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冉
摘要:世榮為清代著名蒙古族詩人,其詩文被后人所稱贊。而其不僅在詩文創(chuàng)作上具有豐厚的成果,其在政治與教育上皆有較為突出的表現(xiàn),本文通過對世榮生平的簡單考證,讓我們認識到這位鮮為人知的蒙古族詩人學者的生平事跡,更讓我們對這一特殊民族身份的學者多了一份敬佩與尊敬。
關(guān)鍵詞:世榮;政治仕途;教育事業(yè)
世榮(1860-1929),字仁甫,號耀東,別號靜觀居士,蒙古鑲白旗人,土默特氏。為清代著名的蒙古族詩人,金毓黻《遼海書征》中稱贊世榮世仁甫太史,尤稱一時大師云。先生蚤得科第,入詞林,員一方之望,文辭爾雅,而行誼尤高。對世榮生平的簡單考證,有助于我們認識到這位鮮為人知的詩人學者,對其一生在政治與教育上的成就與貢獻有基本的認識,有助于我們增加對少數(shù)民族的了解與認識。
一、政治仕途——“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光緒十二年(1886年)世榮二十七歲,中秀才。十九年(1893年),三十四歲,考為舉人。二十年(1894年),三十五歲,中會試。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世榮三十六歲,中二甲,登進士。
江慶柏《清朝進士題名錄》:“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世榮賜進士出身第二甲74名?!侗洝吩疲貉a殿試?!薄稉犴樋h志略》:“甲午聯(lián)捷進士,乙未(1895)殿試二甲(第73名),欽點翰林庶吉士,累遷至國子監(jiān)司業(yè)?!?/p>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世榮三十九歲,授翰林院編修。
金毓黻《清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講學士世公墓志銘》:“乙未,成進士,入庶常館。又三年,散館,授編修。”秦國經(jīng)《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二十四年四月散館授編修?!薄稉犴樋h志略》:“丙午,陛翰林院侍講學士。”趙相璧《歷代蒙古族著作家述略》,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多洛肯《元明清少數(shù)民族漢語文創(chuàng)作詩文敘錄》(清代卷)中均有提及其“入翰林院,散館授編修”,但具體時間并未提及。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世榮四十二歲,授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七月任國子監(jiān)司業(yè)。
世榮《葉太夫人行述》:“辛丑五月,榮由編修升授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七月遷國子監(jiān)司業(yè)?!?/p>
光緒二十八年至光緒二十九年(1902年-1903年),世榮兩次奉命到河南開科場錄士。
《撫順縣志略》:“壬寅、癸卯連歲開科場于河南,公往錄士。時國子監(jiān)錄科向有額外陋規(guī),士子苦之,公出示禁絕,士論翕然?!苯鹭鬼辍肚迦罩v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講學士世公墓志銘》:“公在京師幾二十年,曾兩次赴河南省國錄科,一主東三省旅京中學堂,而以爭書畝捐為省稅一案,為最有功于桑梓。”
光緒三十年(1904年),世榮四十五歲,任翰林院侍講。
世榮《附與孫佩南先生往還函稿》甲辰冬:“榮于今年五月初三日轉(zhuǎn)補翰林院侍講?!笔罉s《葉太夫人行述》:“甲辰五月轉(zhuǎn)補翰林院侍講恭逢?!?/p>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世榮四十六歲,補日講起居注官。
金毓黻《清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講學士世公墓志銘》:“甲辰,轉(zhuǎn)翰林院侍講。翌年,補日講起居注官。”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世榮四十七歲,任侍講學士兼日講起居注。同年,上書《請更奉天新稅議》。
世榮《葉太夫人行述》:“丙午二月,榮又蒙恩升授翰林院侍講學士。”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世榮四十九歲,任資政大夫。
世榮《葉太夫人行述》:“戊申十一月,恭逢今上登極覃恩,先府君誥贈資政大夫,先妣誥贈資政夫人?!?/p>
宣統(tǒng)三年(1911年),世榮五十二歲,任文職六班大臣。
金毓黻《清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講學士世公墓志銘》:“辛亥,補為文職六班大臣?!?/p>
在政治上,世榮官職雖未成為顯赫一朝、權(quán)傾朝野的大臣,但回顧其仕途,我們?nèi)钥煽闯銎潴w恤國情民生,為官克己奉公的寶貴精神品質(zhì)。
二、教育事業(yè)——“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1912年,世榮五十三歲,出任學務(wù)總理。1915年,世榮擔任國立沈陽高等師范學校英語、史地兩??频慕處?。1916年春,世榮任文學專修科國文主講,后被聘為奉天公立圖書館館長。1919年,任奉天公立圖書館名譽館長。
1927年,世榮68歲,任奉天通志館總纂。
王樹楠《奉天通志》載:“直到民國十六年(1927年),奉天通志館才正式成立,館址設(shè)在沈陽故宮文溯閣東院,由白永貞和袁金鎧擔任正、副館長,聘請知名學者王樹楠、吳廷燮、金毓黻、世榮、吳閩生和金梁6人為總纂?!?/p>
1929年,世榮去世,享年七十歲。
金毓黻《清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講學士世公墓志銘》:“民國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卒,享年七十歲?!蛉送跏?,先公一年卒?!?/p>
縱觀世榮一生,政治與教育是其主線。作為清廷顯官,其為民為公,作為一名教學學家,其不辭辛苦。除卻關(guān)注其蒙古族詩人的身份外,其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不容我們忽視,也有助于我們加深對其的了解與認識。
參考文獻:
[1]朱汝珍.清代翰林名錄[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2]江慶柏.清朝進士題名錄[M].中華書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