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榕
隸變是漢字多次變革中最重要的一次,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小篆和隸書分屬于兩個不同時代的文字形體,代表了兩個時代的文字面貌。小篆走完古文字的道路,被隸書所代替,逐漸脫離象形形體,變得更具符號性質(zhì),從而開辟了今文字的新篇章。
隸變的特點有二:一是把小篆“隨體詰詘”和勻圓的線條改變或分解為平直的筆畫,以便書寫,出現(xiàn)點、橫、豎、折、撇、捺、鉤。二是改變和簡省少數(shù)偏旁和筆畫。漢字形體的新陳代謝、筆勢的改變往往成為先導(dǎo)。許慎《說文解字》云:“是時秦?zé)郎缃?jīng)書,滌除舊典,大發(fā)吏卒、興役戍,官獄職務(wù)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稌x書·衛(wèi)恒傳》亦記載:“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用之,獨符璽、幡信、題署用篆。隸書者,篆之捷也?!彼裕畛醯碾`書實際上只是寫得簡率一些的篆書而已。倘若把隸書和小篆進行比較,就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非常相似。
本文所擇取的材料,篆字取自《說文解字》,隸書取自洪鈞陶先生的《隸書大字典》,以舉例探討秦小篆至漢隸字法變異情況,并作一些粗疏的說明。
總之,漢字簡化是漢字形體演變的總趨勢,漢字形體發(fā)展的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從繁到簡、從難到易的變化過程。篆隸之變明顯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梢哉f,隸書出現(xiàn)的時候,也就是繁難的象形古文字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所以許慎《說文解字序》有言,“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