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清
徘徊、搖擺、四顧。自我平衡與權衡外物能力不足的人硬撐著,企圖像優(yōu)秀的管理者那樣,做出一兩個完美的決定。
必須要承認,需要權衡的事物遠多于優(yōu)秀的管理者,故凡人拼盡全力,要在矛盾中找到合適的容身之地。
我把矛盾分為兩類,實用的和詩性的。實用的矛盾像雨日擠潮濕的公交車,在上面找到立足點和扶手可不容易,但又不得不去做。學生在學習與課外興趣間權衡得失,企業(yè)在激進與保守的措施間權衡利弊,這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事關分數(shù)與利潤。
我們要在實用的矛盾里善加決斷,否則詩性無從談起。
帶有詩性的矛盾,沾了些人情味,而告別理性客觀的分析。此時的權衡,更像是不分你我的好友玩蹺蹺板,你讓我,我讓你,各得其樂。此時的權衡,帶著主觀意愿而無傷大雅。
比方說,一青年詩興大發(fā),想贊美自然景色,何必去想是否要在詩里暗含什么深意,何必查找報紙雜志的征稿邀請。不必做那些功利的事情,而只需從個人感受出發(fā),歌唱自己想歌唱的,流露真心。這與那些“跛足”的粉飾太平的文辭相比,不是美得多嗎?
權衡,以自我為起點,之后才開始關注他人。
“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權衡時有一點兒小偏袒,是極正常表現(xiàn)。而人是社會動物,關心他人感受,達到個人與集體的雙贏,乃是幸事。標榜著無私實則無情的話語,在我看來反使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詩性的矛盾目的是自得。既不被外在事物壓得喘不過氣來,也不在自我膨脹中受人唾棄。上古帝堯天下大治,農(nóng)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當一個人對自我的管理到了大治的境界,也是相似的心境吧!若硬把自己培養(yǎng)成優(yōu)秀的企業(yè)管理者,哪有一日的安閑?
自信自豪的人們,太需要收斂以自我為標桿的高尚權衡情懷了。在尋找權衡的標準時,懷有一點兒詩性,即使暫時失衡,也是可親可愛的。
那位少年,在閑愁與幼稚的間隙里寫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闭虼?,“天涼好個秋”才更具力量。
轉眼間,權衡之事有所收益———會心的微笑。
教師點評
本文在“權衡”之后,反其道而談“失衡”,拓展了寫作的思路,將“詩性的權衡”定位為寫作中心,認為:權衡并非全要靠理智,既然“權衡”的主體是人,那么權衡中同樣可帶有人的主觀情感。這樣的寫作切入點在大批泛泛談“權衡”的文章中更易脫穎而出。(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