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納教育把孩子們的差異看作是寶貴的教育資源,完全符合我們學校生源差異化的實際情況。全納教育課程體系中活動課程板塊具有多學科綜合和活動探究的性質,為STEM課程在我校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學校結合互聯網與大數據分析技術,在智慧校園系統(tǒng)中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發(fā)揮了STEM課程評價體系的最大作用。
一、全納教育思想
1994年6月7日至1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西班牙召開了“世界特殊教育大會”。會上頒布了《薩拉曼卡宣言》,首次明確提出“全納教育”的思想,并號召世界各國開展全納教育。全納教育,是二十世紀影響世界的三大教育思潮之一。另外兩大教育思潮,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那就是“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
全納,從字面上講,就是“全部接納”,但其內涵,卻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其主要思想有:①接納所有學生,反對歧視排斥;②促進積極參與;③注重集體合作;④滿足不同需求。
全納教育承認人天生是有差異的,但全納教育不是將差異看成問題,而是看成寶貴的教育資源。教育的目的不是去抹掉差異,而是讓每個孩子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更好發(fā)展。尊重差異,悅納差異,然后利用差異,發(fā)展其正差異,這就是全納教育的意義。
舜文中學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年齡跨度較大,生源狀況也比較復雜:有本地居民子女,也有省市機關和事業(yè)單位干部子女,還有駐濟高校教師子女,也有部分外來務工子女,還有極個別的隨班就讀的學生。差異化的生源狀況,需要多樣化的教育,就這樣,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的全納教育思想在這所校園找到了新的落腳點,并逐漸升華為舜文中學辦學理念:讓每一個人成為最好的自己。
二、全納教育的課程體系
舜文中學全納教育課程體系,分為悅納、悅讀、悅思、悅美、悅動、悅耕六大類課程,總稱“六悅課程”。每一類課程又分為“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和“活動課程”三大板塊。
基礎課程板塊是學生的必修課程,拓展課程板塊是選修課程,活動課程板塊嚴格意義上講更像是STEM活動,它表現為多學科綜合和活動探究的性質。
以“悅思”課程為例,這是舜文的理綜類課程。眾所周知,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恩格斯把思維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皭偹肌鳖愓n程旨在培養(yǎng)勤于思考,勇于探究,敢于創(chuàng)新的思維品質的學生。
“悅思”課程的基礎課程板塊,包含了數學、物理、化學、科學、圍棋、數棋六個課程,都是舜文學子的必修課程。其中數學、物理、化學、科學都是國家課程,(數理化三門課在初中開設,科學課在小學開設)。
“悅思”課程的拓展課程板塊,則包含了思維導圖、趣味魔方、3D打印、機器人、無人機、STEM理念的課程等多個課程,這是根據學生興趣和特長而開設的選修課程。
“悅思”的活動課程板塊,就是學校的“科技活動月”。每年一月份,是學校的科技活動月,各個學部都會圍繞科技這一主題組織各種各樣的主題探究活動,其中就有我們一直堅持的“環(huán)球自然日”活動。
說到這里,大家就已經理解得很清楚了,“悅思”類課程就是舜文STEM課程生根發(fā)芽的沃土所在。
三、舜文STEM課程的從無到有
1986年美國就有學者提出STEM教育模式,到了2006年美國政府因發(fā)現公民的諸多問題,才開始重視、加大STEM教育的投入。近幾年國內STEM熱潮也是因為各大院校很多“高材生”只能跟隨,不能獨立自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我們中小學教師也能體會到現階段的很多學生,眼高手低、動手能力差,不關心身邊事情等等,都是這種問題的體現。
舜文作為濟南市市中區(qū)首批STEM實驗校,我們開始也很迷茫。因為我們通過實驗校的身份后,在實際教學中的體現是新加了一門課,開始學習由培生公司為我們提供了“喂鳥器”“肺活量計”兩個課例;后來我校教師學習了南京交大的《橋世界》課例,以及浙江青云在線的相關STEM課例,教師回到學校理解的各不相同。這就有點麻煩了,但李嘉誠在總結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經驗時曾說:不管未來如何,開始行動就已經成功了大半。不怕出問題,出現問題代表我們在前進,思考過后,我們選擇坐下來,先校內自行梳理,然后將專家請進來,根據梳理出的問題,逐一咨詢……
在逐漸梳理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STEM為我們帶來的不是多加一門課,而是在原有課程基礎上,多學科大教研,根據教材內容,集思廣益梳理出各科各階段適合融入STEM模式的課例,從不同學科角度去解讀,最終生成一堂又一堂本土STEM課例(如科學學科的簡易通話器、凈化水、保溫杯、減速傘等等)。而根據課程設置的難度和目標達成度,我們將STEM課程建設分為三個階段:
1.短課程(一節(jié)課兩節(jié)課能上完的,設計、制作)。
2.中期課程(一周到一個月內能完成的課例,設計、制作、驗證可行性)。
3.長期課程(一個月以上一年以內,充分調研、多種設計方案、篩選后制作、驗證可行性、征求評價建議后改進,如我們學校的一直參與的“環(huán)球自然日”活動十一月份安排、來年的七八月份才能完成)。過去、現在、未來,在舜文這所九年一貫制學校,這種大教研絕不僅僅是小學學科之間的,而是跨越了中小學學段,在1-9年級的課程中進行的。比如科學、數學、語文、美術、音樂,以及物理、地理、生物、化學等等,絕對是實際意義的中小學大教研……我是中學地理教師,趙猛祥老師有一天跑到我的學科教室,和我探討了半天板塊運動,我以為他要搶我飯碗,后來知道,原來他在參加環(huán)球自然日全球總決賽的海選。同時,跨科聽課、跨段聽課,特別是理科相關內容(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對提升教師STEM理念的認識,獲益匪淺。常年聽其他學科的課,能讓自己突破學科的界限和束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同時,通過各項賽事,盡可能地將本校教師、學生推到臺前:比如環(huán)球自然日的大賽,舜文學子連續(xù)參加了7屆,拿了6屆的大獎:
2015自然界大事件? “濕地”的研究與保護
2016影響自然界的那些關系? ?熊貓為什么是黑白的
2017物質世界的真相? 赤潮對沿海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同時還有市中區(qū)舉辦的挑戰(zhàn)科學家大賽。在這些賽事中,我們全員普及,自愿參賽,榮獲十幾項山東省賽一等獎,7項全球總決賽一等獎。
不光孩子們,我們的老師也是獲獎無數:趙猛祥老師曾多次在區(qū)市STEM課例觀摩課中進行展示;今年十月份,我校教師團隊在上海市徐匯區(qū)少年宮進行STEM交流活動,趙老師代表舜文發(fā)言。十一月份我校參加了上海電視臺錄制的STEM挑戰(zhàn)賽活動。
四、STEM課程基于舜文特色背景下的大數據評價
舜文中學于上半年申報了濟南市新優(yōu)學校的創(chuàng)建,學校結合互聯網與大數據分析技術,在“鴻校園”智慧校園系統(tǒng)中,集成“積卡升級”評價系統(tǒng),基于《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評價量表,從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六個維度為每一個孩子的發(fā)展精準“畫像”,并提供診斷和評價。目前為止,已經實現了任課教師、班主任對學生的日常評價,已經積累了五個學期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評價大數據,發(fā)卡老師205人 、學生2013人,每天每節(jié)課都會被評價,無論是否到校,還是課堂表現反饋都很好地記錄下來……并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了操行評語智能化,學生評價多元化。生成的操行評語超出了教師們的預期想象,試舉一個同學的操行評語為例:
你是一個在勤于反思、健全人格、理性思維、勞動意識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你特別會學習,知道總結學習經驗并反思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你樂觀、熱情、大方,有著積極的人生觀,富有朝氣與信心,積極參與班級各項活動,并樂意為班級服務,帶給班級一股青春與清新的氣息。你是那么喜歡科學創(chuàng)新,每次科學探究活動你都會特別積極地參與并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你是咱班的科學小達人。你心靈手巧,凡事都積極努力地自己嘗試去解決,長此以往相信你會越來越出色。
同時,我們能根據操行評語的反饋結果,指導我們后期的工作。比如這個班的學生在質疑好問這個點上是強項,這個組的同學在創(chuàng)造力上展現了優(yōu)勢,而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在大膽嘗試這個點上得分都很低,在后期我們會加強相關方面的指導。
舜文中學的STEM課程發(fā)展尚處在初期階段,我們也是在探索中不斷前行,舜文在STEM課程的行動道路上:愿景已定,砥礪前行,未來可期!
【作者單位:濟南舜文中學小學部? 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