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陳靜 楊學義 王媛媛
“沒人恨不是完人”,董明珠曾對媒體如是說。通過與董明珠的對談,《環(huán)球人物》記者從某種程度上了解到,這些恨意從何而來。她確實嚴厲,甚至有些不看人情、不講情面,她的手下要時刻打起十二分精神,以應對她瞬間變臉。
有一次,廠房出現兩度以內的溫度偏差,董明珠當著媒體的面對負責人發(fā)飆:“搞什么名堂?亂七八糟!”一名工作十幾年的老員工,因為走了機動車道,被她開除。別的公司團建多是聚餐、旅游、唱KTV,格力團建的形式是軍訓。
在董明珠身上,似乎少了些親情。母親去世后,她后悔之前沒能帶著母親上班,回家過年親戚們也“不愛搭理她”;另一方面,她給員工建房,讓他們住在一起,以便培養(yǎng)員工之間的“親情”。當然,她自己早已與格力成為一體。無論我們聊什么,話題總被她拽回格力。她說如果有需要,愿意退休后當門衛(wèi)。
格力為什么能成為中國制造的代表企業(yè)?董明珠的領導風格到底如何?我們試圖在與她的交流中尋找答案。
《環(huán)球人物》:您給別人留下的印象不是這么慈眉善目。為什么媒體上總有您那些發(fā)怒的、批評人的、拍桌子的時刻?
董明珠:那是在工作狀態(tài),有時候我覺得他們犯的一些錯誤是不應該犯的,就非常嚴厲,也非常氣憤。
《環(huán)球人物》:您的苛刻管理體現在不近人情的細節(jié)上。
董明珠:是有一點,這我也知道。但是不這樣嚴苛地對待自己,就是欺騙消費者。
《環(huán)球人物》:員工什么樣的行為您最不能忍?
董明珠:弄虛作假。
《環(huán)球人物》:比如,您問他一個事,他可以說:“這事我不知道,不歸我管?!?/b>
董明珠:不管就不要在這個崗位上。
《環(huán)球人物》:或許您問錯人了。
董明珠:我不可能問錯人。因為2012年當董事長以后,我干了一件事,用4年時間制定了一套自己的質量管理體系,現在它已經作為國家標準。我覺得這不僅是對格力的貢獻,而且是對整個中國制造業(yè),最起碼是對空調行業(yè)的巨大貢獻,我挺自豪的。
《環(huán)球人物》:聽說一名在格力工作了十幾年的老員工,就因為有一次在廠區(qū)里走了機動車道,被您看到,就被開除了。
董明珠:沒錯,開除。
《環(huán)球人物》:至于嗎?
董明珠:至于。那時候我們有8萬員工,如果說每一個員工都走一次車道,就可能發(fā)生安全事故,這是對員工的生命不負責任。我開除他是對8萬員工的生命負責。我也不忍心,不想開除,他的分管領導都來找我說情,說能不能給他一次機會?我說不行。
《環(huán)球人物》:員工在廠區(qū)內走機動車道就要被開除,這是白紙黑字的制度,還是您當時的決定?
董明珠:白紙黑字,之前我們公司列了很多自己的規(guī)矩。我們原來有那種拉物料的低拖車。有人認為自己很能干,覺得一跨就可以過去,但就是一念之差,人命沒了,這是血的教訓。可能很多老總認為不一樣,說車子不能讓他嗎?或者去教育他:不能等車走完人再走嗎?有時候我們的行為不是每時每刻都清醒,(事故)都是一瞬間的沖動出現的。
《環(huán)球人物》:一個員工犯了這樣的錯誤就要被開除。那您要是犯了錯誤呢?
董明珠:一樣,如果我要犯錯,我一定會開除自己!所以我到車間去,依然照規(guī)矩走人行道。
《環(huán)球人物》:但您犯錯的概率更多會在決策上。
董明珠:絕對不能犯錯,自己給自己立規(guī)矩,不能犯錯。
《環(huán)球人物》:您犯過錯嗎?
董明珠:我基本上沒有犯過錯。如果講唯一的錯,我就覺得對我的員工確實苛刻了一點,而且是不留情面,不分時間,不分地點,只要看見問題立馬解決。
《環(huán)球人物》:這是個錯誤嗎?
董明珠:我認為這是錯誤,別人也有自尊。我會去化解矛盾。我告訴他為什么當著那么多人面批評他,是讓他知道犯了錯是要付出代價的。
《環(huán)球人物》:您跟親人關系好嗎?家里人對您理解嗎?
董明珠:他們不理解,覺得你的權力這么大,別人都為家里的兄弟姐妹干一件事,都給家里的人謀利。情理當中這可能是對的;但是從法理來講,可能就是不對的。比如我讓家里親戚做一個供應商,不管質量好不好,我都付錢給他,他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他是高興了,但給我?guī)淼氖鞘裁??對格力帶來的是什么?第一,我的產品質量、對消費者的承諾就成虛的了;第二,部下看你的親戚能開店了,他們就都跟著在上游開公司了。公司的品質怎么控制?我聽他們在講,有的企業(yè)一個人當了總經理,他的老鄉(xiāng)全來了,我這里沒有一個老鄉(xiāng)。不要跟我講你是老鄉(xiāng),我只看做事的風格,看你的思想、你的行為。
《環(huán)球人物》:有舉賢不避親的情況嗎?
董明珠:沒有,不行,只要是我的親戚,達到質量也不要。因為這會破壞一個企業(yè)的文化,這就是我講的,你要舍得。
《環(huán)球人物》:所以格力高管的親戚也不在供應商范圍內?
董明珠:不允許,絕對不允許。
《環(huán)球人物》:您過年的時候怎么面對那些親戚?他們理您嗎?
董明珠:很多人不愛理我,那不理也沒辦法。這就是大家小家的選擇。
《環(huán)球人物》:作為女兒面對母親的時候呢?
董明珠:其實從內心來講,我覺得我是非常孝順的。前幾天我跟朋友在一起聊天,我就說我現在好后悔,當時如果把我的媽媽帶在身邊,上班就讓她坐在我身邊,為什么不可以?當時我考慮過。只是因為想到,我把我媽媽帶來上班,那別人家里都有可能(有這種情況),是不是都把母親帶來。這又是一種權利挑戰(zhàn),所以我還是放棄了。媽媽走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應該放下一點工作上的事情。但是后悔沒有用,因為如果沒有這種付出,也不可能有今天。
《環(huán)球人物》:您是不是一直處在特別忙碌的狀態(tài),沒有時間去顧及家人、朋友之間的這種聯(lián)系?
董明珠:一直是這樣。我愛人去世早,否則我也不會到廣東去了。我?guī)е艃扇龤q的孩子(工作),去哪里開會也好,上班也好,都是自己抱著孩子。
《環(huán)球人物》:您就是做銷售員出身,是吧?
董明珠:對,在安徽和江蘇。我覺得格力最大的特點就是銷售推動了企業(yè)內部質量的提升。我的主張是,消費者講的一點小事都是我們的大事。比如消費者說(空調)每年要換氟利昂。實際上,一個真正好的空調是不需要換氟利昂的。正常情況下好產品沒有漏氟的概念。因為我們有了偷工減料,或者品質控制不好,一年下來漏完了,第二年就要去充氟利昂。我們通過市場的反饋形成倒逼機制,逼著企業(yè)提高產品質量。
《環(huán)球人物》:您那會兒只是一個銷售人員,用反饋回來的市場信息“逼”得動那些技術部門的人嗎?
董明珠:逼不動。我們就天天把小事變成大事,天天喊。我說,消費者的反映不能說是一個“芝麻問題”,現在已經是“西瓜問題”了,很嚴重。
《環(huán)球人物》:這是您的策略。
董明珠:那時候我還是銷售員,畢竟推動很慢。就因為我在市場待了幾年,知道企業(yè)要做什么,1995年我當了部長,回去第一件事就是推動企業(yè)質量發(fā)展。當時如何控制質量?其實那時候我們很多零部件沒有技術,都是買外面的部件,買回來以后好壞沒有檢測,再加上如果內外有勾結的話,劣質產品全部上線。所以哪怕做出來的空調再好,到市場中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一臺空調有成百上千個零部件,售后能承擔得起嗎?
第一個改變的就是質量可靠性。中國的空調行業(yè)以前沒有自己的技術,都是買別人的壓縮機、電機,甚至有的企業(yè)炫耀自己跟日本企業(yè)合資,有了一個合資壓縮機廠,好像掌握了技術,其實依然沒有掌握技術,別人給你的是落后的壓縮機。日本1995年就是變頻時代了,我們什么時候才推動?2005年才開始推動能效等級。
所以我們要成立篩選分廠,首先從零部件開始。過去技術員是以人來定零部件,(實際上)根本沒標準。就說這個人跟我關系好,這個廠家的零部件好,就買了。為了杜絕這個,我雖然是一個小小部長,我說話別人也不聽,但我就要推動,我就提意見,從銷售角度跟老總反映,必須成立篩選分廠。篩選分廠成立以后,我們通過篩選,把劣質的不達標的零部件退出去。在那個時代,消費者喜歡格力空調,經銷商說格力空調口碑好。為什么好?就是用材料堆出來的。
《環(huán)球人物》:您認為您這代企業(yè)家身上的使命是什么?
董明珠:我覺得只有企業(yè)家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用誠信來打動這個世界,市場才會越來越好。千萬不要靠簡單的網上一賣,“我便宜!”某某品牌說,“我賣999”;我說,(這些錢)我買材料都不夠。這是典型的欺騙。
為什么我們公司出現幾個(很好的)時期?第一,我們用營銷推動企業(yè)內部質量管理的提升,成立了篩選分廠;第二,我們推動整個行業(yè)的進步,2005年提出來6年免費服務,因為我們當時看到太多的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特別是能效標識以低充高,明明只有2.0的能效,他說已經5.0的能效了。這是什么概念?比如,2.0的能效消耗200塊錢電費,他們敢跟消費者說自己是5.0能效,只要100塊錢電費,這對消費者是一個極大的傷害,這種不誠信對我們中國制造也是一種污辱。
過去的幾年,為什么中國制造是低質低價的代名詞?習總書記為什么提出高質量發(fā)展“三個轉變”?我們做制造業(yè)就應該響應號召,去推動進步,那些生產劣質產品的行為,要去跟他斗,要去喊。所以我們提出來,不要售后的服務才是真正的好服務。作為消費者當然希望安全有保障,壞了有人修。但消費者是希望修嗎?一定不是。什么是消費者真正想要的,你就應該去做這件事,不是靠噱頭、概念來欺騙市場。
《環(huán)球人物》:家電的智能化是未來的方向嗎?
董明珠:一定是。
《環(huán)球人物》:請您站在這個全行業(yè)的角度判斷一下中國家電企業(yè)未來,它的使命、它的突破點在哪兒?
董明珠:還在創(chuàng)新。因為即便我們空調做得再好,還會有更新的要求。再比如,冰箱怎樣更加的人性化,確保它里面食品的安全性。如何讓消費者知道它的產品,這都是你要去研究的。
《環(huán)球人物》:冰箱也是個存在了幾十年的成熟產品,別人也在不斷地做技術進步。
董明珠:這就是合理競爭,只有都不斷地創(chuàng)新技術,才是最好的競爭,這種競爭才能讓消費者生活品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這就是競爭的價值。但是我們(面對的競爭)很多時候是惡意的、攻擊的、誹謗的,這叫無聊競爭。
《環(huán)球人物》:對技術執(zhí)著追求,是您貫穿始終的一個理念。所以我們也能看到您總是在知識產權自主研發(fā)上投入很大精力,格力現在專利總數好像超過5萬項了。面對侵權您如何應對?
董明珠: 知識產權是最有價值的。我們做了一款空調,幾年前就投放市場了。(當時)我們的相關技術比較保密,但沒有申請專利。(某同行)拿我們的技術申請專利,然后起訴我們。但他們申請專利前我們就有了產品,結果這個案子他們敗訴。反過來他們又把我們很多專利做成產品,那我們就要跟他們較量。
《環(huán)球人物》:技術的革新我們非常能理解,而且表示尊重,但一定要用自己研發(fā)的方式嗎?購買專利不行嗎?
董明珠:別人的專利也是研發(fā)出來的,你為什么寄希望于別人?為什么不能自己研發(fā)呢?
《環(huán)球人物》:這樣比較快。
董明珠:我覺得這個跟快和慢沒有關系。我們現在蓋一棟100層的大樓,如果別人把地基打好了,我們就不知道這個地基是什么樣,如果我再想蓋150層,就蓋不了了,樓很可能會倒塌。我掌握了地基,就知道地基的實力在哪里,那才能真正地讓這棟樓建得更加完美。
《環(huán)球人物》:這種技術道路在短期內未必就能體現出它的市場效果。就說短期數據,格力競爭對手第一季度的銷售數據優(yōu)于格力,這個是公開報道的。
董明珠:我告訴你,在空調方面不用說,格力肯定是第一,我認為10年之內沒有人能超過我,我這點非常有信心。信心來源于在空調領域里,我們掌握的核心技術是沒有人可以比的。就像過去,第二名、第三名都想講自己是老大,現在也有人講自己在網上銷售第一,第一季度銷售第一,這都是為了在市場上樹立信心。包括我跟雷軍的5年之約,我比他多了兩百幾十億。如果我計算5年累計增長速度,那他們還早呢!我按5年累計加起來計算,他們就差得更遠了。
《環(huán)球人物》:格力公司團建的活動形式是什么?
董明珠:我們每個部門每年都保持一次軍訓。到時候,你就可以看到一個獨特的風景,下班以后各個部門都有自己的排序,在廣場上進行軍訓。
《環(huán)球人物》:您參與過嗎?
董明珠:參與過,因為每年我們的年終干部會都是在部隊里面進行的。
《環(huán)球人物》:為什么一定要放到軍營里呢?
董明珠:因為我覺得(軍營)組織紀律性最強。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已經變了,大家那種集體的感覺很少了。通過在部隊里集中軍訓和總結,他們能感受到一種軍人的素質。
《環(huán)球人物》:您跟著一塊站隊練?
董明珠:對。
《環(huán)球人物》:做出大貢獻的員工在格力會獲得什么樣的獎勵?
董明珠:格力的企業(yè)文化很重要,他們那種激情,有時候很感動我。格力有今天不是因為我,而是因為這批優(yōu)秀的年輕人。他們獲得的獎勵,不是簡單的經濟上的。其實格力主張的就是人的這種尊嚴,他們有一種自豪感,特別受人尊重。我曾經跟他們說過,收入不是你們考慮的(問題),收入是我考慮的。去年我開始推動一人一套房,要保證9萬員工都能夠實現一人一套房。
《環(huán)球人物》:您把貨幣發(fā)到他們手里,讓他們自由支配,不好嗎?
董明珠:現實社會都有一種浮躁,即使自己買房,回家晚上對門是誰都不知道。我們(給他們買房),無形之中他們形成了一種親戚的關系。他們回到家,這個院子里面都是熟人,都是自己人,有那種鄰幫鄰、親幫親的氛圍。
《環(huán)球人物》:這讓我想到了計劃經濟時代的那種工人村。
董明珠:這跟計劃經濟是不一樣的,計劃經濟是國家安排生產任務的,現在企業(yè)是讓市場需要來做決定的。但是不等于市場需要做決定,就把該給員工做的計劃放棄了。我覺得這是兩個概念,不一樣。
《環(huán)球人物》:您還是希望大家住在一起。
董明珠:當然。我在格力電器講,格力的文化就是奉獻文化、大愛文化。我跟幾個負責人講,你們哪個人接我的位置,首先要正面回答我:當“大家”和“小家”擺在一起的時候,只能選擇一個,你選擇誰?這是一個很難的話題。
《環(huán)球人物》:您希望他們選擇誰?
董明珠:選擇“大家”。因為這個“大家”是幾萬員工,乃至于幾億消費者,你要選擇他們。你必須放棄自己的快樂和享受。因為只有放棄了,才能讓更多人享受快樂和幸福,這個道理一定是這樣的。習近平總書記有句話,“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聽到的第二天,這句話就在公司“上墻”了,每一個員工都要學習。我跟他們說,總書記講話你不要給我背出來,但是其中的內涵、精神都要融入你的行為里、血液里,這是一種大愛。我們每一個人都愿意舍得,實現這種大愛,我們都為別人著想,這個社會能不和諧嗎?
《環(huán)球人物》:您是希望格力的高管有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還是覺得所有的有社會責任感的大企業(yè)高管,都應該做到這一點?
董明珠:(所有)管理者。其實我2012年真正當總經理,媒體也有一個說法,說董明珠一個人獨霸了(格力),完全沒有人制約她了。我們現在的很多問題,不是沒有監(jiān)督,但是更應該強調自律。如果每一個人都靠后面一個人來監(jiān)督你,能干得好嗎?你不是主動的。你要真正愛,就會做好一個工作,這是要自律的。
《環(huán)球人物》:如果有一天,董明珠不再是格力董事長了,這種文化還會持續(xù)下去嗎?
董明珠:一定要。我希望把這種文化建設成一個體系,希望格力人出去,(大家知道這)就是格力人。
《環(huán)球人物》:有一天您真的退休了,下一個人生目標是什么呢?
董明珠:我覺得人的價值就是,在位一定要對你的崗位負責;不在位了,就在新的崗位面對新的要求。我想要做的事情多了,比如去種花、去寫書,做公益也可以呀。如果需要我去當門衛(wèi),都可以,如果我有那個能力的話,這有什么?活好每一天,那是最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