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新
在我的家鄉(xiāng)東北,秋天也算是個多雨的季節(jié),所以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幾場秋雨過后,天氣轉(zhuǎn)涼,田野被描摹成一幅斑駁的水墨畫。這時,人們開始把精神抖擻、碧綠可人的大白菜一棵棵砍倒,放在場院、房檐兒下晾曬,一是為了去除水分,有利于冬天存儲,二是為了漬酸菜用。酸菜古稱菹,《詩經(jīng)》中有“中田有廬,疆埸有瓜,是剝是菹,獻(xiàn)之皇祖”的描述。
物資匱乏的年代里,酸菜是老東北漫長冬天里各家各戶飯桌上的主菜,漬酸菜也是一場全家人參加的勞動。
漬酸菜要選擇在秋收之后、上凍之前的時候。漬菜前先把晾在場院里的白菜挑選一遍,主要是選出大個頭,菜心圓滿結(jié)實(shí)的白菜,然后把菜頭向內(nèi),菜幫向外,壘成寶塔一樣的小垛做第二步晾曬。目的是進(jìn)一步除去這些白菜的水分,增強(qiáng)其柔韌程度,又不至于使它們因曬得太蔫而發(fā)霉黃葉。到漬酸菜那天,先拾掇白菜,掰掉外面的老幫子、老葉子,切掉底部凸起的長根,收拾成利利索索、干干凈凈待嫁新娘的模樣備好。接著,女人抱一捆高粱稈,摘去稈兒上的葉,放在園子里作為晾白菜的簾子。男人則把院里放了一夏天的大缸旋進(jìn)屋,里里外外沖刷干凈,再用熱水燙兩遍,目的是徹底洗去油漬,因?yàn)闈n酸菜全程不能沾油,沾油會爛缸爛菜。大缸燙干凈后,需在缸底撒上幾把大粒鹽,旋到屋里通風(fēng)干燥的地方備用。這樣一切準(zhǔn)備妥當(dāng)后,大鍋里燒好滾開的沸水,把拾掇好的大白菜逐個放到開水鍋里燙一下,再由孩子們抱到外邊高粱稈簾子上晾,晾一兩個小時,等菜晾涼了,再抱回來一棵棵碼到缸里。
碼菜也講究技巧,要一棵棵,一層層碼成圓圈,碼一層白菜,撒一層鹽。鹽不能撒多,撒多了酸菜會苦會咸,也不能撒少,撒少了漬出來的酸菜味道淡,還容易腐爛。菜與菜之間碼滿碼實(shí)后,再在最上面的白菜上壓一塊干凈的大石頭,壓住白菜,然后往缸里加水。小時候,我母親手很巧,能把白菜葉兒貼成好看的菊花形狀,當(dāng)成蓋子貼在缸上密不透風(fēng)。有條件的人家還會在白菜葉兒上再蒙一層牛皮紙,用漿糊把牛皮紙邊糊到缸沿兒上,這樣的包裹更嚴(yán)實(shí),灰塵油煙無論如何也鉆不進(jìn)酸菜缸里了?,F(xiàn)如今,時代進(jìn)步了,許多人漬酸菜時在缸里直接放一個干凈的塑料大口袋,把白菜碼在塑料口袋里,碼實(shí)碼滿加水后,把塑料口袋緊緊扎住,再在上面壓上一塊大石頭,不但省去了反復(fù)刷缸燙缸的程序,還隔絕了油煙和灰。漬酸菜時,屋里的溫度最好保持在10℃左右。大約一個月后,屋里就會彌散出誘人的酸味,缸上貼的菜葉也已經(jīng)枯干萎縮,掀開一角,只見里邊的白菜葉變黃了,這樣酸菜就漬好了,可以吃了。
吃酸菜不僅是享受美食,還能享受家庭溫暖。在艱苦年代里,能使簡單清貧的歲月過得有滋有味。
天寒地凍,北風(fēng)呼嘯的大雪天,守著一盆熱騰騰的酸菜燉肉,端上一碗高粱米飯,吃得滿頭冒汗,那是一件又幸福又滿足的事兒。尤其是進(jìn)了臘月門兒,大柴灶燉上一大鍋白肉酸菜,就咕嘟嘟燉好了一道豐盛的大菜。肉是肥肉多,因?yàn)樗岵宋?,這樣燉出來的酸菜口味兒純正,不柴不艮,香氣撲鼻,饞得人直流口水??簧戏乓粡埧蛔溃松弦慌杷岵税兹庋c,父輩們燙一壺家釀酒,孩子們也把碗里的粘豆包撒上白糖,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收拾起一年的辛苦勞累,在笑語聲中談著家事、農(nóng)事。在那清湯寡水的年月里,這一盆熱氣騰騰的酸菜白肉血腸,就將“幸福美滿”詮釋得明明白白。
酸菜還可以剁碎了包餃子,它是年三十兒晚上必登場的客。那時候,為了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酸菜餡兒餃子,我們興高采烈地給父母打下手:揉面團(tuán),擺餃子,燒開水,就是想餃子早點(diǎn)出鍋,大快朵頤。但每年第一盤餃子出鍋后,母親是不許我們吃的,她會親自端給鄰居李奶奶。記憶中李奶奶家只有她一個人,所以我家每次吃好東西,改善伙食,母親總忘不了先給李奶奶送去,當(dāng)然過年時更不會例外。
如今,盼年,盼酸菜餡兒餃子的溫暖歲月已漸漸遠(yuǎn)了,游子離家,想家,連帶著想腌酸菜,包餃子的日子。酸酸的味道,炊煙的味道,也就是鄉(xiāng)愁的味道吧。
(編輯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