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康德作為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德國古典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法哲學思想中最為經典的便是“三大批判”。不錯,人們均是在不斷的批判中追問,進而去探求到思想的真諦。康德亦是如此。本文簡述了康德的思想形成來源、思想的重要內容以及其思想對當今的現實意義。人們幾百年來敬畏他的思想,稱他為“人類思想天空中的一顆巨星,他,是當之無愧的思想啟蒙大師。
關鍵詞:康德 批判 來源 影響
初識康德是緣于他的那句名言:“世界上有兩樣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頭頂的星空,另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再遇康德便是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它不再只是一個說名言的名人,我對他的認識上升到了一個哲學家思想家的層面。康德研究的領域很廣,而他的思想研究也早已是汗牛充棟。今天筆者就幾個方面來淺談對康德法哲學的思想。
一、康德思想形成的來源
康德的思想可謂是海納百川,他的思想中,可以看到休謨、萊布尼茨、洛克、笛卡爾、盧梭等多位前輩的思想的影子。它吸收融匯了多個學派的主張,當然他也秉承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在批判的前提下學習借鑒??档陆⑴姓軐W,其中對其影響最大的一個人莫過于休謨。他曾說過:“我坦率地承認,就是休謨的提示在多年以前首先打破了我獨斷論的迷夢,并且在我對思辯哲學的研究上給我指出來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誠然,康德的思想形成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這期間經歷了一段非常艱苦的探索過程,正如他所說的那樣,在遇到休謨之前,他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學。但遇到休謨之后,他后期轉向了成就他一生的哲學事業(yè)。記得老師上課時講過一個關于康德的小故事,康德生活中的每一項活動,如起床、喝咖啡、寫作、講學、進餐、散步,時間幾乎從未有過變化,就像機器那么準確。每天下午3點半,工作了一天的康德先生便會踱出家門,開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鄰居們紛紛以此來校對時間,而教堂的鐘聲也同時響起。這個故事足以說明康德先生是一個不愛變化的人,我們或許可以說他有些墨守成規(guī)。但休謨的出現竟讓他的研究方向發(fā)生了幾乎背離的改變,足以說明休謨對他思想形成的重要性。
二、康德批判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
康德的批判哲學又稱之為”唯心主義先驗論“批判”在這里的意思是考察分析??档碌呐姓軐W有三大部分組成,認識論即《純粹理性批判》,倫理學即《實踐理性批判》,美學即《判斷力批判》,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經典的“三大批判”。三大批判中第一批判----純粹理性批判最為基礎。什么是純粹理性呢?所謂“純粹理性”,是指獨立于一切經驗的理性。書中圍繞著“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的問題,通過對先天直觀形式和先驗知性范疇的考察,說明了數學和自然科學是如何可能的。[1]這其實推翻了上文中康德先生自己說過的一句話,他認為自己前后期的研究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方向,但其實在后期主要研究哲學時,他也處處穿插者自然科學的知識,也算是做到了各學科領域的融化貫通。再接著他通過對理性的純粹推論的考察提出了自然科學是如何可能的,接著通過對理性的純粹推論的考察提出了將知性范疇運用于理性推論必然導致的二律背反,由此確立了現象與本體的二元論,以物自體的不可知為信仰留下了地盤。有很多人認為如果不是有足夠的學術造詣是無法讀懂康德的思想的,而我們大學生目前的知識儲備也只能是理解他的淺層含義,至于最深處的挖掘,要隨著時間經驗的積累慢慢理解??档碌呐姓軐W既是西方古典哲學也是近代啟蒙主義的最高表現,不僅在思維方式上而且在方法論和世界觀上都開啟了一場“哥白尼式革命”。
三、康德思想對當今時代的現實意義
日本學者安倍能成認為康德是在近代哲學史上恰似一個處于貯水池地位的人??梢赃@樣說:“康德以前的哲學皆流向康德,而康德以后的哲學又都是從康德這里流出的?!弊阋宰C明康德的法哲學思想其地位之高?,F代學者中有人說康德的思想過于嚴格,但即便如此,才更加適用于現代?,F代的人們做事情自欺欺人,嚴苛的思想才能讓沉睡中的人從夢中驚醒,在繼續(xù)朝著最初的夢想前進??档乱簧鷱奈催~出過哥尼斯堡一步,但寸步不離的他卻有著前瞻性的世界眼光,他預測到了戰(zhàn)爭的血腥與民族矛盾的不可調和,不論是曾經現在還是將來都不可能消失。所以在他的思想中,他主張真善美,仍舊對永言和平抱有一絲憧憬。對現如今的我們有教育意義。不論何時何地,都不能放棄對美好事物的期待。[2]
康德的批判哲學在黑格爾以及馬克思那里遭受了最深刻的批判,不論是百年前的昨天還是百年后的今天,無數的學者批判著他的批判哲學。但奇妙的是到最后康德的批判者也恰好都是康德的繼承者,康德的理性批判成為了康德哲學永恒的功勛和榮耀。自從康德以后,人類社會、特別是人類思想就進入了“批判的時代”,直到今天還是如此,以后也不會喪失批判精神。批判不再只是個別人或某個時代的特征,而成了人類精神生活中必要的基本素質。用批判的眼光看世界,邏輯思維相當于又開辟了一個新的方向,當正向走不通時,用批判思維反向看一看,也許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參見《純粹理性批判》,康德,鄧曉芒譯,楊祖陶校閱,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 參見《康德哲學的現代意義》,鄧曉芒2004年版。
作者簡介:馬冰雅(1997-),女,漢族,河北石家莊市人,本科在讀,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法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