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璐雅
摘 要:在香道文化復興的道路上,以宋代影青工藝的鳥形香爐為研究對象,基于相關論述對宋代瓷器香爐的設計做進一步分析和了解。采用文獻參考與歷史比較相結合,梳理宋影青鳥形香爐造型的形成和演變,影青工藝的發(fā)展標志著景德鎮(zhèn)陶瓷業(yè)的進步,造型設計的創(chuàng)新引發(fā)了瓷器香爐審美改變。
關鍵詞:香道;影青工藝;設計
宋影青鳥形香爐,主要使用宋代景德鎮(zhèn)煅燒瓷器工藝,提取蓮花與鴛鴦相結合的造型,是一件能夠代表當時時代的陶瓷工藝技術和設計造型的宋代瓷香爐。香器,出現(xiàn)在漢代,盛行于宋代,陶瓷工業(yè)到了宋代到達了巔峰時代。所以,陶瓷香器在宋代不僅繼承了前代,也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本文通過梳理宋影青鳥形香爐的起源、發(fā)展和變化,分析其造型和工藝文化,試圖透過這一實例,對宋瓷香器造型的傳承與發(fā)展作進一步探討。
一、宋影青鳥形香爐
宋影青鳥形香爐,又叫青白瓷鴨熏爐。因其煅燒工藝和外形而得名,主要運用了景德鎮(zhèn)宋影青的煅燒工藝,外形為鴛鴦型,是宋代仿動植物造型中具有代表性的造型之一。從宋影青鳥形香爐中可以看到宋瓷香爐時代的印記,體現(xiàn)了當時的制造工藝水平和當時造型設計上的繼承與發(fā)展。
宋影青鳥形香爐,通體光彩潤澤,白中泛青,看起來像玉質地。整個香爐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爐蓋,二是爐身,三是承盤。爐蓋是一只類似鴛鴦的水鳥,它栩栩如生地蹲伏在整個香爐的上部。爐身是蓮花型,里外包裹了兩層蓮花瓣紋。承盤的盤底是刻有如意云頭花的爐足。整個造型,如一個聚寶盆中盛開出一朵蓮花,盛開的蓮花又生出了一只鴛鴦水鳥。燃燒的熏香放入爐身中,煙輕輕從水鳥的口中飄出,香氣也隨之傳出。此造型體現(xiàn)了當時用香的習慣,當時多使用配置的香料,大多以熏炙使用,爐身空間飽滿,爐身的洞口可以使空氣進入,增長香料燃燒時間。蓮花的元素體現(xiàn)了當時佛教在中國盛行,佛教思想和文化影響著當時人們的審美情趣。鳥口微張,頭像上的造型使得香氣可以順鳥的形狀向上向外擴散。
(一)宋影青工藝
宋影青工藝是在景德鎮(zhèn)出現(xiàn)并使用的。正是此項工藝使得景德鎮(zhèn)的陶瓷聞名于外。此工藝也是景德鎮(zhèn)瓷工熟練掌握還原焰的標志。宋影青工藝是指瓷品在窯中煅燒過后,瓷器的釉色發(fā)出白中帶青的顏色,看起來像是使用玉制造的器物。
宋影青工藝所帶來的視覺感受和審美情趣,正如宋人帶給我們的感覺一樣,細膩、委婉、纏綿。在造型裝飾上,簡潔明快,瓷工們自然而富有情感的將元素即寫實的體現(xiàn)的器具上。釉色上,給人一種安靜恬適而又不空閑、優(yōu)美而不失優(yōu)雅的感覺。影青工藝已經不單純只是一種技藝,而是在技藝上附帶有人的情感,而且能讓欣賞者在看到它的那一刻便能感受到它想告訴你的感受以及欣賞者以器物為承載所流露出的情感
(二)鳥形-蓮花造型設計
古代香爐器形多模仿古代禮器;或模仿動植物的造型;或模仿普通器皿;或模仿景觀類的;或模仿幾何體類。古代香爐器型的變化發(fā)展多伴隨著香料的發(fā)展而變化。
宋代鳥形香爐是源于漢代銅雁。到了唐代,人們稱之為“香鴨”。蓮花造型的香爐,大多是受到佛教文化的影響而流行起來的。加上宋代文人文化的社會風氣,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非常受文人的喜愛,因此,在宋代,蓮花型香爐非常常見,并且與其他類型的熏爐組合而成,或雕或刻。
二、宋瓷香爐造型的繼承
到了宋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發(fā)展,香已經發(fā)生了很多變化,從漢以前燒蘭草熏香,再到樹脂類香料,到宋代的配置香料,人們對于不同的香開始使用不同的香爐。古代香爐器型的變化發(fā)展多伴隨著香料的發(fā)展而變化。宋代陶瓷香爐的造型,除了材質上的改變以外,在造型設計上,大多繼承了時代所留下的香爐器具。
如漢代的博山爐,模擬仙山,將山巒的層層疊疊感,以及人物或動物直接堆砌到山巒中,顯得工序和造型繁復。宋代博山式陶瓷熏爐在造型上更加趨向簡潔化,在整體造型上對層疊的山進行簡化,只是單純的保留了錐體,在錐體上用雕或刻上山行花紋,并且去掉了動物,人物等堆砌的元素。
如仿動植物的香爐,主要以狻猊、香鴨、蓮花等作為基礎造型。鴨鳥形,最早可見漢代,稱為雁爐。雁在漢代作為高貴的禮物存在。青銅雁爐,雁身為爐身,扁平,不深但寬度大,符合當時已經開始使用樹脂類香料,需要扁平的香爐,但是可以裝很多合香的需要。香的氣味和煙,通過雁的喉嚨,從雁嘴中飄出。到了宋代,雁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變成鴨,水鳥等形象。蓮花造型是受到宗教文化的影響。宋代的香爐,在焚香熏香方式上還是沿用古人的智慧,以至于他們沒有太大的改變仿動植物的基本形態(tài)。
三、宋瓷香爐造型的發(fā)展
宋代有自己的文化背景,自然香文化也有很多地方與其他朝代不同,這也影響著陶瓷香爐除了繼承古人的基礎上,一定有自己的發(fā)展。
(一)宋代香文化
當時的社會,在政治上,推行“重文”。“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中,整個宋代的文化內涵和審美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經濟上,宋朝的市場經濟及城市經濟的繁榮是空前的。在文化上,整個社會以讀書為榮,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整個社會蔓延著文人風氣,官學和私學都很盛行??萍忌希策_到了一定的高度。單看陶瓷工藝的空前輝煌,就可以知道當時的科技是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的。
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香道作為當時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是在不斷發(fā)展的。香道發(fā)展到宋代時到達了鼎盛階段。它深受士人階級的追捧,因此,整個社會都以之為時尚。香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富人家的閑情逸致還是尋常百姓家。對于宋代文人來說,香除了改變味道以外,還可以愉悅身心。士族階層對于香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功勞。龐大的文人群體又具有極高的影響力,一舉一動都能夠帶動社會的風尚。道教和佛教,這兩大宗教在宋代也特別發(fā)達。這兩大宗教的文化也會潛移默化香文化,人們焚香以祭拜神靈,寄托宗教的思想和情懷。這樣的行為也使得香文化和香器的興盛。
(二)宋代香爐造型設計特點
由于每個朝代歷史不同,社會風氣不同,宋代陶瓷香爐的造型在一定程度繼承和沿襲了前朝香爐的風格特點,但是仍然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首先,宋代瓷香爐第一個獨特特點在于,體積小,尺寸小,玲瓏精致。從歷史上已有的香爐,按照朝代順序來看,宋以前的香爐大多體型龐大,特別是唐代瓷香爐都達到60厘米以上,而宋代香爐大多高度在二十厘米以內,屬于小型香爐。由于整體造型尺寸趨向于小,那么爐身容量也會變小,宋代的工藝品都趨向精致,那么在小型香爐中又要體現(xiàn)精湛的工藝,所以宋瓷香爐會給人一種小巧精致的感覺。也是這樣的體型,更多的香爐進入了文人士族的書房。由于“海上絲綢之路”的拓展,香料的進口量大,便宜,種類繁多,極大促進了宋時期香道的發(fā)展,同時對宋瓷香爐的造型產生了很深的影響。香可以被制作成很小的香丸、香粉等體積小巧的熏香原料,對于小爐身的香爐也是一種促進。
其次,宋代瓷香爐第二個特點是整體造型上簡潔大方。宋代仿古樣式在沿襲了仿古傳統(tǒng)造型的最基本特征基礎上,保持香爐造型線條的流暢與簡潔,使得陶瓷香爐的造型更加趨于抽象化,概括化。這一特點非常符合當時文人的特點,文人非常討厭復雜,艷麗,夸張,反而更加喜歡樸實、平淡、內斂。
宋代陶瓷香爐的造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它具有很強的仿生設計。單一或多元的仿古,仿動植物,仿山水建筑園林等。這一特點,在今天的香道文化復興之路上,也多有使用。單一的仿生,只是選取一種元素進行造型模仿設計,如博山爐,狻猊爐,蓮花爐等。而多元仿生,是指選取多種元素進行合并造型設計,如鴨和蓮花組合,狻猊和蓮花組合。
在宋代后期,開始出現(xiàn)線香,香插也隨之出現(xiàn),香爐也開始了更多符合時代的改變。
四、宋陶瓷香器造型在當代的運用
首先,從歷史來看,香器的材質除了陶瓷,還有金屬,木制等。那陶瓷的優(yōu)勢在于,在我國陶瓷原料豐富,黏土種類繁多,而且我國有悠久的先進的獨特的陶瓷工藝技術,保存上也相較于金屬和木材來的更容易。在造型上,我們要繼承宋瓷香器的造型和技術工藝外,還要有自己時代的發(fā)展?,F(xiàn)在市面上,香更多是以直線香或者螺旋線香,或者是下沉香的形式存在于市場,香粉或蘭草等比較少見,所以我們要根據(jù)所焚的香的類型來繼承和發(fā)展宋瓷香爐的造型。
五、結語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宋影青鳥形香爐并非單一固定的香爐樣式,它是逐漸豐富、變化發(fā)展的。從仿山水到仿動植物,這一系列的變化,源于文化歷史的變化,社會的發(fā)展,香料技術的先進。由于所焚的香的類型不同,對焚香的需求不同,或熏香或祭拜或愉悅身心,引發(fā)了宋代瓷香器在造型上繼承前朝形式外,還發(fā)展到了體積減小,化繁為簡的時代風格特色。仿生元素由單一到多元,藝術風格從繁瑣到簡約,這其中蘊含著宋瓷香爐的審美情趣的改變,也展示了當時的文人學士的社會風氣。同時給予一種其實:在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極度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應該科學的繼承前人的優(yōu)點,結合自身的特殊情景,融入自己的風格特點,以符合自己的發(fā)展情況。汲取文化中的有益養(yǎng)分,結合自身的審美文化有選擇地改進創(chuàng)新,最終賦予嶄新風貌。綜上所述,宋影青鳥形香爐不僅是宋代瓷香爐中時代縮影的一個例證,其造型和工藝也為當代設計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和啟迪。
參考文獻:
[1]詹貽海.香道文化中德化陶瓷香器的造型[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8,52(10):8.
[2]梁鑫鑫,張世煒,李斌.東方意象在當代香器創(chuàng)新設計中的表現(xiàn)研究[J].大眾文藝,2018(0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