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靈 朱琪 馮生堯
[摘? ?要]美國小學在科學寫作方面的的做法值得我國借鑒。分析美國加州三年級的科學教材發(fā)現,教材中有關科學寫作內容數量較多、分布廣泛,包括敘述性、解釋性、議論性以及應用性科學寫作四大類,并且呈現形式多樣;內容的選取呈現出情景性、學科性、科普性等特點,具有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培養(yǎng)學生表達和推理能力等多重功能。
[關鍵詞]科學寫作;科學教材;美國加州;三年級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新課程的目標之一是學生具有初步的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1]。科學素養(yǎng)包含基本和延伸的內涵,基本的內涵是學生能讀寫科學內容,并主張這種基本的內涵是科學素養(yǎng)的核心[2]??茖W寫作的能力是科學素養(yǎng)的體現之一,我國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寫作能力方面相對薄弱。為此,筆者對美國加州三年級的科學教材California Science[3]中的寫作內容進行了分析,以期對我國的教材編制和課堂教學有所啟發(fā)。
一、科學寫作的編排
該教材由八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設置3至5課。與科學寫作相關的教學內容主要分布在教材的單元導語、每課復習、科學閱讀和科學寫作專欄(見表1)。每個單元的導語位置固定設置一個科學寫作任務,每課復習都設有科學寫作,各個單元的科學閱讀和科學寫作欄目基本上都設置了科學寫作。
在每個單元的導語部分的科學寫作以介紹性內容為主,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寫作粗略認識該單元的主要內容。單元一的主題為“陸地環(huán)境的適應方式”,教材的導語部分先給出了一篇關于“紅杉樹在大火中幸存”的文學作品,再由學生根據該文學作品內容,結合已有經驗寫一段關于紅杉樹的文章,初步感受和適應這一單元主題。
在每課復習的部分,科學寫作內容緊扣這一課的知識,相當于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反思。例如,教材單元一第四課內容為“森林中生命的變化”,復習部分的科學寫作為“寫一個關于雨林消失的原因及解決措施”,要求寫作內容緊扣“森林中生命的變化”,以便學生進行學習反思。
另外,每一單元均設置了科學閱讀和專門的科學寫作欄目,這兩大板塊均提供了拓展性知識,并基于此設置科學寫作。其中,科學閱讀欄目中科學寫作的要求大都是總結性內容。例如,單元一的科學閱讀的寫作內容是“根據閱讀內容和已有經驗,進行兩種動物的對比寫作”,通過對知識進行總結,為對比寫作提供依據。而科學寫作欄目中寫作的主題較為多樣,包括查找資料寫文章、參照模板寫作或者寫信表明個人觀點等。
二、科學寫作的類型與形式
1.類型與形式的劃分
普雷恩(Prain)和漢德(Hand)根據每個寫作任務的角度、寫作類型、寫作目的,將科學寫作劃分為敘述性寫作、描述性寫作、解釋性寫作、教導性寫作和議論性寫作[4]。基斯(KeysC. M)則提出了五種科學寫作類型,即實驗性科學寫作、解釋性科學寫作、報告性科學寫作、傳記性科學寫作和說明性科學寫作[5]。
基于所選教材的科學寫作板塊,按照不同的文本形式,可將科學寫作分為敘述性寫作、解釋性寫作、議論性寫作和應用性寫作四類。對教材進一步分析發(fā)現,這四種類型的科學寫作對應了不同的呈現形式。
敘述性科學寫作主要是對科學事物進行詳細的描述、記敘,以所見所聞所學抒發(fā)所思所想所感。其呈現形式主要包括描述性段落或文章、虛構性故事、創(chuàng)作性詩歌、真實性報道等。描述性段落主要指以豐富的詞匯和規(guī)范的框架對事物的特征、個人經歷、現象的發(fā)生過程進行描述。創(chuàng)作性詩歌主要通過詩歌來描述某種現象或抒發(fā)感情,例如“根據你的感受寫一首有關太陽和月亮并表現其不同之處的詩”。而真實性報道則是根據真實的科學現象進行科學嚴謹的報道,例如“寫一篇描述水油混合現象的新聞報道”。
解釋性科學寫作主要是就科學現象或規(guī)律的因果關系進行解釋說明,即將整個事物發(fā)展過程邏輯化。在教材中,呈現形式大多為圖表與結構。圖表型解釋性寫作是以表格、韋恩圖、流程圖等概括科學現象或事物的關系,并對圖表加以說明。例如“用圖呈現悠悠球如何把勢能轉化為動能,并在圖下以文字說明”。結構型解釋性寫作主要通過一定的邏輯關系來解釋科學現象,常常使用“因為”“所以”等連接詞使推理過程與觀察結果建立聯系。例如,“使用‘因為‘所以等詞寫一篇關于科學家從動物的腳印發(fā)現的結論”。
議論性科學寫作則是利用科學證據支撐觀點,通過深入思考科學現象或規(guī)律,表達自己的看法。該類寫作在教材中的呈現形式包括“原因—解決”型寫作、對比型寫作、主題型寫作等?!霸颉鉀Q”型寫作圍繞“為何”和“如何”展開,思考該類科學現象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措施。如“以佐證材料寫一份關于獵豹保護重要性和措施的報告”。對比型寫作是比較兩種科學事物的異同或優(yōu)劣,如“討論新舊時代望遠鏡的異同和優(yōu)劣之處,分析其演變的原因”。主題型寫作則是讓學生圍繞某科學現象主題進行論述。
應用性科學寫作主要是以一定的寫作形式傳達或解決科學現象。在該教材中,應用性科學寫作主要以書信的形式呈現,例如“寫一封信給你的社區(qū)領導人,說明節(jié)約汽油的重要性”“給朋友寫一封信,說明能源的使用方式”。
2.類型與形式的數量
教材中不同類型的科學寫作所占比例依次為:議論性科學寫作約占34%,敘述性科學寫作占32%,解釋性科學寫作占27%,應用性科學寫作占7%。由此可見,對三年級學生的習作要求主要為通過觀察想象,學會描述科學現象的特征或過程;對科學現象能初步思考,有理有據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使用較為嚴謹的結構解釋科學物質和科學現象的成因及結果??紤]到三年級學生的動手應用能力還不高,因此應用類寫作比較少。
表2呈現了不同形式的科學寫作內容的分布。從中可見,科學寫作的形式呈現是多樣化的,其中文章和段落所占比例較大,其次為報告、故事、圖表。教材中大多是段落寫作和文章寫作,最后一章才出現論文寫作,表現出由淺到深的逐漸過渡,即對三年級學生文字表達的要求是逐漸提高的,要逐步構建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