就想退縮,別人一跟我打架,我就想逃跑,跟他們相比,我差遠了。我要好好努力,好好學習,做個和師徒四人一樣團結(jié)友愛的人。
三、病因診斷
讀后感的基礎寫法,是直接對書中的人物進行分析,最后抒發(fā)感想。通常來說,寫讀后感容易出現(xiàn)三類錯誤。
第一類錯誤便是上文的例子中出現(xiàn)的問題——沒有基于原著,感想雜亂無主旨。這類讀后感在抒發(fā)情感前沒有介紹該書的內(nèi)容,或者僅僅簡單交代了一小部分內(nèi)容,然后便隨意抒發(fā)感想,無頭緒地引申,導致文章層次不清,條理不明,抒發(fā)的情感過于簡單、隨意,感想也非常雜亂,沒有主旨。假設作者寫的不是大家熟悉的《西游記》,而是另外一本大家不熟悉的書籍,在沒有介紹故事情節(jié)的情況下,相信不少同學根本不知道作者的感想從何而來。
第二類錯誤是多數(shù)同學寫作時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即對原著內(nèi)容過多復述,而感悟單薄。這類讀后感最大的問題是,通篇全是對故事(原著內(nèi)容)的復述,感想則在最后一段輕描淡寫幾句。我們要明白,讀后感重在“感”而非“讀”,更不是對原著的故事情節(jié)全篇回顧。寫讀后感的時候,對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應當僅做簡單介紹,因為即便是再詳細的介紹,也比不上原著。讀者若是想要詳細了解故事情節(jié),直接看原著即可,何必來看讀后感?所以,一定要明白讀后感的側(cè)重點在“感(想)”!
第三類錯誤則是在書籍的選擇上,沒有很好把握分寸,即選擇的書籍內(nèi)容跨度過大。如有學生寫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百科全書》的感想。上下五千年,時間跨度太大;百科全書,內(nèi)容跨度太大。如此豐厚的內(nèi)容,什么程度的感想抒發(fā)才能搭配得上?選擇這樣的書籍,不利于我們抒發(fā)情感,會導致我們的感想只能泛泛而談,所以這類讀后感給人的感覺就是感想不深刻,仿佛蜻蜓點水,毫無深意。讀者讀了以后,會產(chǎn)生疑惑:為什么內(nèi)容如此厚實,感悟卻如此淺???
四、出示藥方
我們應該如何將讀后感的基礎寫法運用到習作中呢?
良藥一:選擇合適的書籍
選擇你感興趣的內(nèi)容,但并不是什么內(nèi)容都適合寫讀后感,應該選擇能從中明白一個道理或?qū)W到文中人物精神的書籍。不建議選擇單純寫景與狀物的文章,更不要選擇跨度太大的書籍。
良藥二:對故事梗概(原著主要內(nèi)容)進行高度概括
一般情況下,讀后感與觀后感,前面一部分是對故事進行概括。故事梗概主要是為沒有看過這個故事的讀者更好地閱讀讀后感(觀后感)準備的。因此,我們必須懂得如何精煉地概括一篇文章。
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魯濱孫漂流記》一文的內(nèi)容梗概是這樣的:
在一次航海歷險中,船在南美洲海岸的一個荒島附近觸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被淹死了,只有魯濱孫活了下來。海浪將他卷到了一個荒島上,他找到了一些材料,蓋好了房屋,然后又種出了糧食,救了野人,又救了船長。經(jīng)過28年的荒島生活,他終于回到了英國的懷抱。
短短一百來字,將全文概括得清清楚楚。
梗概方法小結(jié):
1. 梗概要把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三個部分講清楚。其中,故事的經(jīng)過部分要比起因、結(jié)果概括得詳細一些。
2. 原著中的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景色描寫、場面描寫等全都刪掉,只保留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三個部分。
良藥三:加入你的感想
1. 分析人物品質(zhì)+為什么。(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還是以《魯濱孫漂流記》為例:
我最敬佩的人是魯濱孫。魯濱孫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著我這凄涼的環(huán)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但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體現(xiàn)了出來,他對生活充滿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設計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小王國。
魯濱孫還是個堅毅的人。他曾經(jīng)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jié)了失敗的經(jīng)驗又重新開始……
上文對人物的分析,作者先寫自己喜歡故事中的魯濱孫,然后把該人物的品質(zhì)列舉出來,再加上原著中的相關例子。
2. 分析人物品質(zhì)+為什么+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作對比。(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談談)
如以《替父從軍》為例:
前段時間,我學了《替父從軍》這篇課文,我現(xiàn)在特別欽佩花木蘭。花木蘭本是個纖弱的女孩,可她為了年老的父親,為了保護家人,敢于替父從軍;她本是個待字閨中的織布女子,但為了國家的安危,敢于應對兇惡的敵人。她向世人證明了巾幗不讓須眉。(對花木蘭遇到困難不退縮、勇敢應對的概括)木蘭在遇到困難時毫不退縮勇敢應對的這種精神,深深地啟發(fā)了我。(從上面的概括,總結(jié)出人物品質(zhì),引出下文聯(lián)系實際)反觀自我,每次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我就想退縮,缺乏恒心和毅力,總覺得戰(zhàn)勝不了這樣的困難。讀了花木蘭的故事后,我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決心學習花木蘭靠自己克服困難,不氣餒不放棄的精神。想到木蘭的孝心,我感到十分愧疚,木蘭只比我大幾歲,卻能想父母所想,憂父母所憂。而我呢,當媽媽每天上了一天的班,精疲力竭地回到家,卻依然堅持陪我彈琴、復習功課時,我卻經(jīng)常因為媽媽讓我多寫幾個字、多彈幾遍琴而朝媽媽發(fā)火,這實在是太不應該了,我以后一定要向木蘭一樣,做一個不怕困難、孝順父母的人。
3. 談談你感動的句子或者段落。(感動的句子或者段落+為什么)
在寫感想部分時,除了分析人物,我們還可以談談自己深受感觸或記憶深刻的句子或者段落。
如對課文《詹天佑》的感想:
文章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詹天佑遇到困難時的心理活動描寫——“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闭蔡煊釉凇熬o急”的情況下接受了任務,遇到困難時,他沒有想到自己,而是為祖國著想,這充分說明了詹天佑不怕困難、熱愛祖國的精神。這樣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贊嘆和學習嗎?此時此刻,我已被詹天佑的愛國情懷深深地打動了,我想發(fā)自內(nèi)心地呼喊:“詹天佑,是你讓我們中國不丟失顏面;是你為中國爭了口氣;是你讓帝國主義者對我們刮目相看!假如當時不是你毅然接受任務,我們中國人在當時的年代,一定會讓全世界更看不起,同時也讓我們的工程師在國際上抬不起頭?!?/p>
4. 談談你感動的句子或者段落+聯(lián)系實際。(感動的句子或者段落+為什么+聯(lián)系實際)
如讀《狼牙山五壯士》有感:
文中這個片段最令我感動:五壯士高呼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然后昂首挺胸,邁開大步,相繼跳下懸崖。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喊出了中國人的肺腑之音。多么偉大的五壯士??!他們毫不畏懼、不怕犧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直接寫感動的句子及為什么感動)
每當回想起五壯士的壯舉,我就感到十分慚愧。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在學習上一遇到難題就開始退縮,有時甚至直接放棄了。而狼牙山五壯士呢?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yè),他們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赴湯蹈火,為國捐軀。我遇到的這點困難與他們相比,算得了什么。正是因為無數(shù)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打退堂鼓,那明日怎么去為祖國做貢獻呢?我又怎么對得起先烈們呢?我羞愧萬分,不斷地責備自己。作為少先隊員,我們應以先烈們的精神為動力,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長大以后才能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通過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跡與自己遇到困難就退縮作對比)
五、服藥注意事項
1. 一篇合格的讀后感應該怎樣安排結(jié)構(gòu)呢?我們用下面的兩張圖做個對比。
不合格的讀后感結(jié)構(gòu)及字數(shù)安排:
[讀后感(觀后感)
1. 開頭
2. 故事梗概(400字左右)
3. 感想(100字左右)
4. 收獲]
合格的讀后感結(jié)構(gòu)及字數(shù)安排:
[讀后感(觀后感)
1. 開頭
2. 故事梗概(100字左右)
3. 感想(400字左右)
4. 收獲]
通過上面兩張圖,我們很容易看出:一篇合格的讀后感重在抒發(fā)感想,而故事梗概只需概括性寫出來即可。
六、復檢答疑
問:讀后感的題目有什么要求嗎?
答:讀后感的題目擬題方法一般有兩種。
第一種:正標題+副標題式。即正標題寫明觀點,副標題寫讀了什么書。如:
身在福中要知福
——讀《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有感
第二種:直接式。如:《×××讀后感》,或是《讀×××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