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立云
【案例背景】
人民幣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生活工具,以人民幣為媒介,人們可以進行實物的購買等活動。為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生活能力和社會能力,必須讓學生認識并會使用人民幣,了解人民幣的價值和使用方法?!墩J識人民幣》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第5單元的內容,教材中包含的主要內容為:對人民幣面額的介紹、人民幣元角分之間的換算、人民幣的使用這三個方面的知識。這部分教材的作用,是為了讓小學低年級學生認識并學會使用人民幣,在日常生活與社會生活中,提升社會生活能力。
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單元知識前,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并且對100以內的數(shù)有了一定的認識。結合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借助人民幣實物、課件等素材,設計《認識人民幣》綜合實踐活動,能讓小學生在趣味、豐富、多樣化的學習實踐活動中自主投入、快樂參與,認識各種面額人民幣,學習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并學會兌換、購買,將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契合起來,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價值。
【案例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各種面額人民幣;
2.了解人民幣元、角、分間的十進制關系,即1元=10角,1角=10分;
3.通過兌換、購買等體驗活動,掌握人民幣的使用方法;
4.通過自主參與、探索和體驗,認識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與作用,感悟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提升數(shù)學素養(yǎng);
5.培養(yǎng)愛惜人民幣的意識和合理使用零花錢的習慣。
【案例重難點】
1.了解十進制,認識人民幣元、角、分間的十進制關系;
2.通過實踐活動,在觀察、操作和交流中,提升學生社會生活的能力。
【案例準備】
PPT課件、人民幣實物、模擬的人民幣教具、標有價格的小商品等。
【案例設計】
一、準備小錢箱,初識人民幣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了解學習意義
師:大家買過東西嗎?拿什么才能買到東西呢?
生:買過,拿錢去買呀!
師:看來大家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那么我們國家的錢叫什么呢?
生:人民幣。
師:大家真是聰明極了。下面我們來系統(tǒng)地認識人民幣。
(給每個小組分發(fā)一個儲錢箱,里面放著模擬的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課件展開人民幣的圖片。)
師:大家看看課件,這是什么?
生:人民幣。
師:老師指出任意一幅圖片,大家說說是幾元、幾角或幾分。
(教師按元、角、分的順序,由大面值到小面值,逐個指點,讓學生系統(tǒng)地認識。學生跟隨教師的指點逐個回答其面值。)
(之后教師展示手中的人民幣實物,并與學生玩快速從儲錢箱中找對應面值人民幣的游戲,以競賽形式展開,激活了趣味課堂。)
2.按元、角、分分類,歸納面值種類
師:人民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對我們的生活意義重大。大家是通過什么方法認識人民幣的呢?(鼓勵學生從顏色、大小、數(shù)字、圖案等方面回答。)
(學生自由發(fā)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師:借助各小組面前的儲錢箱(裝有模擬人民幣),大家能將人民幣按元、角、分分類嗎?并按分類清晰地排列出來。
學生分小組玩起了動手實踐活動,大家都積極參與進來,結合生活實際,學生按元、角、分分類,再根據(jù)紙幣放左邊,硬幣放右邊的規(guī)律排列。
師:大家觀察人民幣,人民幣上都有國徽,所以我們要愛護人民幣。
3.了解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存錢意識
師:大家平時是如何安排零花錢的?有存錢的習慣嗎?存錢有什么意義呢?
(鼓勵學生自主發(fā)言,懂得生活中要合理使用錢,養(yǎng)成愛護人民幣的習慣。)
[設計思想:人民幣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且是基本的生活工具,需要讓學生意識到人民幣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并基于低年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認識人民幣并愛護人民幣,在人民幣分類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實踐能力。]
二、快樂學計算,了解十進制
師:大家會換錢嗎?如果只有大面額的人民幣,如何將它換成小面額呢?
(學生部分表示會換,部分很遲疑不敢回答。)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個換錢的游戲,認識人民幣中元、角、分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什么是十進制呢?就是相鄰面額間通過10來兌換。即:
板書:1元=10角,1角=10分
拓展提問:1元=(? )分
1元=(? )個5角
(組織換錢游戲活動,各小組之間互換,教師臺下巡視,并進行點撥。)
小組匯報兌換過程,并分享心得。教師點評并激勵。
師:大家都完成得非常好,現(xiàn)在我們來總結一下。1元可以兌換10角,也可以兌換100分,1角可以兌換10分,而大面值的5元、10元、100元分別可以兌換5個1元、10個1元、100個1元。
[設計思想:通過學生自主參與換錢游戲活動,學生認識了十進制,了解了元、角、分之間的十進制關系,在兌換過程中體驗并運用了十進制。]
三、走進小商店,學用人民幣
師:現(xiàn)在大家認識了人民幣,也學會了如何兌換,那么大家有信心使用人民幣,參與購買活動嗎?
生:有。
師:買賣是生活中經常性的活動,現(xiàn)在,老師在這里給大家設計了一個“魔法小超市”(擺放了各類有價格標簽的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玩具等,還有回收站。)各小組的組長擔任售貨員,小組成員參與買賣活動,當顧客,可以從售貨員那兒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可以賣廢紙、礦泉水瓶等。
設計了如下活動:(1)讀商品價格標簽,讀價格;(2)想想自己要買什么商品;(3)購買過程如何(買賣步驟);(4)如何付款(包含找零);(5)假設手中有13元,如何購買種類最多的商品;(6)2件打8折與1件原價、第二件半價對比,哪種更劃算;(7)只想要1件,但多買有優(yōu)惠怎么辦(合伙買);(8)大礦泉水瓶1個2角,小的1個1角,假設有2個大的4個小的可以賣多少錢。
教師提示:仔細檢查付款和找零有沒有錯誤;互相幫助,研究合伙購買的意義;記錄下遇到的問題并嘗試自主解決。
[設計思想:通過設計購買實踐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合作互動,在生活化活動氛圍中身臨其境,參與購買實踐,不斷遇到問題并嘗試解決,應用人民幣的相關知識,在互動探索與相互交流中展開趣味化的活動,解決問題,提升社會生活能力,并認識到人民幣對生活的意義。]
四、活動互匯報,分享得成果
在實踐活動完成后,要組織學生對實踐經驗、心得、遇到的問題等進行互動匯報和分享,在師生、生生互動交流中,分享活動成果,并一起解決未解問題。
教師抽取學生匯報:
售貨員:設計了哪些吸引顧客的活動?賣了哪些東西?收了多少錢?
顧客:選取了哪些優(yōu)惠購買方法?買了什么商品?購買用途是什么?
廢品回收員:付出的錢與回收的物品等價嗎?如何環(huán)保呢?
全體:大家在實踐活動過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問題?自己的初步解決辦法是什么?其他同學能給出什么意見或建議?
教師針對學生的分享和表達,給予點評和激勵,并集中解決學生難解問題。
[設計思想:生活是最有價值的學習場所,學生之間在討論活動經驗、心得時,能相互分享活動成果,并互動解決未解問題,再征求教師意見,教師給予合理化的建議,幫助學生了解人民幣的價值,也幫助學生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愛護環(huán)境的習慣,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五、課外巧延伸,知識進生活
布置課后作業(yè),在生活中運用學習到的《認識人民幣》的知識,完成如下作業(yè):
1.去超市看一看,哪些商品的價格是1元。
2.查找自己喜歡的圖書,看看價格是多少。
3.幫家里購買一些生活用品,并考慮一下如何購買更劃算。
[設計思想:將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能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讓學生感知數(shù)學的實際價值,并提升學習興趣與數(shù)學素養(yǎng)。]
【案例反思】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設計遵循了生活化、自主化、實踐性、趣味性的原則,基于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在踐行以生為本的理念下,讓學生在多樣性的趣味活動中,自主參與、合作互動、實踐探究,以此不斷掌握《認識人民幣》的知識,并提升了學生社會生活能力與數(shù)學素養(yǎng)。其中還滲透了愛惜人民幣、環(huán)境保護、勤儉節(jié)約意識的培養(yǎng)教育,在輕松有趣的活動過程中,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實踐參與的興趣和主動性,也讓學生更樂于全身心投入與協(xié)調,正確認識人民幣的價值,實現(xiàn)了全面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也認識到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奠定了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綜合實踐活動,讓數(shù)學學習變得有趣、自主而極具魅力。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