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珍
教育部頒布實施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引導學生調整學習方式,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其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的一切活動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使學生主動學習善于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兩個基本要素,學生是受教者,但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育的,且有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能力是當前課程改革中關注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內容。
美國著名教育家Zimmerman教授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生主動發(fā)起的,基于學習效率和學習技巧的反饋結果,為了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而積極主動地選擇和使用適合于自己的學習策略。”
高中英語教學是在義務教育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經(jīng)過五年或更長時間的英語學習,學生都有一定的英語語言能力,形成一些自己的學習習慣,也可能掌握了一些自認為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但是作為指導者,我們該如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的信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筆者將自己在湖北省淘師灣網(wǎng)絡研修平臺上講授的一節(jié)閱讀課來具體談談我的實施方案。我選用的閱讀材料是人教版選修課本6第四單元"Global Warming",全球變暖的一篇科普文章??破疹愰喿x一直是學生感到困難的閱讀類型,詞匯量大,專業(yè)術語多,內容復雜難懂。如何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閱讀,激活閱讀欲望,主動思維,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重要課題。我的教學策略如下:
2.1課前預習,大膽放手讓學生自我學習。(Careful reading)
課前預習是一節(jié)完整英語閱讀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往我們常常忽視了課前預習的作用和重要性。而我認為預習是閱讀的前提準備,并且要教授學生預習的方法和技巧,給學生足夠的預習的時間。對于全球變暖這個全球性話題,我鼓勵學生自己去上網(wǎng)搜索有關全球變暖的資料如:全球變暖的原因、現(xiàn)象、后果、措施以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辦一張全球變暖的相關海報;自學單詞,說出或寫出文章的大意,勾劃文中常見短語和句型,回答關鍵性問題等。預習要求應具體明確不能空泛,逐步放手,讓學生體驗自我探究的樂趣,增強學習主人翁意識。
2.2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學生的自我情感體驗。(Vivid situation)
贊可夫認為:“課堂上應該創(chuàng)造一種使大家愉快,有強烈求知欲的心理氛圍。”為克服學生對科普文的畏難情緒,我用一段時長1分鐘的卡通視頻引入主題,音樂、可愛的太陽動漫形象,生動的畫面立刻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生大聲說出“全球變暖,溫室氣體”。為了幫助學生體會到由全球變暖引發(fā)自然災害的可怕性和危害性,我為他們準備了一段“改變地球6攝氏度”的視頻資料,聲畫同步的觀看讓學生對干旱、饑荒、洪水等災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視頻將課本上的文字轉化成圖像,色彩和聲音,更具畫面感和視覺沖擊力,學生對全球變暖的危害有了更直接而深切的體會。看到學生專注的表情,我發(fā)現(xiàn)他們是真正自己去感受,體會并專注思考,自覺、自愿、自主地融入課堂。學習伴隨著情感的滲透,在情景交融中,學生更容易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2.3高效閱讀,開發(fā)學生潛能。(Effective reading)
任務型閱讀活動要求學生做到收集整合信息,理解細節(jié),分析歸納。要求老師精心準備課堂提問,閱讀任務的設置應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激活學生對閱讀問題的思考,從而避免學生機械化地,被動地聽課,從閱讀文章的字面上回答一些簡單what, who, when的問題。于是我打破了傳統(tǒng)的閱讀模式為學生安排了三個閱讀活動: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中包含了對溫室氣體和溫室效應的定義。不同于以往老師提問的方式,“Be an active reader”我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問題,給學生自己探索并解答問題的機會,驚訝的是我發(fā)現(xiàn)每個同學都躍躍欲試,成為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自主性閱讀者。他們提出的問題如“什么是溫室氣體?”,“溫室氣體包括哪些?” “人類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如果二氧化碳過多會給地球造成什么影響?”地球與人類是需要二氧化碳氣體的,而過多的二氧化碳就會造成全球變暖??吹贸鰧W生提出這些有一定深度并具有思辨性的問題,是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認真思考過的,并不是一些簡單的YES或者是NO的回答。我想教學一定是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自己去學,由“要我讀”變成“我要讀”,一次“提問”和“被提問”的師生角色轉換,其學習效果比傳統(tǒng)模式的“老師拼命講,學生被動聽”好得多。
文章第三、四段顯示了科普文的典型特征——數(shù)字和圖表,但這些事實細節(jié)在閱讀中是最容易被學生忽視的。事實上,數(shù)據(jù)提供了有說服力的結論,“Be a cautious reader”提供給學生一個有效的閱讀方法,關注事實細節(jié),果然同學們非常自信地從圖表中觀察到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上升,隨之氣溫也在上升。關注數(shù)據(jù)和圖表是科普文閱讀的重要技巧和方法,這種有意識的學法指導,我個人認為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要讓學生堅持自主閱讀,不僅僅限于課內,還可以拓展到課外名著,雜志,報刊等廣泛閱讀材料。學生的自得自悟能力還不夠全面、深刻,閱讀理解能力不可一蹴而就,但對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找到作者的態(tài)度也一直是學生在閱讀理解上的難點。為了幫助學生找到兩位科學家的態(tài)度,我引導他們抓住表明態(tài)度的關鍵詞,“serious”和“mild”是兩個完全相反的表明科學家態(tài)度的關鍵詞。學生很快就找到。理解兩種不同的對待全球變暖的態(tài)度也十分明確了。接著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發(fā)表自己對待全球變暖的見解。我精心設計的這三個閱讀活動,讓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潛能,體驗到攻克困難的喜悅,再把成功的喜悅化作學習的動力,并誘發(fā)為更為主動的參與,自主學習中培養(yǎng)了閱讀的好習慣,收獲了閱讀的技巧。
2.4小組交流,學生充分自主表達。(Group communication)
學生被分成5大組來設計減緩全球變暖的活動。在活動設計中,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展示自己、提升自己,課堂有師生之間的縱向交流,又有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不斷增進的組員合作,讓學生產(chǎn)生新的靈感,創(chuàng)造新的內容。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訓練了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讓我驚喜地是,每組設計的活動創(chuàng)意十足,精彩紛呈,有的做海報,有的將“yesterday once more”的經(jīng)典改編,希望美好的昨日再現(xiàn);有的設立“節(jié)能日”設計logo,還有的用演講的形式號召大家節(jié)能減排,這是整節(jié)課的高潮,更是每個同學生動、活潑、獨立、主動的展現(xiàn)。課后大家都積極地愿意完成有關減緩全球變暖的寫作。
(1) 這節(jié)看似僅在課堂上完成閱讀活動的科普文閱讀課。我認為它真實地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與課外自學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緊密關聯(lián),課堂教學是連續(xù)的,從學生課前的自我預習,到課中的閱讀潛能開發(fā),活動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表現(xiàn),無一不是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呂叔湘先生增說過:“上課的時候就應該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教師的活動應該壓縮到最低限度?!?/p>
(2) 在知識經(jīng)濟,信息時代,新知識呈幾何倍增加,僅僅依靠教授來學習新知識幾乎成為不可能。因此自主學習成為一種必要的補充,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基本品質,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和問題性。
(3) 筆者在一節(jié)閱讀課上做出一些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品質的探索與研究,當然僅靠一節(jié)課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遠遠不夠的,自主學習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作為指導者,我們要運用教育的智慧,鉆研更先進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引領學生在寫作上、語言運用以及語法學習上,全方位實現(xiàn)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苯虒W的目的是讓學生能自覺地學。這堂閱讀課讓我體會到具有一定學習能力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由之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品質是師生的共同責任,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打造。這也是英語新課程的學習目標。我們作為教師需要日復一日地細致耐心地對學生自主性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動力,成為學習的主人。
[1] 《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 2015年版.
[2] 《劍橋英語教師叢節(jié):英語閱讀教學》格瑞萊特(Francoise Grellet)
(作者單位:湖北省水果湖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