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喆元
“沖呀!砂鍋窗口前已經(jīng)排滿了人啦,不跑就吃不到啦!”“加油!終點就在眼前!”幾個身影向著同一個方向絕塵而去,不知情的人還以為出了什么大事。隨著上午第四節(jié)課的下課鈴聲響起,前一秒還十分安靜的校園瞬間沸騰起來。
在附中,同學(xué)們中午、晚上一般都在食堂吃飯。我們的食堂并不大,只有跑得快的同學(xué)才不會遭遇排隊等待半個多小時才打到飯的“悲劇”。于是出現(xiàn)了全校性的、一日兩次的“運(yùn)動項目”———“跑飯”!
上午第四節(jié)課的最后五分鐘,急于吃飯的同學(xué)就開始整理“行裝”啦!瞧,我的同桌迅速將飯卡塞進(jìn)褲子口袋,悄悄背上書包,左手手指輕輕地敲著桌面,時不時回頭看看墻上走得不緊不慢的掛鐘。
離下課只剩下一分鐘了,越來越多的同學(xué)躍躍欲試,雙腳蹬地蓄積著力量,頗有百米賽跑的架勢。原本安靜有序的教室里出現(xiàn)了窸窸窣窣的聲音,書本胡亂摞在一起,一把把椅子迫不及待掙扎著挪動著,“吱吱呀呀”地似乎在抱怨與課桌的距離太近。一雙雙眼睛齊刷刷地盯著門口,仿佛想用意念把門打開,方便自己“跑飯”。這氣氛也影響到了老師,他只能無奈地合上書,囑咐同學(xué)們一定要等到鈴聲響起才能出教室。
“五、四、三、二、一!”隨著班里一位“積極分子”的倒計時口令,氣氛越來越緊張。終于如離弦之箭,幾位同學(xué)“咻”地飛出了教室,朝著食堂奔去。其他人不甘示弱,緊隨其后。此時,“跑飯”迎來了高峰:從各個教室擁出來的人瞬間占領(lǐng)了景行樓、知行樓、潔行樓、敏行樓和圖書館等各座大樓的通道。那場面,比馬拉松賽場還壯觀,比游行示威更有氣勢!每個同學(xué)都懷著人類最樸素的想法:我要吃飯!
僅半分鐘,沖鋒陷陣的洪流中就誕生了短跑冠軍!這不,最激動人心的吶喊聲再次傳來:“大家沖呀!不跑就要排隊啦!”
每個人的跑步速度不同,免不了有人會被甩到“跑飯”大軍的后面。漸漸地,我們班產(chǎn)生了一個新流派———佛系吃飯派。他們因為跑步速度慢,所以在“跑飯”大軍中沒有優(yōu)勢,所以改變了策略:下課后不急著“跑飯”,而是留在教室里做作業(yè),等到接近12點時再慢悠悠地走著去食堂。這樣不僅時間不緊張,到了食堂也幾乎不用排隊,還順便把作業(yè)都完成了大半,何樂而不為呢?憑著這些優(yōu)勢,這一流派在學(xué)校里迅速崛起,就連有些跑得很快的同學(xué)也贊同這一方法,這個流派得以漸漸壯大。
這,便是附中的“跑飯”,校園里每日最壯觀的“運(yùn)動”,沒有之一。
教師點評
對于住校生而言,沒有比“跑飯”更能引起共鳴的了。小作者通過描寫附中“跑飯”的場景,從下課鈴響前的蠢蠢欲動,到途中的千軍萬馬的架勢,再到食堂飯菜窗口前的長龍以及勝利者的吶喊,每處細(xì)節(jié)都具體形象,深入人心。緊張的氣氛中散發(fā)著可愛的青春氣息和輕松愉快的思考。
(高良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