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婭楠
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是備受關(guān)注的一個焦點。在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沒有統(tǒng)一的情況下,考慮兒童語言習得的規(guī)律及其生理和心理特點,從教學目標達成、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踏實、課堂整體協(xié)調(diào)四個方面進行考察是一種創(chuàng)新嘗試。
隨著對外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英語的學習成為提升中國人參與世界政治經(jīng)濟文化素質(zhì)的必修課之一。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是教學改革的焦點。無論哪種課堂的教學,有效性都是其核心和生命,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當然也不例外。
一、關(guān)于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爭議
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呢?對此問題,正可謂是仁者見仁。有人認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是有效的課堂;有人認為,學生學到了相應的知識,掌握了相應的技能,并能夠運用相關(guān)知識解決有關(guān)問題就是有效的;還有人認為,有效性只是主觀判斷,并沒有實際可以參照的標準,他們認為課堂教學本質(zhì)是育人工作,有效性無法定量評估。鑒于此,筆者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對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素進行一些探究。
二、關(guān)于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界定
提到有效性就會聯(lián)想到效率。所謂效率,就是最有效地使用社會資源以滿足人類的愿望和需要。具體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就是指教學投入與教學效果之間的價值比。而有效性則表明了這個價值比是合理的、可以倡導的。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應當包括教學活動對教師、課堂、學生及整個教學過程的評價。至少在教學有實際成效方面是無可非議的,因為通過這個過程,可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與素養(yǎng)。
三、關(guān)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要素
(一)教學目標達成
課堂教學是小學生英語習得的基本方式,是小學生提高英語聽、說、讀、寫、用的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課堂教學,要使設定的英語教學目標在課程實施后達成,使學生聽、說、讀、寫、用的英語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在英語課堂教學目標體系中,包括了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情感和文化目標幾個層面的目標。英語教學有效性,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通過教學過程的實施達成教學目標。例如:教學小學英語第五冊(閩教版),Unit 6 Asking the Way ,Part A時,設定目標:能認讀單詞train station、cinema、museum、supermarket、taxi、bus,能聽懂并用英語進行問路交流對話。通過教學,學生會使用Excuse me.How can I get to the......?You can take a bus or a taxi.體會和運用Here comes the taxi倒裝句。
(二)教師教得輕松
關(guān)于教師教得輕松的問題,主要是課堂組織的問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對整個課堂很關(guān)鍵。要打造有效的英語課堂,單靠教師不行,還應當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有設計巧妙的教學方法,有能吸引學生的教學素材,有讓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只有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真正調(diào)動起來,教師才可以輕松。當然,要有這樣的成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主要還是長期的積累加上不斷總結(jié),同時還花更多的時間培養(yǎng)班級的學習習慣。教師要能真正解放出來,學生就要充分調(diào)動起來。
(三)學生學得踏實
學生要學得踏實,這個原本是一個比較主觀的標準。但是,具體的某一個堂課,這個確實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和規(guī)則可循的。學生主要是在課堂上通過聽、說、讀、寫、練提升能力,但這些過程都是學生在不斷學習中積累的。通常學生是朝著有興趣的方向去的。如果我們設計的課堂,能吸引學生真正投入,讓學生有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有更多的互動參與,那樣學生才不會覺得英語學習枯燥無味,才會踏實地學。
例如:在學習購物相關(guān)內(nèi)容時,需要模擬有關(guān)的情景,引導學生用英語完成購物的整個過程。在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給予必要的獎勵,例如及時送給學生“great”“excellent”“well done”等標志,這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結(jié)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及學習的階段性特征,通過引導實踐體驗、參與探究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學得踏實的通行做法。
(四)課堂整體協(xié)調(diào)
在整個課堂當中,既要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也不能夠讓課堂搞得亂七八糟,無組織無紀律。教師在課堂上是一個組織者與引導者,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有規(guī)則、有組織、有紀律地與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課堂也不應該為了熱鬧而熱鬧,要通過課堂教學的實施,讓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教學“How can I get to .....? You can take a......”相關(guān)內(nèi)容時,設定任務讓學分別扮演“問路者”和“指路者”體驗,用所學的語言與朋友完成合作任務,教師監(jiān)督和指導。
四、結(jié)語
在尊重兒童語言習得的規(guī)律及其生理和心理特點的前提下,從教學目標達成、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踏實、課堂整體協(xié)調(diào)幾方面考察,是一種創(chuàng)新嘗試。本著拋磚引玉的初衷,希望有效課堂的內(nèi)涵及包含的要素在諸多專家與同行的努力中日趨豐滿和完善。
【作者單位:南平市王臺中心小學?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