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雪峰
在唐太宗的眼里,魏征無疑是個正經、古板得近乎迂腐的老夫子,可是人都會有個愛好吧,于是他派人去打探。探子很快帶回情報——魏征愛吃醋芹。唐太宗馬上召來魏征賜宴,請他吃醋芹。這一餐,君臣相談甚歡。
但探子知道的并不全。魏征偶爾也玩玩跨界——釀酒。身為唐朝反腐先鋒,從來不送禮的魏征還少有地把自己DIY的酒獻給唐太宗,讓他也嘗嘗。
喝了魏征親自釀的酒,唐太宗當即拿起御筆,猛拍魏征的馬屁,說他釀的兩種酒遠勝漢武帝和隋煬帝時期的宮中名酒,質量更是沒的說,放上10年味道也不會變。雖說唐太宗這話有點夸大其詞,但魏征會釀酒這事倒是真的,他釀的是葡萄酒。
其實,唐太宗才是真正的跨界大咖、釀酒界奇葩。人家可是一邊當皇帝,一邊玩釀酒。不僅行政級別比魏征高,釀酒技術也高了不止一點。
唐太宗是唐朝葡萄酒釀造第一人,《冊府元龜》中載:“及破高昌,取馬乳蒲桃實于苑中種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損益,造酒成?!碧瞥諒透卟ㄐ陆卖敺┦窃谪懹^十四年(640年),此后長安城才有了葡萄,唐太宗才有了釀葡萄酒的可能。
其實在漢朝,葡萄就在長安出現過,但直到唐朝,葡萄還不多,是真正的稀罕物。當然,葡萄在唐朝再少再珍貴,也少不了唐太宗的。他不僅有吃的,還可以用來釀酒。按《冊府元龜》的說法,唐太宗得到的高昌釀酒法,應該是葡萄自然發(fā)酵法。而所謂的“帝自損益”,很可能是唐太宗在自然發(fā)酵法的基礎上,投入了不同種類或數量的酒曲,進行了獨特的葡萄酒釀造試驗。唐太宗成功了,在不同的酒曲、曲量的作用下,他釀成了八種葡萄酒,然后高興地叫來群臣一起分享。
此時,會釀酒的魏征正在左相的任上,自然也是在第一批品嘗葡萄酒的幸運兒,想來兩人就此有不少共同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