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荷露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長樂宮,太子襲號為帝……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血腥殘忍的一幕慢慢褪色,永遠(yuǎn)凝固在史書中,此后提起呂雉,第一個浮現(xiàn)于人們腦海中的很可能就是這段描寫所呈現(xiàn)的畫面。于是“毒婦”“悍妒”往往成了呂后的標(biāo)簽。然而《呂太后本紀(jì)》及與之相關(guān)的其他傳記勾勒出了一個更飽滿鮮活的呂雉形象,我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她也有著普通女性的共同點。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時間倒退回秦朝末年,尚為一介布衣的劉邦在沛縣縣長的宴會結(jié)束后被縣長好友呂公單獨留了下來,呂公表示劉季乃平生未見的富貴之相,愿將自己的女兒許配于他。劉邦自是欣然答應(yīng)。于是,呂雉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初嫁為人婦的呂雉生下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后仍要帶著兩個孩子下地干活,可謂是“伶俜縈苦辛”,不過從富貴人家的女兒婚后能帶著孩子務(wù)農(nóng)也顯見她有能力,能吃苦。一日,在施舍了一位過路老漢飯食后,老漢告訴呂雉她和孩子都是貴人之相。這本沒什么,或許只是受人施舍后說幾句好話罷了。但呂雉竟然轉(zhuǎn)身原原本本將此事說與了丈夫,想來她當(dāng)時也是滿懷希望,堅信丈夫終有一天會出人頭地的吧,企望他日后“雖有姬姜,無棄蕉萃”。這時的呂雉,對丈夫哪怕沒有深厚的愛,也至少有著濃濃的依賴之情。
之后劉邦在大澤放走兵役并且遁去,呂雉替他下獄;劉邦與項羽分庭抗禮,戰(zhàn)亂中呂雉被俘,在項羽營中做了兩年多的人質(zhì),等到她終于與太公一道被接回時,劉邦身邊已有了貌美且長袖善舞的戚夫人……
呂雉20不到便嫁給大她15歲的劉邦,生兒育女,操持家務(wù),在劉邦為自己的“大事業(yè)”東奔西走之時苦心經(jīng)營維系著這個家。在近十年的婚姻中,她幾乎傾注了所有的心力,也付出了她所有的青春年華,但兩人真正在一起的時間,算來也不過三年左右,到頭來只落得個“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p>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在婚姻中得不到丈夫愛的女人與喪家之犬有何分別?空守著“呂后”的名分又有什么意思?帝王本就刻薄寡恩,況夫向項羽要求“分一杯羹”的劉邦?所幸呂雉本就是個能吃苦有性格的女子,近十年的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更將她的心磨得堅忍無比:“丈夫令我失望,但至少我還有盈兒和樂兒?!?/p>
然而正得寵的戚夫人怎會輕易罷休。魯元公主因丈夫張敖被廢趙王而失去王后之位,戚夫人之子劉如意隨后便繼任趙王。雖說直接原因是“趙相企圖行刺劉邦”,然而為什么繼任趙王的偏偏是劉如意?也許是因為劉邦對如意日益看中甚至動了換太子的心思。戚夫人見兒子已是趙王,便更有讓兒子取劉盈而代之的念想了。呂雉在波譎云詭的前朝后宮中如履薄冰又力挽狂瀾地為兒女保下一席之地,但對戚夫人的嫉恨想必是愈發(fā)濃烈。
這才有了開頭那一幕,古往今來慘絕人寰的人彘事件。一個本性淳樸的女人,得在經(jīng)歷了多少風(fēng)浪,壓抑了多少憤恨之后,才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令親生兒子也哭道:“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
而呂后并沒有因兒子的哭訴而有所改變,相反,她打壓皇親,扶持外戚,黨同伐異。坐在沾滿兄弟血腥的龍椅上,如傀儡般日日被母后提拉著,絕望和無力讓這位善良又懦弱的年輕皇帝選擇逃避。他荒于政事,日日淫樂,最終“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浸淫于爾虞我詐的政治斗爭中多年,經(jīng)歷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呂后竟連眼淚都流不出——因為她要先為自己和呂氏一族的日后做打算。臣子揣度到她的心意,令她安心后她才開始放聲大哭。也許她從兒子生前逃避皇帝的責(zé)任中,感受到了兒子對她的不認(rèn)可?!拔乙活w心全是為了你,你卻將它棄如敝屣”,已被丈夫傷過一次的心,受到二次傷害,早已空空如也,麻木得很難擠出眼淚了。之后的落淚,有幾分是為去世的兒子?有幾分是對于自己“連兒子去世都哭不出,還要攻于心計”而感到的可悲?恐怕也只有她自己清楚。
呂后也會內(nèi)心脆弱、感到懊悔吧。日食了,天色晦暗,她會認(rèn)為這不吉利的天象是因為自己;修禊回宮途中,她覺得自己被白狗咬了一口,但旁人卻沒有看到過,占卜顯示,白狗是劉如意來復(fù)仇的亡靈,她便自此一病不起。心虛、孤獨甚至是害怕,卻無人可以言說。
高處不勝寒。
時間線繼續(xù)往后推,呂后病歿,劉氏皇親和意欲匡扶漢室之士終于有機可乘,眾人拍案而起,外戚干政的時代就此結(jié)束。
行文至此,并不是單純?yōu)閰魏笳f情,畢竟將情敵虐殺的后妃,古往今來似乎唯她與武瞾耳,這樣的行為實在慘無人道。但如果我們站在另一個角度,或許可以窺見這個以鐵腕稱制的女主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也許我們?nèi)詿o法接受她的種種行為,但至少可以稍加理解。
如果兒子去世后她不主張擴大外戚勢力,漢室新皇登基,必尊自己生母為太后,她這個失去了兒子的老太后日后必將更加孤苦無依、無人重視,她的女兒在夫家可能也地位不保;如果她在高祖駕崩后不除去趙王,那么頗承高祖之風(fēng),又被議過儲的戚夫人之子指不定哪一天就會在母親的挑唆下卷土重來挑戰(zhàn)自己的兒子,至于殺戚夫人,亦是個人私怨;如果先皇易儲成功,自己的兒子被廢黜為普通藩王呢?他們母子二人是否就能安穩(wěn)地在這皇室之中謀得一立足之地生存下來?答案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要強的呂雉當(dāng)時一定想不到,也不甘如此。
如果時間再倒流,倒回至最初父親與劉季約為婚姻的那個夜晚。母親憤怒地質(zhì)問父親為什么放著縣長的求親不答應(yīng),要把這個自己覺得將來一定了不得的女兒許給劉季,而父親不屑地答道“婦道人家懂什么”的時候,有性格的呂雉站出來說:
“爹,我不嫁?!?/p>
恐怕也沒什么用。
因為即使嫁給別人,亂世之中也恐難安身。呂雉自小性格要強,被父親看重,定是自命不凡,怎會輕易嫁與父親眼中的凡鳥?更何況,也沒有一個對她彈《鳳求凰》的“司馬相如”。父母之命,是她當(dāng)時能想到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