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華
乘機去鄂爾多斯途中,一直有圓月照亮。到達機場上空時,它被幾片云擦得更亮了一些。
我要告訴我的母親,一路都有人間煙火。我到的這個地方,也是祖國的一部分,就像我是她的一部分。
我單薄的肉身,第一次置于這么遼闊的土地,有點不知所措。
在夜色籠罩的伊金霍洛廣場,高高的紅旗在晚風(fēng)中噗噗輕響。
在鄂爾多斯草原,隨處可見律動的羊群,似散落在綠色地毯上的白色棉球。
那天,離我最近的一只,與我對視了一會兒,我似乎看見了它的憂傷。不知它能否預(yù)知自己的宿命。它不可能知道,有一些事件已經(jīng)發(fā)生。比如,我內(nèi)心的糾結(jié)和剛剛結(jié)束的對某些觀念的存疑、否定、破碎、解構(gòu)與重組。
我知道,這多半是,我與它或者它們,在人間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相見。
在這里,天是圓的,地是圓的,蒙古包是圓的。這與多山的南方形成精妙的對比。
我終于明白,圓是化解野蠻和苦難的最好形式。
在這里,無山可靠,無處藏身,眾生平等。
在這里,要俯瞰天下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成為雄鷹,一是成為智者。
在這里,會發(fā)現(xiàn)有一種力量,可以摧枯拉朽,叫綿里藏針。
在這里,我居然沒看見沙漠。驀然,我為心里的這個“居然”羞愧不已。這難道不是如某些時候,想看到悲劇一樣心存?zhèn)紊茊帷?/p>
在鄂托克草原,小鳥翻飛,牛羊側(cè)耳,清風(fēng)低鳴,祥云懸停。眾多小草與沙粒抱團取暖,它們見證著日復(fù)一日的乾坤交泰。
誰能找到蒙古文化的真正密碼?只有這片土地的主人們自己。
在《蒙古秘史》博物館,那些從右至左豎排的蒙古文,泛著古老的光澤。摸摸它們,就似摸到了一段段起伏不平的歷史。
誦經(jīng)聲里,蒙古包端坐如神。轉(zhuǎn)動的經(jīng)筒,照見所有偉大而渺小的靈魂。
飛翔于成吉思汗陵園上空的鷹,是古老而神秘的祭器。
茫茫草原上,低低嗚咽的馬頭琴應(yīng)和著西風(fēng)與萬有。
星羅棋布的敖包,是鄂爾多斯草原上高貴的隆起。有多少這樣的隆起,就有多少蒙昧、血腥、屠戮陷下去。
那匍匐前行的風(fēng),翻動著彩色經(jīng)幡上密密的經(jīng)文。
泛著金屬光澤的高速公路,似一條條黑色的拉鏈。我們乘坐的車,是拉鏈的頭,一次次,將遼闊而迷人的鄂爾多斯草原拉開,又合上。
最讓人陶醉的,是“漫瀚調(diào)”飛出蒙古包時,格?;ㄎ⑿Φ哪且豢?。
最讓人心動的,是聽見了“詩歌林”里詩歌生長的聲音。
我相信,那些圣潔的藍色哈達,一定裁自高高的蒼穹。
我想問,響沙灣的沙,是昭君路過時,才開始發(fā)出聲響的嗎?
乘機返程的那一刻,心提起來,草木低了下去。
從窗口飄過的那朵云,看得出來自人間。
我清晰地看見,一條黃色的河流,正輕輕扶住鄂爾多斯的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