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柳艷
摘 要:立德樹人教育是引導青少年思想正確的德育教學基礎,其使學生掌握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正確知識,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诹⒌聵淙?,小學德育教學應從哪些方面做出回應,是思考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德育教學;立德樹人;小學實踐;活動探究;教學思考
一、立德樹人的內(nèi)涵和作用
立德,是以教育為先,通過正面事例和教育對人起到引導、感化、激勵影響。以人為本,樹立正確觀念,塑造人、發(fā)展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zhì)、文化素養(yǎng),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對于小學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是有指導意義的,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學習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根本任務。
二、如何將立德樹人滲透到小學德育教學
(一)每周安排一到兩次例行班會,展開德育教學
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工作者應安排班主任或班長定時主持班級主題會議。每周一到兩次例行會議,促進班集體之間的融合和交流,學生間的相互學習。德育教學以學生為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理想和使命感,宣揚愛國主義精神。對學生進行思想方面、政治道德方面、法律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正確引導教育。良好的德育培養(yǎng)著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增強自律意識,使學生綜合發(fā)展。比如,學校應有心理咨詢教師,每周組織學生一對一進行心理健康咨詢。在校園中落實德育教學,還需要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jié)合,與自然、人文學科形成連接。在學習具體一門知識的同時,深化內(nèi)涵灌輸給學生一種正確的思想和精神。班會活動可以由某個主題開展思想交流,老師和班長負責班會的維持。
(二)每天晨會或讀一篇有教育意義的文章
晨會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日常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主要載體。晨會的內(nèi)容是以《德育活動安排表》為依據(jù),突出《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八禮四儀教育,進一步加強班級管理教育,注重學生素質(zhì)培養(yǎng)。
例如,在晨會中分享一篇自己看過的優(yōu)秀短文,學生輪流發(fā)表感悟,提升自我修養(yǎng)和知識能力。長此以往,學習的思想道德會得到提升。老師應在過程中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家庭情況,對學生加以鼓勵和表揚。
(三)學校多舉辦活動比賽、觀看教育性電影
教師鼓勵學生多參加比賽、演講,加強對學生思想前途的教育,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深入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老師協(xié)調(diào)德育力量,組織德育活動,創(chuàng)建優(yōu)良班集體。德育課教師潛心改革教學方法,把德育課的重點由應試轉(zhuǎn)到提高學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質(zhì)發(fā)方向,各科教師和全體員工應以生為本,把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放在各自課堂教育的首位,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
例如,在運動會中發(fā)掘?qū)W生的潛力特長,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實力。還要通過組織班集體的能量來激勵影響他們,確定班集體的奮斗目標,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組織學生看一場電影,題材要選擇充滿教育意義,展現(xiàn)愛國情懷和感恩父母為首要思想的電影。引導學生寫觀后感,自由地表達交流從電影中獲得的感受與思想啟發(fā)。
(四)構建書香座談會與知識競賽講座
在德育方面,通過閱讀書會知識競賽環(huán)節(jié),加強學生的道德文明意識。建議學校以班級為單位,舉行推薦課外閱讀書籍活動、舉辦知識競賽活動,不僅推進了學校德育的研究工作,也使同學們擴展了文明道德知識,充分體驗到閱讀與競賽帶來的樂趣,養(yǎng)成良好的公平競爭意識,在比賽的同時建立友誼和合作。豐富學生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指導和培養(yǎng),每個班級配備讀書一角,學校圖書室全天開放,課余時間建議學生去閱讀室學習課外文學知識,通過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道德觀、三觀和正直的生活態(tài)度。
(五)建立新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立德樹人的指導思想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老師與學生之間應成為伙伴與知心朋友的關系。教育工作者應把師與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建立新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德育活動中都要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讓學生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與學生交心,留意觀察他們的情感,在合適的時間傾聽他們的心聲,給予心靈上的安慰,讓學生能更自信積極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例如,讓學生對某一現(xiàn)象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通過討論、辯論等形式促使思想、碰撞。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路,珍惜學生思維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礙學生思維火花的迸發(fā),讓學生說出真實的想法。通過討論交流,學生提高了辨別是非的能力,其中的道德認識不是由教師強制灌輸?shù)?,而是學生把道德思想自身內(nèi)化的結(jié)果。
本文通過解讀“立德樹人”的內(nèi)涵,并介紹了幾種立德樹人滲透到小學德育教學中的可實施方法。其中包括每周安排一到兩次例行班會,展開德育教學;每天晨會或讀一篇有教育意義的文章;學校多舉辦活動比賽、觀看教育性電影;構建書香座談會與知識競賽講座;建立新型良好的師生關系四種方法,使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從無到有,從外到內(nèi)自發(fā)性,以高標準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自我,對開展德育工作提高小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香玲.小學德育教學與生活實踐的結(jié)合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6(8).
[2]馮小明.創(chuàng)新德育教學塑造健全人格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1).
[3]駱國權.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16).
編輯 段麗君