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雙芝,李曉菡,吳丹丹,陳怡怡,盧甜甜,周紫芳,白雪蓮
(杭州師范大學 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浙江 杭州 310036)
海綿是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屬于海洋中營固著生活的一類動物。近年來,研究者從海綿體內發(fā)現(xiàn)許多可為醫(yī)藥素材的抗菌、抗病毒、抗腫瘤物質,因此海綿具有良好的研究價值[1-2]。與傳統(tǒng)的化學合成抗菌藥相比,生物抗菌藥具有安全性高、抗菌效果好等特點。海綿共生菌的代謝產物中含有大量的抑菌活性物質,其中很多均未開發(fā),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試驗通過對磯海綿共生真菌代謝產物的體外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惡臭假單胞菌 (Pseudomonas putida)、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小麥紋枯病菌 (Rhizoctonia cerealis) 4株致病菌的研究,篩選出抑菌活性強的共生真菌,為磯海綿共生真菌的開發(fā)與利用奠定基礎[3]。
1.1.1 菌種
磯海綿共生真菌 (Y3, Y4, Y5, J5, J6, J7,G7,G2),杭州師范大學天然防腐劑研究實驗室保存;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惡臭假單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 小麥紋枯病菌 ( Rhizoctonia cerealis) ,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提供。
1.1.2 試劑
PDA培養(yǎng)基、PDB培養(yǎng)基、乙酸乙酯(分析純)、二甲基亞砜(DMSO,色譜純) 等,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提供。
1.2.1 共生真菌代謝產物制備
將8株磯海綿共生真菌分別接種于500 mL PDB液體培養(yǎng)基中,于28℃,140 r/min條件下振蕩培養(yǎng)7 d,離心(8 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用等體積的乙酸乙酯重復萃取3次,旋轉蒸發(fā)濃縮至干,用DMSO溶解,分別配制成100,10,1 mg/mL 3個質量濃度,備用[4]。
1.2.2 抑菌活性試驗
采用96孔板法,將病原菌分別接種于PDB培養(yǎng)基中,在28℃恒溫搖床培養(yǎng)12 h。用無菌PDB培養(yǎng)基將上述發(fā)酵液細胞總數(shù)稀釋至105個/mL,采用96孔板法進行抑菌活性測定。每孔分別加入90μL的病原菌,再加入10μL不同質量濃度共生真菌代謝產物(100,10,1 mg/mL)。在28℃下培養(yǎng)12 h,使用酶標儀測定每孔OD值,計算抑制率R=[(OD值空白組-OD值樣品組) /OD值空白組]×100%。金黃色葡萄球菌、惡臭假單胞菌2種病原菌OD值測定波長為495 nm,陽性對照為青霉素;白色念珠菌和小麥紋枯病菌OD值測定波長為630 nm,陽性對照為兩性霉素,以DMSO為空白組。每組做3個平行[5]。
磯海綿共生真菌代謝產物復雜,采用乙酸乙酯相進行萃取后,對其抑菌活性進行研究,革蘭氏陰性菌惡臭假單胞菌、革蘭氏陽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小麥紋枯病菌為測試菌株,研究發(fā)現(xiàn)其代謝產物不同,抑制致病菌種類亦不同,抑制效果具有顯著性差異。
磯海綿共生真菌代謝產物對惡臭假單胞菌的抑制率見表1。
惡臭假單胞菌為革蘭氏陰性菌,常從腐敗的魚中檢出,是食品中存在的一種條件致病菌。由表1可知,菌株Y3代謝產物對惡臭假單胞菌抑制作用較強,當Y3質量濃度為1 mg/mL時抑制率為51.81%(±0.01),超過了50%,當Y3質量濃度為100 mg/mL時,抑制率達63.09%(±0.03),與10 mg/mL青霉素對惡臭假單胞菌抑制作用相近。當Y4代謝產物質量濃度為100 mg/mL時,抑制率達54.72%±0.04%,抑制作用較強。結果表明,磯海綿共生菌Y3和Y4的代謝產物中含有很強的抑制惡臭假單胞菌活性的化合物,需進一步分離和純化。
表1 磯海綿共生真菌代謝產物對惡臭假單胞菌的抑制率 /%
磯海綿共生真菌代謝產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見表2。
表2 磯海綿共生真菌代謝產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革蘭氏陽性菌的代表。其致病力強弱主要取決于其產生的毒素,中毒食品種類多,如奶、肉、蛋、魚及其制品[6]。此外,油煎蛋、涼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報道。由表2可知,菌株Y3,Y4,J5,G2代謝產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且抑制率與菌株Y3,G2代謝產物濃度呈正相關性。J6,J7,G7,Y5,抑制作用不強或無抑制作用。其中,菌株G2代謝產物(質量濃度為100 mg/mL)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制率最高為48.10%±0.03%,菌株Y3代謝產物(100 mg/mL)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制率為45.475±0.82%。
磯海綿共生真菌代謝產物對白色念珠菌的抑制率見表3。
白色念珠菌又稱白假絲酵母菌,易污染食品,尤其是長期室溫放置的剩菜、剩飯等。由表3可知,菌株J6,G7,Y5的代謝產物對白色念珠菌有顯著抑制效果,其中菌株G7和菌株Y5抑制率最高,分別為50.82%±0.03%和43.94%±0.52%,抑制作用接近1 mg/mL兩性霉素,且與代謝產物質量濃度呈正相關,其抑菌活性物質有待進一步研究。
表3 磯海綿共生真菌代謝產物對白色念珠菌的抑制率/%
磯海綿共生真菌代謝產物對小麥紋枯病菌的抑制率見表4。
表4 磯海綿共生真菌代謝產物對小麥紋枯病菌的抑制率 /%
小麥受紋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階段出現(xiàn)爛芽、病苗枯死、花稈爛莖等癥狀,造成小麥大量減產,是導致我國麥區(qū)病害的重要真菌。由表4可知,8株磯海綿共生真菌對小麥紋枯病菌抑制作用均較弱,100 mg/mL Y4代謝產物對小麥紋枯病菌抑制率最高,僅為22.09%±0.61%,顯著高于1 mg/mL兩性霉素,但未表現(xiàn)出質量濃度依賴性。
磯海綿共生菌Y3和Y4的代謝產物對惡臭假單胞菌具有很強抑制作用,菌株Y3,Y4,J5,G2代謝產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且抑制率與菌株Y3,G2代謝產物質量濃度呈正相關性。菌株J6,G7,Y5的代謝產物對白色念珠菌有顯著抑制效果,其中菌株G7和菌株Y5抑制率最高,分別為50.82%±0.03%和43.945±0.52%。8株磯海綿共生真菌對小麥紋枯病菌抑制作用均較弱。磯海綿共生菌代謝產物對不同致病菌抑制作用不同,其化學組成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