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輝 陳太紅 周玉琴
【摘 要】目的:探究對抑郁障礙患者應用重復經顱磁(rTMS)的效果。方法:選擇2017.01~2018.01間我院接收的抑郁障礙患者共54例,采取數字表法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有27例,對照組僅應用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前者基礎上應用rTMS,對兩組療效進行觀察。結果:觀察組、對照組治療有效率分別是96.30%、81.48%,觀察組明顯較高,差異對比顯著,P<0.05。結論:rTMS對抑郁障礙患者療效較好,能改善其病情,值得廣泛采用。
【關鍵詞】抑郁障礙;重復經顱磁;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02
抑郁障礙即抑郁癥,該病發(fā)生和神經營養(yǎng)因子、性激素、細胞因子以及遺傳因素等有關。患者臨床特征是軀體癥狀、認知功能受損、意志活動減退、思維緩慢以及心境低落等。以往對抑郁障礙患者常采取藥物治療方式,但療效欠佳,且長期使用藥物會使患者不良反應明顯增多,生活質量不斷下降。伴隨近幾年來新型抗抑郁療法的出現,重復經顱磁(rTMS)已逐漸成為醫(yī)學研究中探討的熱點[1]。本文探討我院對抑郁障礙患者應用rTMS,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01~2018.01間我院接收的抑郁障礙患者共54例,采取數字表法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有27例,對照組共有11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在39~68歲,平均(48.36±2.54)歲,病程在1~9年,平均(4.28±1.26)年,觀察組有10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在38~69歲,平均(48.42±2.49)歲,病程在1~8年,平均(4.30±1.25)年,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數據之間可進行分析和比較。
入選標準:⑴均符合抑郁障礙的臨床診斷標準;⑵各項檢查未發(fā)現器質性病變;⑶均簽署同意知情書。
排除標準:⑴肝腎功能存在嚴重障礙者;⑵存在酒精或藥物依賴史者;⑶體內有電子裝置或金屬異物者;⑷曾接受過rTMS治療者。
1.2 方法
1.2.1 試驗儀器
RAPID2型磁刺激儀(英國MAGSTIM公司),最大功率為2.50T。Viking Quest肌電誘發(fā)電位儀(美國尼高力公司)。
1.2.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僅應用藥物治療,選擇曲唑酮片(臺灣美時化學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規(guī)格 50mg×20片 批號 HC20090005),50mg/次,1次/d,于每晚口服。坦度螺酮膠囊(住友制藥有限公司 規(guī)格 10mg×42片 批號 J20140020),10mg/次,2~3次/d,用藥期間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出現不良反應,共治療4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rTMS,使患者端坐在治療椅上,放松全身,保持頭部不動。首次治療開始前應選擇誘發(fā)電位儀對運動誘發(fā)電位(MEP)閾值進行檢測,后對患者右側前額葉背外側皮質進行刺激,刺激強度應控制在80%MEP閾值,逐漸緩慢加量至110%MEP閾值,刺激頻率是1Hz,各強度給予脈沖20個,間隔時間為2s,共刺激10次,每日共3個刺激強度600個脈沖,每周應連續(xù)治療5d,后間隔2d,共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有效率。所有患者均在治療前和治療后由同名經驗豐富的臨床醫(yī)師選擇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和焦慮量表(HAMA)對其進行評價,其中HAMD量表主要包括軀體化癥狀和抑郁癥狀、睡眠障礙以及總評分三項。療效評定標準:治愈:各項評分下降≥75%;顯效:各項評分下降25~49%;有效:各項評分下降25~49%;無效:各項評分下降<25%[2]。治療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治愈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數據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t檢驗,P<0.05表示數據有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4周治療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臨床常采取改良電抽搐、心理以及藥物治療抑郁障礙患者,但效果并不明顯。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藥物治療,這可能和我國特殊文化背景有關,有資料顯示[3],高達20~30%抑郁障礙患者經抗抑郁藥治療后無任何效果,且不良反應也較為普遍。伴隨醫(yī)學技術的進步與發(fā)展,rTMS開始被逐漸應用于抑郁障礙的臨床治療中。
rTMS通過對患者腦部特定部位給予體外刺激,會使其大腦皮層興奮性明顯增加,能改善其腦內血液循環(huán),促進其腦神經功能恢復。張志慧等研究提出[4],應用rTMS能刺激患者的大腦皮質,促進其神經元生長和發(fā)育,并調節(jié)其前額葉外側皮質(DLPFC)情感環(huán)路活動,而DLPFC和情緒調節(jié)以及情感障礙間有著密切關系,通過刺激DLPFC能改善抑郁障礙患者的抑郁情緒。馬蕊等研究中將42例抑郁障礙患者分成單純藥物治療組和經顱磁刺激組兩組[5],經過長達4周的治療后,經顱磁刺激組療效顯著優(yōu)于單純藥物治療組。而對于選擇rTMS治療時的刺激部位及刺激頻率這一問題,多數學者認為對右側前額葉背外側皮質進行低頻刺激可獲得和高頻刺激相同的療效。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與馬蕊等研究中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采用rTMS治療抑郁障礙效果顯著優(yōu)于藥物治療,能改善其臨床癥狀,值得廣泛采用。
參考文獻
房萌,任艷萍,劉輝等.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帕羅西汀治療重性抑郁障礙[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13(2):194-199.
張俊,崔明,吳延海等.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度洛西汀治療抑郁障礙[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5,9(5):288-292.
張峰,秦海燕.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米那普侖治療抑郁障礙[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14):4-5.
張志慧.不同頻率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障礙的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17):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