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省淮陽縣人民醫(yī)院副主任藥師 常怡勇
“過節(jié)必飲酒”“無酒不成宴”“酒逢知己千杯少”。自古酒就與過節(jié)、交友連在了一起。一些平時就愛喝幾杯的老爺們兒老早就備好了“解酒藥”,做好了“戰(zhàn)前準備”,就等到時放心地暢飲一回。但專家提醒: 目前沒什么藥能真正解酒。
市場上熱銷的所謂解酒“藥”,沒有一個是真正的“藥品”,都是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如藥店最常推薦的XX 金樽,包裝盒和說明書并沒有任何與解酒有關的字樣,只在其產品保健功能上看到“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作用”。店員也承認,“從來沒有真正‘藥’字號的解酒藥,現在的解酒藥都是保健食品,但賣得特別好。”另有店員在推薦“酒XX”時說,“酒XX”只需在喝酒前30 分鐘服用就行,見效更快,但在“酒XX”的說明書上同樣未看到任何有關“解酒”功效的字樣,只在其包裝上看到“酒前酒后的必備佳品”的文字。這純粹是一種噱頭。
專家對解酒護肝藥的功效表示懷疑,比如有的“解酒藥”含山楂、玉米須、茯苓等成分,具有活血、利尿的功效,雖然對促進酒精排泄有一定作用,但護肝療效有待證實。的確,有人服用后再飲酒,感覺不那么容易醉,第二天也不會頭疼,所以很多人都相信這些藥物能夠分解酒精、保護他們的肝臟。事實上,感覺精神振奮、不容易醉的原因很可能是廠家添加了利尿劑、興奮劑、激素等。這些成分能使服用者短時間內感到清醒、亢奮、食欲大開,但長期服用將傷及身體。一種美國產的某解酒護肝藥,主要原料為圣瑪麗亞草精華素、卵磷脂提取物等,這類藥不僅宣傳解酒護肝,還能治療急慢性肝炎、脂肪肝等。專家對此的解釋是:酒精進入人體氧化成乙醛,在此過程中有一種乙醛脫氫酶的物質,負責將乙醛氧化為乙酸,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容易喝醉酒的人,就是因為體內缺少乙醛脫氫酶。目前,“解酒藥”的成分多為興奮劑、維生素與氨基酸等,提供的只是安慰和緩解頭痛的作用,沒有辦法增多乙醛脫氫酶,因而不能幫助解酒,更談不上護肝。所以,多數專家認為,服用“解酒產品”多屬心理安慰。
在此溫馨提醒: 對身體最好的保護方法是少喝酒甚至不喝酒。如果實在無法避免,一定要先吃些食物墊墊肚子,空腹喝酒對食道、胃的刺激最大。那些寄希望于“解酒藥”逃避檢測、增加酒量、保護肝臟者,最終只能是喝傷了肝,喝傷了胃,甚至喝掉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