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語出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斌K:良馬,千里馬;櫪:馬槽,養(yǎng)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故事:漢獻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中,以少勝多,大敗袁紹。此后軍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這年七月,曹操胸懷統(tǒng)一北方之志,統(tǒng)領(lǐng)大軍遠征烏桓。大軍一到柳城,即大敗烏桓騎兵,殺死了單于蹋頓。袁紹的兒子袁尚、袁熙從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孫康處。曹操手下勸曹操乘勝出擊,拿下平州,剿滅袁氏兄弟。曹操深知公孫康與二袁不和,如果急著去進攻平州,那么他們肯定會合伙抵抗,如果再等一段時間,他們一定會自相殘殺。于是力排眾議,下令收兵。沒幾天,公孫康果然把袁氏兄弟的頭顱送了過來。這樣曹操北征烏桓、統(tǒng)一北方的大業(yè)算是完成了。
中秋剛過,曹操便令班師回朝。大軍經(jīng)過十多天的艱難跋涉,終于走出了滿目荒涼的柳城,來到了河北昌黎。這里東臨碣石,西鄰滄海。曹操眺望大海,這時夕陽西下,碧海金光。遠處的島嶼若隱若現(xiàn),近處的海浪又滾滾向前。眼見如此壯麗的景色,曹操不禁詩興大發(fā),留下了傳頌千古的詩篇《觀滄?!罚?/p>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返回軍營之后,曹操仍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他想,北方的袁紹、蹋頓雖然已討平。南方的孫權(quán)、劉備卻仍然各雄踞一方,統(tǒng)一大業(yè)尚未實現(xiàn)。這時的曹操已是53歲的人了,一代梟雄豪情又起,大踏步跨至案前,揮筆寫下: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這兩首詩表現(xiàn)了曹操老當益壯、志在千里的積極進取精神。詩人認識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卻不消極,他要用建功立業(yè)來彌補人生這一憾事。
文字整理/曉 誼
對照兩圖,其中有10處不同,您能在30秒鐘之內(nèi)找到嗎?練練眼神,活躍大腦,對保持智力大有好處哦!
找不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